把进修学校办成“名师”成长的摇篮

2013-04-29 00:44吴景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6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名师培训

吴景寅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一般由县师范学校改建而成,多数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以民办教师为主要生源,同时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到90年代末,随着高校并轨扩招和民办教师全部转公,县级师范结束了历史使命,便更名为教师进修学校。更名以后,我们审时度势,把进修学校定位于教师终身学习的资源供给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中心和教育干部的培训中心,为尽快转变职能,围绕师训、干训、校本培训三个层面,实施“六项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构建了训、导、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模式,努力把教师进修学校办成“名师”成长的摇篮。

一、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运转

我县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战略位置,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加培训投入,为师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对师训工作常抓不懈,聚焦课程改革,着眼干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培训工作搭建平台。

构建网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2008年,我县打破乡镇行政区划,撤并20个乡镇中心校组建成八个学区,初中实施规模办学,由教育局直接管理;小学由学区管理,学区成立了研训室,设5个学科研训员,专门负责教研和培训工作,构建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核心,学区研训室为平台,校本研训为基础的县、学区、学校三级教研培训网络,使培训工作做到全覆盖,无盲点。先后出台了《平泉县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平泉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平泉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校本研修制度》《短期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编写了《学校管理规程》,修订了《平泉县中小学继续教育证书管理办法》等,用目标引领,制度导航,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整合资源,引领培训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充分利用县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组建了以市级骨干教师和县级教研员为主的“全员通识培训者”人才库;以省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市级教研员为主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者”人才库;以县级骨干校长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主的“教育干部培训者”人才库。人才库广纳贤才,涵盖了中小学18个学科,共600人。人才库的组建,有效地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教学相长。二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研修网”“继教网”等优质资源,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打造教师培训的网络通道,创建中小学校长培训QQ群、骨干班主任QQ群、骨干教师QQ群、信息技术QQ群,建立教育博客和公开信箱,开设校长论坛、主任沙龙、名家讲坛、案例集萃等专栏,实现网络资源校校通,营造教师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研讨提升的文化氛围。三是加强与基层学校的沟通。多次召开校长和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沟通情况,摸清底数。建立了专任教师联系学校制度,每年都安排时间,抽调人力,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从而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狠抓队伍,保障培训工作高效运转。一是有计划地为培训者提供专业进修机会,让培训者走出去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他们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做到有活动必参加,参加后必学习,学习后必运用。二是组织培训者深入基层学校体验与实践,让理论与实践对接,参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教学比武、公开课、评优课等,指导教师探索教改新路子,将现代教育理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三是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帮助培训者更新教育理念及提升业务水平,努力构建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培训者队伍。四是对培训者实行动态目标管理,让参训学员选择教师、评价教师,充分激活了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使他们成为一个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

建立机制,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根据《平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考核标准》《平泉县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合理确定年度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局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干部任用的前提条件,对教师实行“师德考核、专业素质考核、教学过程考核、教学业绩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评优评模、尽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学校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创新培训载体,提升培训活力,促进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我县以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干部队伍为抓手,以全面提高专任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追求教育进步和提升教育活力为目标,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做好各级各类培训,以干训带师训,引领干部教师重塑自我、提升素质。

创新培训模式,坚持以学定教,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精选培训对象。按照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专家型教师七个层面,坚持以学定教、分层施教、梯次推进。开展了以新课标、新教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分科培训;以新课程、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通识培训;以教研、教改、示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教材教法、课程解读为主要内容的薄弱学科培训;以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培训;以师德师风、有效课堂构建为主要内容的新教师培训;以学校文化、科学治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者培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员听的单一的集中培训授课,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采取导师带教式、网络论坛式、观摩剖析式、岗位练兵式、技能竞赛式、送教下乡式、名校进修式等多种方式,围绕师训、干训两个重点,着眼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培训平台,按需施教,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常态的网上教研、网上培训运行机制,做到现场培训与虚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反思相结合。在培训中,以活的资源应对动的需求,骨干培训采取“专家讲学、二级辅导、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形式,薄弱学科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引领、跟踪指导、严格考核”的形式,班主任培训采取“巡回讲授、案例分析、网上交流、诊断反馈”的形式,特岗教师培训采取“课改阐释、常规解读、示范观摩、技能提升”的形式,村小负责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提高深化”的方式,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理论诠释、案例分析、专家点评”的形式,教导主任培训采取“问题导向、专题诠释、案例分析、考察论证”的形式,全员培训采取“集体研究、巡回辅导、自学提高、全面考核”的形式等,既注重从传统中挖掘优势,又注重在优势中创出特色,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

