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实践促进创新,以竞赛检验创新

2013-04-29 14:44高杨许剑锋芦静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竞赛创新

高杨 许剑锋 芦静

【摘 要】为了加强学员工程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搭建了工程实训和创新平台——工程坊。工程坊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着眼创新,通过实践促进创新,通过创新检验实践效果,证明创新能力的最好的证明就是竞赛。本文分析了工程坊是如何在工程实践、创新和竞赛之间构建顺畅的“高速公路”的。

【关键词】工程实践 创新 竞赛

为了加强学员工程动手能力,使学员建立起工程与系统的概念,掌握工程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学员勇于创新的意识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工程应用的实践基础。根据总部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和大学《学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依据大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夯实基础、全面普及、全程培养、突出重点、择优资助”的培养思路,使学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化、规范化、长效化,大学投资500多万,为学员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工程实践平台——工程坊。

工程坊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机械、电子两大方面,同时还针对大学的科技创新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等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和电子创新设计等创新实践课程。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我院的12支参赛队有10支队伍获奖,获奖比例创历年参赛纪录,也很好的验证了工程坊在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之间搭建了一座高效、通畅的“高速公路”。

一、适应需求,构建完整实践体系

工程坊建设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和部队需求为学员搭建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根据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工程坊开设了电子焊接工艺、印刷电路板制作、航天装配工艺、电器装配与调试、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零部件加工等工程实践课程,这些课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在不同学年开设,既保证了学员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连续性,也满足了部队的实际需要。例如电子焊接工艺课程在一年级,通过完成电子套件的焊接,使学员掌握基本的电子焊接技能和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为后续的实践课程打下基础。航天装配工艺课程主要针对部队在装配维修方面的实际需求,培养学员具体的维修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第一任职打牢坚实的工程基础。

二、开放平台,为创新和竞赛提供保障

工程建设的根本是通过工程实践提高学员的整体的创新能力。所以,除了正常的保障基本教学外,工程坊全面开放,为学员的课外创新和竞赛提供保障。例如,工程坊电器车间的印刷电路板制作实验室除了保障学员工程实践外,是全面开放的。学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现场预约等方式在实验室内自行完成自己的作品。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所涉及的课程有:低频电路、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电子测量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电子线路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工程坊为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也提供了工程平台。印刷电路板加工实验室可以为电子竞赛的参赛队伍提供印刷电路板加工服务,避免了印刷电路板外协加工周期长,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能够为参赛队伍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印刷电路板,充分保证参赛队伍的设计调试时间,提高作品的成功率和发挥效果。

工程坊的机加车间除了保障教学需求外,在开放时间内,学员可以预约使用车间的设备,自行进行创新作品加工制作和自主的作品加工。同时车间的保障人员也提供产品加工等服务。学员可以自行设计,请工人师傅代行加工。

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组建教学梯队

工程坊的教职人员由三大类人员组成:专职教员、非现役文职人员和实习工人。专职教员为工程实践课程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课程的理论指导和创新活动指导;非现役文职人员负责实验室管理和现场指导;实习工人负责实践操作指导和机器设备使用指导。为了集思广益,工程坊还从其他专业教研室聘请知名教授作为学员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员,组成创新活动指导团队,也允许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指定指导教员。工程坊的教学梯队充分发挥了不同层次教学人员的特长,又解决了理论和实践如何关联的问题,能够使学员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工程坊充分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专职教员的实践理论也为实习工人的操作提供了理论证明,实习工人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大大提高了学员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结束语

工程坊组建以来,改变了学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了学员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员参加创新活动和各种学科竞赛的热情,通过工程实践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与当今广泛应用的专业技术、前沿技术直接接轨,使学员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可以完成工程实践,培养与塑造出通、专兼备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加快了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对部队的适应能力。工程坊同时也为学员的创新和竞赛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学员利用工程坊的人力、物力资源,能够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通过创新和竞赛也对工程坊的人员素质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孙宏国,周云龙.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教学研究,2011.

[2]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1-33.

[3]郑家茂,潘晓卉 .大学创新教育呼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江苏高教,2008(1):83-85.

[4]艾长胜,等.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 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61-63.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竞赛创新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