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2013-04-29 00:44董绍江
中国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选择

董绍江

摘要: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扩散,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投资、消费和通货膨胀涌现的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我国经济的风险,这就需要我国选择更加务实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体的演变进入到2013年的关键周期。2012年国际评级机构对欧元区9个国家进行了评级下调,世行对全球经济的危机预期,加上新兴经济体经济明显减速及面临的挑战增加,对于2013年来讲,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偏大,

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1.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遭受沉重打击。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加剧了美国经济恶化,虽然美联储在2010年11月,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美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几个月前,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高盛的经济学家表示,尽管他们并没有预计美国经济会重新陷入衰退,但鉴于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2012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9%),经济二次衰退显然是一种可能。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更不“好看”,经济增长1.3%,低于预期的1.8%,其中消费的贡献率仅为0.07%。同时,美国商务部8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消费者支出虽然仍实现增长,但更多前瞻性指标显示,消费者信心已降至2008~2009年经济衰退时的水平。受制造业活动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及艾琳飓风的影响,美国多数辖区经济低迷,部分辖区经济活动大幅减弱。美联储12个辖区中,大部分辖区制造业活动放缓,纽约、费城和里士满整体经济活动下滑,亚特兰大和芝加哥辖区的制造业活动增长速度放缓。受全球制造业低迷影响,8月美国制造业活动几乎原地不动。9月1日,美国白宫下调了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预计2012年失业率平均为9%,且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速将慢于预期。在年度中期评估报告中,奥巴马政府表示,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到1.6%,而七个月前,预计的2013年经济增长为3.1%。

2.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复苏的不确定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并有进一步向核心国家漫延的趋势。受欧洲主公债务危机影响,2012年德国和法国的经济也出现下滑的趋势。表现为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增长减缓。为了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救助计划。并通过附加救助计划迫使主权债务危机较为严重的国家如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即使希腊同意采取新的紧缩措施并获得新一笔贷款,欧洲也无法摆脱目前的险境,因为在经济增长疲软和挥之不去的政治紧张局势影响下,欧盟经济将会继续受到打击。目前欧盟特别是个别债务沉重的国家,将面临倒退的严峻考验。日本之前就曾因地产泡沫及银行危机的出现,其经济连续将近25年无增长。索罗斯预期,类似情况将会令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并可能会破坏欧盟,而这才是真正的危险。从长期而言,即便希腊国会能够通过新的紧缩方案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但可以令希腊问题有6个月的缓和期;如果希腊问题处理不当的话,将会继续影响欧洲并成为整个欧洲的问题。从欧盟来看,种种迹象表明欧元区其面临经济复苏乏力、债务风险演变仍具很大不确定性,而导致解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3.日本经济的不确定

受日本大地震、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日元升值和国内电力供应短缺等因素的困扰。日本工业生产成本增长,对外贸易恶化。受领土争端,日本对华贸易不断恶化,虽然对北美澳洲出口有所增长,但对受对亚洲和欧洲出口减少,从短期来说,日本经济下滑的趋势将得不到根本好转,相反,还会不断下滑。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内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将得来到有效解决,将是日本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加之日本的政权更迭频繁,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得不到连续有力地贯彻实施,对经济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4.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多,摆在新兴市场国家面前的挑战也随之加大。总体来说,新兴市场国家当前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欧债危机和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外溢风险,新兴市场国家难以独善其身;二、新兴市场国家自身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事实,并存在惯性下滑的风险;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新兴市场国家对外贸易有所冲击;四、应对欧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面对的国际舆论压力增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本月公布的综合领先指标数据显示,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印度的先行指数持续走低,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减弱;俄罗斯从上月的100.3大幅下降至99.5;巴西的先行指数近5个月来不断增长,但6月份与上月持平,增长势头不再。尽管新兴市场不乏唱多声,但是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美国“财政悬崖”临近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资产回报前景也受到很大影响。

5.全球流动性泛滥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受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美元将持续疲软,全球流动性过剩将促使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加上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过剩,导致流动性泛滥。并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加剧了经济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通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美联储推行二度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政策虽然兑现,但若上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市场预期未来宽松政策还会继续,因此美元弱势不会在短期内扭转,全球流动性过剩格局还将继续。明年量化宽松的实施将常态化与扩大化,又将带来欧元区与日本的跟随,决定了全球的流动性将持续泛滥,并导致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增速减缓,物价上涨,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短期内将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使新兴国家经治理通货膨胀难度加大,全球流动性泛滥制约世界经济的复苏。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速度的不确定性