加强薄弱环节,注重能力提高,促进全员专业发展。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兼顾前瞻性和发展性。在全员培训中,加大了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的指导力度;在专业分科培训中,注重了对教材、教法、课标的深层解读;在薄弱学科培训中,注重综合专业技能的提升,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身心和谐发展;小学英语培训加强口语交际、听力训练和良好的英语会话情境的营造;小学音乐培训注重乐理、视唱、练耳、键盘的训练和音乐教学技能以及艺术节导演设计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培训注重用色彩和线条来提高学员在素描、国画、水粉、油画等几个方面的绘画水平;幼儿教师培训着重学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计算机培训着眼于课件制作、学科博客、网上论坛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服务与实效并行;在新教师培训中,注重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学基本功的引领;在班主任培训中,注重班级管理技能的提升和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在骨干教师培训中,侧重科研、教改、示范能力的辐射;在教育干部的培训中侧重管理、发展与创新。

延伸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功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把教师进修学校打造成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为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我县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列为“教育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予以重点支持,先后投资装备专用教室,购置教学辅助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县内骨干学校为依托,建立了若干中小学学科教学基地,把骨干教师比较集中的基地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挂牌运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承担全县教师培训任务和教育科研任务,推行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制度和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制度,实行推门听课,开门办学,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功能,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实施有效培训,彰显培训特色,推动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

我县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重点、搭建平台、龙头带动、彰显特色、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培训工作,年培训干部教师1.3万余人次以上。

实施教育干部培训工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我县始终把提高教育干部业务素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走出了一条“上挂、横联、内依托”的干训之路。一是将有潜力的青年后备干部有计划地输送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开阔他们的眼界。二是与省内外名校建立协作关系,互派干部教师开展教研、讲学、论坛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三是深入开展“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内部资源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推行局长、校长人人讲“管理理论课”制度,五年来,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后勤校长、村小负责人、教导主任、研训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培训班86期。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示范观摩等形式,提升了教育干部综合素质。

实施“羚雁”培训工程,搭建骨干辐射平台。我县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先后培养了县级骨干教师863人,为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骨干培训。一是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讲学活动,骨干教师以示范课、案例剖析、专题讲座等形式引领受训教师解读教材,提高教学技能。二是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每学科安排3名骨干教师深入到学区进行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研讨,组织受训教师观摩学习。三是组织“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共有20所学校、200名教师结成互助帮扶对子,拉近了城乡学校、教师间的距离,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实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二级培训制度,凡参加市级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归来后,必须在本县、本学区或者本校组织二级培训。五是组建骨干教师电子课堂、电子课件资源库,把骨干教师的精彩课堂、经典案例、优秀课件通过网络或者光盘形式传送给全县中小学。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新教师培训工程,搭建新人成长平台。我县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当作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立足合格、着眼发展、争创骨干”的培养目标,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和全面指导相结合,阶段考核与年终评价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立目标,通过岗位练兵和导师带教,优化课堂教学行为,通过教材教法过关、课堂教学展示、教案评优、课堂教学评优、综合技能竞赛,对三年来新入职的661名教师、特岗教师进行了培训和考核,为他们尽快成长搭桥铺路。

实施远程网训工程,搭建互动发展平台。本着“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寓规范于管理,寓服务于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倾力做好远程培训。一是组织了100名班主任参加全国万名班主任远程项目培训;二是组织高中12个学科起始年级教师和教研员参加新课改远程培训;三是组织历时60天的教育部微软助学项目培训;四是组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3期;五是常年坚持中小学校级领导远程培训。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聚焦课程,落实“高、宽、精、实”四项教学基本要求,引领参训教师带着问题参与思考学习、交流跟帖、研讨互动、专家答疑和作业、研修成果撰写、成果展示六个环节,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网络培训落到实处。

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搭建课改创新平台。一是深入实施“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培训、巡回培训、分片培训等方式,保质保量地完成省市规定的繼续教育全员培训任务,对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二是组织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脱岗轮训和集中培训,利用三年暑假对农村小学英语、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和初中地理、生物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三是依托高师院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历培训,先后组织了高中教师研究生报名、专升本函授、小学大专班、开放教育本科函授等学历补偿和学历提高培训工作,五年来,共有384名专升本学员、542名小教专科学员和69名开放教育本科学员顺利毕业,58在职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同时完成了883名非师范类学历教师的辅导和考核,确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

实施校本教研工程,搭建互助研修平台。为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出台了《平泉县中小学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考核细则》,引导教师树立“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效果即成果”的理念,建立健全校本研训长效机制,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成果的教研局面,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模式,即现状分析查问题、梳理问题定主题、理论学习明方向、集体备课找方法、大家观摩看实效、课后反思谈得失、同伴互助共分享、专家引领再提高、达成共识成常规、问题引出新课题的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开展课题研究、主题研究和课例研究,各校推行主题学术报告制度,及时推广教研成果,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促进学校内涵真正提升。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国家级教研成果奖2项、省级奖6项、市级奖76项。

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得到上级和基层学校的认可,为提教育质量在全市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县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教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学会先进会员单位,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获优秀项目团队等,实施的“羚雁工程”被央视教育电视台报道,真正把教师进修学校办成了“名师”成长的摇篮。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名师培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