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连方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问,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教学效率。一个风趣、幽默的提问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更紧密的师生互动。
一、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时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较为喜欢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提问的目标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于一些成绩较差或者“问题学生”,教师的提问多半带有惩罚性,也就是找一些偏难的问题提问,回答不上就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说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语,这样用对立或者偏好的态度开展教学,会使师生关系恶化,同时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一些教师提问就是问学生“会不会”、“对不对”或者直接是书上的概念性的提问,这样的无效提问根本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一锅端地提问往往会让部分学生得过且过。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方法及运用
1.层层递进的提问
高中物理中不少知识点相互联系,并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整个提出,让学生不容易理清思路,对问题的回答也存在片面性,因此将问题分层提出,各个击破,层层递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有关知识的相互联系。
如在《波的图像》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区别和联系”,可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提问:(1)两个图像所在坐标系的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一样?(2)两个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有何不同?(3)两个图像上相邻两个最大值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4)两个图像的图线随时间有何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产生了自己的疑惑和猜测,教师再加以点拨,问题便抽丝剥茧般地迎刃而解,如此层层分析,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2.激趣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上,及时提出问题,学生在好奇心,渴求心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以用发现电磁感应的故事来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在讲科拉顿和法拉第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故事时,穿插了科拉顿为了减小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将电路的开关和电流计放在紧邻的房间中,在接通一个房间的开关之后,赶紧跑到另一个房间看电流计,如此反复多次,仍然毫无结果,为什么他会一无所获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这样,大家就会思考为什么法拉第的研究会成功,科拉顿的实验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得教师在解惑的时候,大家的精神都集中起来了,整个学习过程也是非常快乐的。
3.发散式提问
物理本身是一门探索奥秘的学科,教师利用发散的方法提问,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想象力,凭着已有的物理知识大胆推测,在自身的物理网络里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如,教师可就弹簧问题作如下提问:如图所示,用恒力F作用在一木块上(水平面光滑),在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木块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做的是什么运动?其中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当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把作用在木块上的恒力撤去,木块会做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假如水平面不是光滑的,并且知道木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让学生提问,看看他们提出怎样的问题。问三:假如将木块换成带正电的滑块,并且水平面光滑,将这整个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滑块在运动的时候,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做的是什么运动?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这样的实验与将木块用弹簧竖直悬挂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一系列的发散式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提教学质量。
4.结合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提问
很多物理知识点,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和学生间单纯的对白式的交互问答,不仅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且思维不活跃,就是教师有时也会感到无趣并缺乏说服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利用和知识点相关的一些音视频素材、动画课件、教具、创新实验等手段来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景,在激发起学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再结合相关的情境提问,往往可以产生更好的提问效果。
如在《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中,如果凭借教材上的几幅图片和文字进行教学并提问,学生不仅会感觉枯燥,且往往凭借记忆来应答,效果当然不好!为了提高提问效果,我校物理组设计了一个超大液体膜的创新实验,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用一个直径达30cm的铁圈,铁圈上密集缠绕白纱线,白纱线可以充足地吸附液体,能让液膜上水分挥发后得到及时补充。同时利用1份甘油+3份洗洁精+6份水的比例配置了特制溶液,甘油可以让水挥发明显变慢,洗洁精可以增加液体的黏稠程度。利用这样的铁圈和特制溶液,可以让液体膜维持3分钟以上。
让学生上讲台亲手拿铁圈浸入液体中,再取出,就可以看见超大液体膜,此时可以看见两根细线都呈现松弛状态,然后用粉笔轻轻碰一下两根细线中间的液体膜,瞬间就形成图示中细线绷紧的状态。此时再提问:这现象说明了两侧液体膜有一个什么趋势?如果用粉笔碰侧面的一个液膜,会看到什么情况?这现象说明了液体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边做实验边提出问题,学生边玩边思考问题,在这样的物理情境下提问,效果又怎么会不好呢?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给出答案,其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问题去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