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杨家将的故事更多的是一部激荡人心的英雄传奇。这个传奇里所包含的忠、孝、仁、义等传统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以其强烈的悲壮色彩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几百年来以评书、话本、戏剧等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于仁泰执导的这部《忠烈杨家将》基本做到了尊重这段传奇故事本身。在朝中有奸臣、境外有敌兵的形势下,杨业率军出征,受伤被困,其七个儿子毅然投身战场,救父杀敌。鬼谷子的预言“七子去,六子还”暗藏玄机,结局令人唏嘘。
整部影片,“忠烈”是最为突出的特征。郑少秋饰演的杨业作为朝中大将,明知危机重重却毅然出征,讲究的就是一个“忠”字;李陵碑前,宁可触碑而死也不肯苟且偷生,讲究的也是一个“忠”字。而他的七个儿子则以极其壮烈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于老父的敬意与追随:老大(郑伊健饰)独闯敌阵,以一己之力独挡千军,力竭战死;二子(于波饰)为救哥哥死于乱军之中;三子(周渝民饰)与敌方神射手对战,杀掉对方后遭偷袭身亡;四子(李晨饰)、五子(林峰饰)与敌人一同掉落山崖,生死未卜;七子(付辛博饰)之死最为惨烈,被乱箭射死……也许有人会说,这部《忠烈杨家将》更像是一部展示死亡的悲剧电影,但正是因为对这些不畏惧死亡的人的展示,使得这部影片有了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一种为国家利益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脊梁的一种重要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使得这部影片有了一种特殊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自始至终充满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染力,也使得观众对于岳飞的名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基本上不是依靠简单的煽情来表现这种力量。整部影片,台词和文戏极少,所有的情感和故事,都靠动作戏推动,而最后又能达到文戏带给观众的情感共鸣。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郑伊健饰演的老大颇具领袖风范,却又对弟弟们充满呵护与爱意。他毅然选择只身留下抵挡敌方重兵,最后惨死沙场,令人唏嘘。这种行为本身就包含着强大的情感元素与震撼力量。
相关链接
历史上的杨家将
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公元980年春,辽国以十万之众,进犯雁门关,潘美“令杨业领麾下数百骑,自西径至雁门口,南向与美合击之”。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而杨业在此战中更是率领数百骑兵,绕小路杀到辽军背后,出其不意,展示了“勇而有谋”的军事才能。
电影里,杨业兵败被围后,头撞李陵碑而死。历史上,杨业败退到陈家谷后,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只得率领部下一力死战,最后精疲力尽,为辽军生擒,绝食三天,悲壮而死。
人称杨六郎的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历史上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据《宋史》记载,在杨门七子中,杨延昭的年龄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所以他应该是长子或次子。
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他为“杨六郎”呢?对此史书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六郎”是辽军对他的称呼,因为当时辽人迷信地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是辽国的克星,而杨延昭在与辽军对抗不止的一生中,令辽人十分敬畏,因此辽人认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故称其为“杨六郎”。而杨家其他诸子在历史上只是留下了名字,几乎没有事迹记载。
演义里大名鼎鼎的杨宗保和穆桂英在历史上纯属子虚乌有。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杨文广有史记载的漂亮仗仅一场而已。史学家们分析认为,当时的北宋朝积弊已深,并且已经与辽国议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战与和之间不断摇摆,一味消极防御,讳言用兵,杨文广可谓英雄寂寞,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