截止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5个季度下滑,达到8.1%的最低点。随后的四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依旧明显。不过,尽管近期中国各项经济数据一直在下降,事实上第一季度8.1%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然高于今年7.5%的预期增长目标。但问题不在于季度的增长率,而在于未来数个季度的经济是否继续下滑,中国经济何时见底反弹,是否出现国际经济界部分悲观者所预测的即将面临的“硬着陆”,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作为世界第二大主要经济体,以及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的中国经济的三十年近双位数字增长的奇迹是否已经结束。在今年年初,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大致预测中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8.5%-9%之间,而在近期的预测调整中,各大机构普遍下调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预期。瑞士信贷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6月14日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将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由8%下调至7.7%。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8.6%下调至7.9%。摩根大通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8.4%下调至7.7%。这无疑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2.外贸出口形势的不确定性

出口尽管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但由于主要的出口对象美国以及欧洲近期出现的经济及政治危机,出口增速减慢已不可避免。2013年,欧美外需市场的情况不会有根本性好转,国内各种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将持续。中国在外贸出口上将重点开拓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出口。

针对9月、10月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弱,比如中国对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出口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当前对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暂时还难以替代的作用。1-11月,出口18499.1亿美元,增长7.3%;进口16503.7亿美元,增长4.1%;贸易顺差1995.4亿美元。1-11月份反弹不足以证明出口形势全面的好转。鉴于希腊政治选举的结果有利于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欧洲经济前景慢慢有所回转,但伴随欧洲政治局势确定而来的各国财政紧缩的现实却不可避免。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贸伙伴,欧洲经济复苏形势将很大程度影响中国出口行业。使我国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将更具不确定性。

3.通货膨胀治理的不确定性

2012年物价形势大体平稳,未来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环境和总需求状况。2013年CPI通胀将逐步回升。一是包括原油和铜在内的全球主要商品价格明年可能会逐步走高。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未来国内工业活动将逐渐回暖,PPI有望止跌并稳步回升。二是十八大提出的未来工资倍增计划将极大的促进消费需求,可能会限制近期一般非食品类CPI通胀的回升步伐。三是政府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会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刺激农村等低消费群体的消费热情,四是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将会带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政府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时更加艰难。加上全球流动性过过剩及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使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具有不确定性。

4.投资的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投资既有促进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制约增长的不利因素,当前增长速度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还会不断发挥作用,共同影响下一阶段的投资增长。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保持了先升后降的趋势,1-2月投资增长24.9%,之后增速逐月回升,1-5月增长达到25.8%的高点后逐月回落,1-9月完成投资212274亿元,增速回落到24.9%,但从整体上看,各月投资增速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在25%左右变动。一方面,2009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这些规划的实施都需要大量投资项目的支撑,必然会促进投资的增长;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回升,大项目增长较快,对投资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从制约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暗淡,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从而影响到政府投资能力;货币政策从积极转向稳健,投资面临的信贷环境趋紧;相关指标的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增速的放缓;投资总量越来越大,固定资本形成率越来越高,也制约着投资增速的进一步提高。

三、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助推宏观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十八大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明年将继续实施以“稳增长”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助推经济增长

今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要点:

(1)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首先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其次政府对加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对上游产品如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保证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供应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严格控制通货膨胀。第三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推广规模,支持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改革税制,实施减税政策。清理税目,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收税,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通过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抓紧研究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试点的方案,适时将邮电通信、铁路运输、建筑安装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降低能源、资源、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落实好其他各项税费减免政策;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升农业生产稳步提高。首先财政政策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主要是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支持现代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健全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积极推进种粮大户补贴试点,逐步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三,构建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相关保障和救济制度等。

(4)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将是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办学水平;全面落实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继续控制房价;加快医疗保障投资,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适当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扩大免费服务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通过切实减轻城乡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提高人民福利水平。

(5)加快推行城镇化建设。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通过财税政策,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要多途径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和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农村城镇化的布局结构,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

2.继续稳健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十八大以后我国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也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我国的货币政策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治理通货膨胀三者的关系,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政策重点。

(1)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信贷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完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

(2)继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加强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的评估,引导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巩固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重点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3)加大信贷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以及节能环保、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等;加大金融对民生的支持,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以妇女、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就业、扶贫、助学、应急、救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

(4)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首先金融机构要从西方国家吸取教训,不能过度地、不切实际地发展金融衍生品。在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同时防范风险,目前还需要加快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在产品设计上遵循简单、服务于实体经济原则,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其次,防范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鉴于目前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偿债方式,仅靠地方政府和银行去清理解决存在困难,而且有可能引致宏观经济的较大波动。有必要提出一揽子综合性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方案,并要加快推进整套制度改革,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有效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等。

参考文献:

[1]李 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1期.

[2]魏胤亭: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突围与评判[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赵 莹:两难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猜你喜欢
选择
合理选用实验材料提升自主探究实效
中小型企业投资方向选择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运用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悔”而行之
浅谈选择投资基金的方法策略和途径
听《师说》公开课之我见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推广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