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乐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2000年因干上杀猪一行而闻名的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近日站上母校的讲台,说完这第一句话就几乎哽咽。当天,陆步轩和他的生意伙伴、同为校友的陈生受北大就业指导中心邀请,来到“北大职业素养大讲堂”的讲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就业心得。
因各种原因,陆步轩和陈生没能走上名校毕业生进入仕途、从事学术研究、下海从商等传统就业路子,而选择了卖猪肉行当进行人生发展。按理说,社会和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三百六十行也的确都能出“状元”。卖猪肉只要卖得正当,没有什么不妥,而且如果能卖得好,顾客满意,自己也挣了钱,这样就更好了。陆步轩和陈生在卖猪肉上取得了成绩。正如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最近在重庆大学的演讲中说:“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没什么不好。”诚哉斯言!
笔者以为,之所以陆步轩会觉得自己卖猪肉不光彩,主要是因为传统观念在作怪,也折射出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和忽略。在传统观念中,能考上北大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都是高材生中的高材生,因此北大毕业生不能从事不需要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如果北大毕业生从事所谓低端的卖猪肉,那么大家会自然觉得这显然是人才浪费———不仅浪费人才自己本身,而且还造成国家人才资源的浪费。可是,诚如许智宏所指出的,“并非所有的哈佛毕业生都当了科学家、政治家。”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也无可厚非。并且,他们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能把猪肉卖得更好,这样岂不更好?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可现在很多人仍然固执地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认为大学毕业生就是天之骄子,就不能扫大街、掏大粪、当保安、跑快递、送桶装水等。然而,1999年扩招至今的15年里,我们已经进入了高教大众化时代,人人都去走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等传统就业路子,而坚决不选择其他行业,那么岂不很多毕业生就必然待业失业?
笔者并不是要宣扬“读书无用论”,而是说人们的观念真的应该适时改变了。如果继续放不下架子,舍不得面子,闯不出路子,不跟上时代、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巨变,那么大学毕业生肯定只能是有业不就,埋天怨地而一事无成。(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讲师,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