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甲骨文多元化提升儿童的综合文化素养

2013-04-29 14:43崔晓夫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部首甲骨文语言文字

崔晓夫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一个人在成长中获取信息、提升自我的最先,也是最基本的工具,而对文字的掌控能力,又直接决定着在人生起步阶段我们获取外界信息、对思维抽象能力提升的程度。因此,识字,就成为我们了解未知世界的第一把金钥匙,意义非比寻常。

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三岁至九岁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1],人在此时记忆力好,信息吸收能力强。然而,此时的人的抽象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尚在架构中,而抽象的文字教学内容完全用成人的方式表述给该年龄段的儿童又不合适,因此,为了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黄金年龄段,为将民族文化传承通过最直观的识字教学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身为一名与少年儿童相接触的教师,在本专业汉语言文字对孩子们的传授中,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结合儿童心智做出授课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后,本人在借鉴先人创设象形文字的思维方式,结合该阶段儿童以图像记忆思维方式为主的特点,将以甲骨文为主的象形文字带入儿童识字教学当中,运用演示教学、推理联想、情景模拟、游戏比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将儿童识字教学的精髓真正灌输进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解决传统儿童识字教学领域晦涩枯燥的旧有模式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且在运用传统文化的教授过程中,对于儿童国学启蒙方面的提升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运用甲骨文对儿童识字教学与普及教育的探索中,在以祖国文化宝库的精髓融入创新语言文字的教法中,本人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发挥想象,在知识与趣味中降低儿童的识字准入门槛

(一)充分运用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

我们知道,甲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形赋义”。在对儿童识字教育的探索中,本人利用这一特点,将甲骨文象形、会意与低年龄段儿童以图像记忆思维方式为主的特点相结合,针对该年龄段孩子好奇心强、对新颖事物兴奋点高的特点,通过课件导入甲骨文的图画、实物等,使儿童注意力集中,变无意识记忆为有意识记忆,变枯燥乏味的识记为形象的识记,收到了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以甲骨文开启儿童对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的吸纳之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发出了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降低了识记的难度,增强了学习汉字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训练性。

(二)分类入手,条理分明

甲骨文在识字教学中的导入切忌盲目,如此会让儿童今后的语言文字学习陷入混乱。本人在以降低汉字学习难度、增加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探索中,分类入手,按照《说文解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2]六类着手进行归类,将更适合于低龄儿童接受的象形和形声字作为教授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将深奥的抽象文字先行归类,然后通过故事、文字、甲骨文与现行汉字演变对照图解等方式加以讲解,让孩子们对于字义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形声字的教学上,本人会积极从儿童这一阶段的兴趣点导入,从分别分析文字的形旁和声旁入手,让孩子们明确形旁多表意,声旁多表音的模式,分清形和声,如此简单拆分,晦涩枯燥的问题迎刃而解,识字教学在兴趣的诱导中变得简单明了,切实做到让儿童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而不是不加分析地死记硬背,生发了积极的课堂效果。

(三)部首导入,对照分析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对于汉字的识记错误往往出现在对偏旁部首的掌握上。儿童写错字,不是因为部首写错,就是部首旁边的字多一笔或少一笔,这种情况是因为儿童对部首意思的理解不够清晰准确。本人在识字教学中,从部首入手,通过加部首、减部首和换部首学习汉字,将甲骨文造字的原理融入课堂教学中,因为归根结底,汉字的部首也是从单个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如果儿童对部首有所理解,整个汉字就记住一半了。在教学中,本人会为孩子们阐述每一个部首的演变过程,常用或经常出错的个别部首,本人会在教学中追根溯源,对照分析,集中讲解,重点突破,在此过程中将容易引起儿童逃避情绪的问题“强化”解决,彻底化解儿童识记障碍的瓶颈,如此会让儿童对于字义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

二拓展思维方式,激发抽象思维技巧,全面提升儿童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掌握识字的技巧

