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小桦
品牌阐释:北京二中的“空气养人”
北京二中以“空气养人”为办学理念,矢志创造一种优秀的教育生活。“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传递二中生命密码的、教学相长的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五大方面。“空气养人”作为价值期待,旨在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宜人的空气滋养之下,学生能够志向高远、人格完美、各有所长、勇于创新、善于实践,“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教师通过优秀的教育生活,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有宽阔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成名成家,实现辉煌的人生梦想。
北京二中建校289年,经历风雨,跨越沧桑,从“敬业乐群”的古训到“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愿景,从师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再到“空气养人”办学理念的确立,学校始终坚持将传承历史与开拓创新融入改革与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创造优秀的教育生活,引领一代又一代师生成就事业,书写人生。
“空气养人”的来龙去脉
教育不是刻板的训导,而是一种教育生活的哺育。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从历史走来的,是经过历届师生的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是根深蒂固、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选择。
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才是师生所向往、所期冀的呢?什么样的学校生活适合师生成长、发展,能够为师生带来幸福呢?2002年以来,随着二中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师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多元追求和自由表达,特别是当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关于“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讨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开始审视二中的“小环境”,试图寻找一种“说法”,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概括。
时值2006年,学校全面改扩建工程完成,以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以及教育教学设施的设计为切入点,校园焕然一新,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师生悠然自得,神清气爽。此时,我们豁然开朗,原来的寻找清晰起来,并有了一个丰富的联想——“空气”!
空气是生命之源,当空气清新的时候,人的呼吸通畅了,人的皮肤滋润了,人的身体健康了,人的心情舒畅了。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地都在影响人的生活。学校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地方,同样需要“空气”,养人的“空气”。
我想,教育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但最刻骨铭心乃至终身难忘的教育生活是无形的。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甚至影响终生的,不是哪一门具体的学科或知识,而是在几年校园生活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道德选择、人文素养和生活态度。所以,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是日常积累的,这正如同我们身边的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形、无味、无痕,时时刻刻在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由空气对人的滋养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就是:我们应当能够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生活和学校文化,让生活其中的人时时刻刻地受到它的滋养,让教育有更多的内化,留下更多内心的痕迹,即创造优秀的教育生活,以宜人之空气养育合格之人才。
“空气养人”的个性阐释
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这个学校师生经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和艰苦的磨练而得来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一至理名言在这里依然适用。
二中的空气与他校有什么不同吗?看看学校的历史,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周正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光荣入伍参加抗美援朝的大批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的科技骨干,享誉全国的作家、艺术家;还有我们的教师,三尺讲台之上,神采飞扬,循循善诱,立言立行,那规整的几何图形、那漂亮的板书、那标准的动作,几十年过去,仍令年逾花甲的学生念念不忘。治学的严谨、教风的扎实、学风的朴实、成绩的优良,对老师的恭敬,对工友的尊重,对公益的热心,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学的真诚,一切的一切,就构成了一派洋溢在二中校园中、散发着正能量的空气。回眸过往,二中具有自己的格调——彰显个性,特立独行。
可以说,“空气养人”是二中无形文化财富所凝结的符号,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学校文化发展理念。伴随时代的进步,我们正在为养人的“空气”注入新的基因和新的内涵。
“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
“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就是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样法,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文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就在追求什么样的文化。理想的教育生活具有以下确定性:
第一,它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文化,也就是尊重主体的文化。 “空气养人”首先是建设最能够适合教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现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始终强调这样的理念——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
第二,它是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文化,也就是富有创造的文化。构建尊重创造成果、激励创造欲望、发掘创造潜能的环境,营造相应的氛围。2008年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宣布:为高一年级新生李汉歌建立“李汉歌蜘蛛研究实验室”。从校长手中接过金色的牌匾,李汉歌自豪,他的同学有些羡慕,这个举动的示范效应在后来的学生科技活动的普及与推广方面显示出来。三个学年过去了,李汉歌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市长奖”提名和“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动物科学四等奖”。2011年,李汉歌高中毕业,光凭高考成绩,他也可能无法进入自己向往的专业,但是由于他的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获得了保送西南大学的资格。
第三,它是与二中历史血脉相连的文化,也就是尊重历史的文化。二中有近300年的历史,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当下的名声和荣耀与历史的丰厚馈赠血脉相连。我们必须百倍珍视前辈给我们的馈赠,要在师生中间形成敬畏历史、尊重先贤的风气。在二中,我们建立起古籍室,将早年间留下的宝贵古籍珍藏展示。肃立其间,我们仿佛听到前辈的低声细语。我们还为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各建了一个博物馆。从2005年12 月至今,教师博物馆共征集到藏品667 件(套),其中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师的教案;有上个世纪70年代老师制作的植物标本和实验教具;有改革开放以后教师的科研论文和家访记录;有老师撰写并正式出版的诗集和学术著作,还有共870多节28000 多分钟的课堂实录资料片;拍摄编辑的604条(部)校园电视新闻和专题片;拍摄的近34万张记录精彩的学校生活的照片以及保留在档案室的记载师生教学活动的档案9890多卷(套)。在学生博物馆,有上个世纪30年代的毕业纪念册,有解放初期的校徽、有各届校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业绩:获奖证书、研究成果、文学著作,截至今年,学生博物馆的藏品千余件(套)。每一年校庆之际,总有老教师和老校友将自己的珍藏捐给学校,捐给博物馆。因为,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作为一名毕业生,当他的一篇总结、一份教案,以及一帧照片、一张证书被收藏,幸福感和归属感会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一个人青春的寄托、信念的永恒。
现在,走进教学楼,师生们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温故知新:民国以来的毕业证书、委任状,包括刘绍堂、韩少华等历届校友的著作以及众多科技精英的业绩介绍。青年教师们感兴趣,学生们也都充满了新奇和尊敬。
“那些尘封的文件,会讲述学校沿革的来龙去脉,教学特色的源远流长,名人名家的治学风范。藉此,我们得以铭记二中的历史,记录二中的当下,维系二中的人脉,传递二中的生命密码。”
第四,它是体现育人规律的文化,也就是教学相长的文化。正如我们提出的,学校要处处体现和落实“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育人功能,并体现“知行合一”。这种“养人”的过程是双向的、教学相长的。
“空气养人”的目标达成
“空气养人”是一个价值期待,我们把它规定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成。
“三个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学生。这是一个辩证的互动互促的关系。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与教师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也会落空;也正是在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发展才成为可能。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空气养人”的三个维度。它们是相互关联、内在一致、相互成就的有机体。其中,全面发展指的是宽度,具有做人、做事的宽厚基础;个性发展指的是深度,呈现教有特色、学有特色、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指的是长度,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教育生活,他们能够自学自励、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每个人的潜在能量都能积蓄起来,成为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后劲,在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能够通过自我教育,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就教师而言,通过优秀的教育生活,在自己的事业中不断体验生命的真谛,成为自己职业的设计者、实施者,其自身发展在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广度上,有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在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职业生命不断注入新鲜活力。这也必将使学校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需要我们从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实践它、实现它、完善它。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