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娟娟 曾科学
摘 要: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2年6月在腰麻下行肛肠病术发生术后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太极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经检验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太极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满意,且临床应用安全简便。
关键词:肛肠病;术后尿潴留;针刺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46-02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多在术后几小时或者数天出现排尿困难,以小便不畅,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为主症,发病率可高达52%[1]。目前在治疗上多采用诱导排尿法,但效果不理想,内服药多缓不解急,而导尿法虽然疗效确切,却极易引起尿道炎和膀胱炎,患者主观不愿意接受。笔者应用太极针法治疗术后尿潴留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0年4月~2012年6月本科在腰麻下行肛肠病手术发生术后尿潴留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1.2±8.3)岁,患者均为术后排尿困难,伴有排尿障碍、小腹胀痛,经热敷、流水声等诱导无效。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0.6±9.8)岁,痔疮手术22例,肛裂手术7例,肛瘘手术8例,肛周脓肿手术5例。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1.1±7.9)岁,痔疮手术20例,肛裂手术9例,肛瘘手术9例,肛周脓肿手术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取穴:患者仰卧位,采用太极腹部四象针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取神阙为中位,以艾绒隔姜灸,定内四正位,各为天枢,下脘,石门;定外内四正位,各为大横,中脘和中极,膻中以导气定极。针刺时以“缠针”手法,膻中穴平刺,其余各穴针尖向下,朝向膀胱,得气后行针,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留针30 min,每日1次,用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采用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如尿潴留严重,经治疗不能缓解,予以清洁导尿并留置尿管,4 h定时放尿1次,并进行膀胱冲洗。6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针刺治疗或药物注射1次后能自行排尿且通畅,不适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有效:针刺治疗或药物注射1次后2 h内能少量排尿但是排出不畅,症状体征改善,无须导尿;无效:针刺治疗或药物注射1次后不能自行排尿,仍需导尿。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尿潴留是肛肠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有一系列原因引起,常因麻醉药的影响、术中对肛门直肠组织过度牵拉、挤压及术后肛门内塞药的压迫、肛门创面的疼痛刺激等因素使膀胱逼尿肌松弛,膀胱括约肌痉挛[3],引起患者术后排尿困难,欲解不能,甚至小便不通的病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尿潴留属祖国医学“癃闭”范畴,认为水道闭阻、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经络瘀滞使膀胱气化不利是导致尿潴留的主要原因[4]。尿液排泄要靠肺的肃降、肾的开阖、肝的疏泄、脾的运化、三焦和膀胱的气化共同完成,肛门病术后因刀刃损伤,使气机逆乱,脉络受阻,加重了经络瘀滞而使膀胱气机不化导致癃闭。
太极针法源自曾昱《青囊针经》,针法蕴含“和合”思想,据和立纲,治疗包括“定中”、“取象”、“求时”、“缠针”等,具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和针刺手法。针法遵循 “圆”和“一”的辨证配穴原则,所谓“圆”即讲求阴阳循环,如环无端,生生不息;所谓“一”即讲求阴阳平衡,如水无波,相生相克。肛肠术后“癃闭”主要为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病之根在大肠,故首先考虑大肠之募穴天枢,而天枢之间即为神阙,神阙穴位居腹部中央,系血脉之蒂,为精、气、神、血往来之要,并与冲脉有密切关系,为人体上下左右交会之中心,乃生气所系,内通五脏
而关系于肾。《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医学源始》亦云:“脐者,肾间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该穴为任脉中的一个特定穴位,位于中下焦之间,脐下肾间动气之所,乃十二经脉之根,它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四肢百骸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故定戊己中土位为神阙穴,隔姜灸之,《青囊针经》中记载:“神阙者,神之舍也。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天脐带如荷茎,系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戊己中土位定,则知先病,以天枢为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左天枢主肝气升,右天枢主肺气降;以下脘为北方壬癸水,《素问·调经论》曰:“下焦不行,下脘不通”,以利下焦水湿;以石门为南方丙丁火,为手少阳之募穴,人体少阳相火之根,属于任脉上离火的穴位,是水湿下行而不致寒凉太过。内四正位以治先发病,外四正位以治继发病,继发为癃闭,为膀胱气化不利,取膀胱募中极,以土位神阙穴,定中极为外火位,此穴为女子胞宫,男子精室所在之处,《青囊针经》喻其为“北极星”,人类子嗣繁衍的腹地;藉此可定大横为外木位和金位,其为脾经之穴,左大横主水湿上升,右大横主水浊下降,故本穴又名“肾气”,即肾水之运行;中脘为外水位,为胃之募穴,腑之会,有降逆利水之效。内外四正已定,针尖向膀胱方向刺以引气下行,为防气下太过,泻而不伤正,取气海膻中穴,为心包之募穴,调理全身气机。
新斯的明为拟胆碱药可直接兴奋膀胱平滑肌,增加排尿功能。笔者的临床观察表明,太极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有效率为85.7%,明显优于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的有效率69.0%,提示针刺可以较好缓解术后尿潴留,减少导尿及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太极针法有助于疏通膀胱气机、恢复膀胱气化作用,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同时又兼顾肛肠之病根,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太极针法明显优于新斯的明肌注,提示太极针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宜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卢洪,彭建明.针刺加推拿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3(28):149~150.
[2]潘丽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痔疮术后尿潴留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5(21):790.
[3]朱洁.电针结合温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7(24):17~18.
[4]高淑红,陆明霞.针刺治疗尿潴留选穴组方概况[J].中国针灸,2006,9(26):681~684.
(收稿日期:201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