针对低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本人会经常将游戏环节融入到课堂当中,在趣味性练习中增加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比如引导孩子模拟古人的造字思路,让孩子们根据引导创设他们心目中的象形文字,并进行书写。此类游戏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在欢乐的气氛中培养起了儿童的横向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知道,处于识字黄金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新颖的形式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本人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天性,通过视频、图像、实物、道具模型及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物件,在由不同角度激发孩子们游戏心理的过程中,将汉字教学的无意识识记转化为了有主动意识的自觉行为,将晦涩乏味的平面教学活动演变成了立体丰富、影音同步的多媒体游戏教学,收获了绝佳的效果,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获得的收获,往往超乎教师及家长的预料,儿童识字教学环节甲骨文游戏活动的引入,收获到了非比寻常的积极效果。

(二)拓宽思路,在联想中提升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对儿童的识字教学中,有些文字的构字部件比较复杂,运用单一的形式不易于孩子很好地接纳理解,此时,联想教学就成为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猜测当时的人是怎样造这个字的,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字义,还能掌握笔画较多的汉字的偏旁部首。让孩子们充分想象部首和汉字的意思,然后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还能锻炼到孩子分析、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汉字背后的故事,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锻炼到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复杂的文字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牢记于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辅之以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形式,创设情境,使甲骨文与实际事物形象、有机地互相关联,尽量让汉字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积极地参与到表演情境、假象情境、互动情境当中,在激发深刻记忆的同时有效提高识字教学及普及教育的效果。

(三)多角度介入,在探究书写思维中掌握识字要领

在对儿童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围绕儿童识字要领,如利用书法研究策略分析造字原理,从其它渠道增进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我们知道古人造字之初是取天地日月自然之物,天高地低,日月均在天上,所以汉字在田字格中也要如此,跟土地有关的偏下,跟天空有关的偏上,这样的字看起来才合乎汉字的书写规则。[3]依此类推,通过类似这种书法思维的不同形式,有助于推动识字教学更好地满足儿童心智成长之需。

三深入发掘,融会贯通,运用甲骨文多元化提升儿童的综合文化素养

(一)追根溯源,明确识字教学的根本要义

身为教师,我们应该明晰识字教学的根本要义,应该在教学中明确语言文字只是我们认识世界、开启探索未知领域的工具,应该时刻牢记在教学中对孩子心智开发的职责与使命,不应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文字教学范畴中。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为了在其过程中能加强对祖国文化的了解与吸收。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实现思维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领域全方位的开发,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孩子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二)在积淀中提升,在传承中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本人在对儿童的语言文字教授中,不以单纯的“识文断字”为标准,每每在教学中,通过甲骨文的引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提升儿童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亲近感与认同感,通过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进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促使孩子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积淀文化底蕴,从小树立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在单纯的识字教学基础上升华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都该有同感,对每一个甲骨文的讲解,其实就是对每一段历史的一次精彩演绎……

在将甲骨文积极引入儿童识字及普及教育的教学中,我们在明显见证到各项积极效果产生的同时,也应避免一个多发性问题的出现,那就是授课内容的本末倒置。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甲骨文在课堂上的工具性属性,将甲骨文的教学上升为教育教学环节的核心,忽视或延误了对儿童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甲骨文的引入最终演化成了甲骨文的教授。

我们在对儿童的教学中,应该在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带动的同时,控制好度,不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本末倒置,延误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确会有这样的困惑:在甲骨文的引入上,引申太多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掌控稍有松弛就会出现上述本末倒置的情况;而蜻蜓点水又的确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无助于儿童对文字的理解与吸收。所以,关于甲骨文在识字教学及普及教育中的运用,分寸的拿捏才是真正考验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课堂掌控能力的一把标尺,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努力强化、完善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以上,就是本人在儿童识字教学中,运用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甲骨文知识,将识字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在不断探索中升华总结出的对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方法,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承的些许心得与体会。通过上述列举之事例,在切实感受到儿童在此种教学方法下快速提升识学能力的同时,也让本人在其中愈加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徐进.关键期造就天才的最佳时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部首甲骨文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弄清偏旁与部首
甲骨文“祸”字新证
系在绳上的“冬”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