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话从心灵起航

2013-04-29 00:44陆小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橡皮泥伙伴心灵

陆小敏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教师对孩子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作为教师应在唤醒孩子的心灵并在与孩子的心灵互动中得到洗礼,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升华自己的教育情怀,逐渐抵达教育的本真。

生命教育对话成长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退休老教师,被某劳教所邀请,给一批少年犯上课。老教师视力不好,走向讲台时被绊了一下,当场摔倒,即刻引得哄堂大笑。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场面,怎么办?此时,这位老教师沉着冷静思考后,不慌不忙地站起来,面的大家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个人可能跌到,但仍可以站起來。”顿时哄笑声变成一片敬佩的掌声。

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没有严厉的斥责和恼羞成怒,一“跌”一“站”,比喻多么生动贴切,它巧妙地融进人生课题,极富哲理和针对性。这一刻,老教师的沉着睿智抵达了孩子的生命深处。

一、与“有个性”孩子的对话

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面对“问题孩子”或“个性孩子”时,往往没有一试就灵的秘方。有时我们会发现要走进一个孩子或教育一个孩子是多么的艰难,经常让人灰心丧气。因此,我们说“教无定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丰富而又独特的内心世界,健康的心灵容易向外开放,而受到伤害或病态的心灵则容易封闭。

一次科学课堂《一切都会变》,我提供橡皮泥、书本、矿泉水、房屋图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这些物品哪些存在变化,哪些不存在变化?孩子们通过思维的辨析、观点的碰撞,最后得出结论:“橡皮泥形状会变,时间长了橡皮泥会变硬,书本通过反复翻阅会变旧,页角可能会磨损破,矿泉水一喝水会变没……”最后大家把眼光聚焦到了房屋图片,并一致认为不会变,这时沈程浩小朋友站起来用近乎吼的声音说:“房子会变,白天房子亮亮的,晚上它就变黑了”。多么精彩的回答,沈程浩小朋友虽然思维活跃,但他却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一些行为特质,性格孤僻,不守规则,无法与他人合作,经常会跟幼儿园老师谈论爸爸的事。于是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走进他,逐步取得他的信任,开始了一次次心对心的交流。

沈××第一次看到了我用于开展课堂教学的绘画作品,对我的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画中看到了我的想法,于是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红色的裙子、红色的包包、红色的船帆、红色的小花、红色的苹果,老师你很喜欢红色,所以你会买很多红色的裙子,对吗?”

面对沈××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诚恳真实的话语,我诧异地点点头。接下来的时间,我反复思索我该怎样“对付”这个天才的孩子,第二天晨间活动时,我走进他:“××,你经常会邀请老师去你家做客喝酒,是因为爸爸在家经常会喝很多酒,其实你是不是特别不喜欢爸爸喝酒?你喜欢跟老师聊天,是不是因为你在家的很多时候都只有妈妈陪在你身边?你不愿意和伙伴们一起玩,其实你很希望能跟伙伴们成为好朋友,是不是你担心小伙伴不喜欢你,所以才故意不跟他们玩游戏?你很聪明,每次课堂上你都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是不是想证明自己很出色,让同伴们都喜欢上你……”这段话让××沉默了,可能这段话触动了他的内心。他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但这一切只不过是防御别人走进他内心世界罢了,因为它害怕别人知道他的一切,害怕伙伴们知道自己爸爸他爸爸的不同,或许就在这一刻,××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心灵了。

这段对话是我启发浩浩发现自己内心的需要,如果××不打开自己的心灵,正视自己的心灵,他会一直不快乐。因此,进行心灵的对话是多么重要。

二、与“重竞争”孩子的对话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的迫切期望让很多小小年纪的孩子身处竞争的环境,由于孩子给予自己的负担过重,他们不快乐,我们不经质疑:人的生命过程难道就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比赛吗?

张××是非常文静的小女孩,能说会道,有着较强的表现欲,一次社会课堂《我认识的标志》,意在让孩子了解一些常用标记的含义,并尝试自己设计标记,对生活周围的标记感兴趣。当活动进行到最后环节,大家交流自己设计的标记时,只见张××悄悄地把自己的标记图藏在了小椅子下,当我邀请张××向同伴分享自己的设计时,张××却说:“老师,我还没有设计好呢!”我奇怪于她的回应,课后找她聊天,得知张××原来是:“怕伙伴听了以后,也会了,以后会比她出色!”面对这样一个有着强烈竞争欲的孩子,我尝试走进她:“××,同伴与你分享他们得设计时,你觉得他们设计的怎么样?你愿意学习伙伴们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吗?其实小伙伴都认为××你也很出色,他们多么希望你能带领他们一起学习,你愿意吗?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更快乐,××你说是吗?这段话让××沉默了,或许她正在思考,也或许就在这一刻,艺璇开始真正面对自己的心灵了。

日常教学中,对于不同个性、不同问题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了解其个性与问题,知己知彼,让孩子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尽情地倾诉自己,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张扬与释放,更能锻炼孩子说话的能力,让他们在你的聆听中感受到爱,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试图磨平所有孩子的棱角,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生命“对话”后的教师感悟

1.真诚的关心与理解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为了我的话语能打动儿童,我首先耕耘孩子们的心田,以便播撒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话语,然后走进他们已经敞开的心扉。”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有心事的时候,你是不愿意跟随便某个人袒露自己的心扉的,除非这个人非常值得你信任,同时他也非常关心你。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我们不能指望孩子都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而是我们要去努力做到这一点。

2.放弃“先入为主”,学会“各执己见”

在教育生活中,由于“刻板效应”和“定势思维”的影响,我们往往对孩子不加分析就“妄加判断”,比如面对一个性格霸道的孩子打架了,我们的第一反应时“这孩子肯定又欺负伙伴了”,但实际情况很有可能他是为了捍卫自己。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待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后再进行教育。

3.善于“倾听”,做会思考的听众

倾听并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那么简单。真正地倾听是在听倾诉者所讲述的内容,同时对倾诉者的感受、意图等都要有敏锐的洞悉,这样才更容易抓住一些“蛛丝马迹”,让倾诉者的问题显露出来。

关注孩子个体特征的教育理念,渗透生命教育的教育行为,鞭笞着我们每一位幼教实践者,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用无私的爱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沐浴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应彩云.孩子是天我是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季晓英,严留芬.反思研究:享受生命自由.江苏人民出版社.

[3]沈琪芳.教师生命教育7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橡皮泥伙伴心灵
萌宠和它的伙伴们
伙伴
新伙伴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做个橡皮泥爸爸
唤醒心灵
橡皮泥薰衣草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