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村
一、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包括导学目标和导学诊断两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出示导学目标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可以根据各课的实际情况,设置精炼、适当的导语,由情境引出课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时。
教师出示课件:一只小虫子从一个山洞到另一个山洞寻找食物,有五条路可走(其中4条路是弯曲的,只有中间一条是直的)。
师:究竟走哪一条路最近呢?可怜的虫子犯愁了,谁能帮帮它呢?
生:中间的一条。
师:为什么?
生:中间的一条是线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线段有关的知识。
这样就自然引出了课题。
2. 出示导学目标。
导学目标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上课伊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教育心理学上看,儿童有了注意的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拟定导学目标时要用儿童化的语言,化难为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还要做到目标具体。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当教师出示课题后,随即出示导学目标:(1)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商不变的规律。(2)能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在出示导学目标后可随即出示自学提示:(1)想一想:任选两栏进行比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说一说: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让学生根据导学目标和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学生就不会漫无目的地学习了。
导学目标的出示,应根据课程结构灵活处理。可以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次性出示,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逐个出示,还可以先问学生在本节课里你想学到哪些知识,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完成导学诊断。
根据教材的例题或知识点,设计相适应的配套诊断练习,让学生边自学、边完成。在学生完成诊断练习时,教师巡视,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研和讨论互研。要把握三个要求:有疑问必须提出,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可灵活采取四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教师求教,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辅导中下水平的学生。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表格后,让学生展示汇报。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初步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但是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关键词句不太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入了导疑的环节。
二、导疑——引导学生质疑、释疑
导疑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难,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界定。可以先让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在幕后强调补充。导疑案例包括:(1)预设的问题。(2)学生在导学诊断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3)生成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教师应根据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学生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关键词句不大理解,教师出示了如下练习。
运用规律,直接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为什么?
(1)120÷12=(120×4)÷(12×4)( ),
(2)240÷60=(240÷10)÷(60÷6)( ),
(3)80÷16=(80÷20)÷(16×20)( ),
(4)180÷30=(180×0)÷(30×0)( )。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例如,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时,针对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
判断对错,并说理由。
(1)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就互相垂直。( )
(2)如图:,直线A叫垂线。( )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第(1)题要让学生明白: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什么角时才能互相垂直?
第(2)题让学生明白垂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直线A叫垂线,而应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或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第(3)题让学生明白:我们所研究的垂直与平行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针对学生在自学后提出的“什么是同一个平面内”的问题而设计的。
导疑环节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前,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备课,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有序展示预设的问题,也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适时的讲解和点拨。同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释疑,真正做到在学中疑、在疑中学。
三、导练——引导学生当堂训练。
导练包括导练达标和导练点睛两部分,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检测、提升的过程。
1. 导练达标。
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反馈,及时巩固。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堂训练、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进步更快,效果更佳。因此,在“先学后教”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练习的设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练习。
例如,教学《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让学生自学,并在释疑、解疑后,出示如下练习。
1.辨一辨。
(1)射线永远比直线短。( )
(2)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2.画一画,数一数。
(1)经过点A、B画直线。
能画( )条直线。
(2)在下图中,有( )个角。
第1题和第2题的第(1)题是针对本节课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巩固训练,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2题的第(2)小题是思考性较强的题目,要让学生懂得有序地数出角的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导练点睛(即全课总结)。
教学总结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的内容和知识要点留下明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对有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把课堂总结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渗透学习方法,给学生留下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过程协调完美。
例如,教学完《直线、射线和角》一课后,设计如下的导练点睛环节。
(1)什么是直线、射线、线段?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什么是角?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几条射线?经过两点呢?
(3)这节课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课堂三导教学”应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础上,做到:(1)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2)教师要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3)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各不相同,学情、班情、校情也不尽相同,“课堂三导教学”不能机械地模仿,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