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应用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础。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能力的不足,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障碍,如果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理论,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公式、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重视物理概念教学。
第一,要重视物理概念
要认识到高中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公式、定理的必备条件,只有明白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学习公式和定理,才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质点”这一概念教学中,由于刚工作,经验不足,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只是强调看成质点的条件,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忽视了把一个物体看成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来分析,同一个物体在一个问题中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个问题中就不一定能看成质点,不能单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所以,思想上要重视,实践中要落实,只有教师自己透彻理解好概念,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
第二,要重视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通过类比,建立物理概念。避免从定义讲概念,这样讲会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达不到使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在引入概念前设置一些适当的物理情境,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物理概念,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从而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静摩擦力”时,学生对静摩擦力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在教学中,不直接讲解这一概念,而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具体设计实验如下:找物理课本和化学课本各一本,让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然后放在桌子上压一压,用手提起其中的化学课本,则可以把物理课本也提起来,然后让学生共同探究物理课本在升高的过程中,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
个可以感知的情境,让他们明白下面的物理课本受到的静摩擦力为其提供了一个向上的动力。在情境活动中,学生增强了感性认知,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了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对概念的理解会很透彻,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第三,要重视概念的巩固
学生通常认为自己能复述出定义就算是理解物理概念了,我认为在建立概念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使用概念,让学生在运用概念中发现对概念理解的偏差,并针对偏差加以纠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在用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深刻。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这个概念时,学生知道了平抛运动的条件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和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平抛运动是匀加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再让学生判断如果一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其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这个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答案是不一定,要分情况讨论,如果只受重力则是平抛运动;如果除了重力还受到其他力,但是其他力的合力为零,满足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这样的运动就不是平抛运动。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出物理概念的价值与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知识不在抽象、难懂。
第四,要重视物理概念与物理公式的联系
物理公式可以把物理概念很简单地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解决计算问题,离不开公式,而记忆公式,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公式轻概念的倾向,认为只要记住了有关公式,并会用这些公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如果不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公式和概念的依存关系,就很难正确理解公式的内在联系和深刻含义,对所学物理概念也就难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概念,正确理解应用公式的前提或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运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物理规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