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 韩兴娥
【编者按】韩兴娥,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但她的“海量阅读”不但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获得智慧,也让他们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进而提升了人生的境界。2005年春天,韩老师把《中华上下五千年》递到陶继新先生手中,让他任选一篇文章,由韩老师和她的学生现场共同阅读,竟然演绎出了万千的精彩。从此,陶先生寻找一切机会提携这位真诚、质朴的教师。资质平平的韩老师不负先生重望,在“海量阅读”中提升自己、成就学生。2013年春节刚过,两个人通过QQ聊起了“海量阅读”。韩兴娥像面对亲人一样向陶先生说起在“海量阅读”中饮其甘霖琼浆、尝其佳肴鲜羹的乐趣。同时,陶先生和韩老师也一起向大家呼吁:课内“海量阅读”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而不是“特色”。
本刊将分三期刊载陶继新先生与韩兴娥老师关于“海量阅读”教学的对话录,本期刊载第一部分《语文要义——阅读经典》。
语文要义——阅读经典
韩兴娥:陶老师,春节刚过,您就工作了。我也一直在准备下学期的课,《诗经》《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一本一本地读,一本一本地准备学生的阅读材料,最大的活儿是修改好友徐美华的《读〈论语〉学成语》,短短一个假期,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了。
陶继新:这种忙,是有意义的忙,忙得乐此不疲,它不会令人心累,相反,它带给您的是一种心灵的快乐。因为您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而忙。同时,在忙的过程中,您也在不断地发展自身。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师,会为自己生命的飞跃而感到幸福;同时,学生也会从您那里感受到幸福,并学到超越课本内容的更高层次的文化。
韩兴娥:是,备课的主要内容还是阅读,在阅读中首先得到提高的是自己。接受现代学校教育的人,包括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文化储备少得可怜,仅靠学生时代读的那点儿书,仅仅能教学生识字、读通白话文而已。为备课而阅读的内容对我和众多教师来说,都是生疏的。但在这阅读之中,我们不仅会有知识的收获,最重要的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的角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探寻学习的途径。
陶继新:我们都知道往银行存钱,以备后用。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储备文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文化储备太少,更没有主动去升值自己的文化。有的教师的备课,只是备教材,看教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依旧在原地徘徊。看不到孩子快乐学习的景象,自己也是越来越倦怠,直至退休,依然只是个教书匠。而您则不然,您不但备教材,看教参,更备教材之外高品位的文化,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的声响。知识与智慧的逐渐增多,让您从更高的视点看教学内容,看孩子的成长,从而让孩子有了一般小学生没有的“海量阅读”,以及超越想象的发展。
韩兴娥:是的,我是中专毕业,没有正儿八经学过中文,在学生时代,语文、英语也是自身薄弱环节,如今竟然喜欢上《诗经》《论语》等经典。迷恋经典,对您这个文化层次的人来说是很正常的,而对于成日与小学课本打交道的教师来说,比较少见。起初并非真心想读经典。过去我读的书除了教材、教参、作文选外,就是几本教学杂志,那些杂志也不是因为喜欢才读,而是为了寻找教学上的突破,为了写点儿论文,更具功利性。工作后的十余年,一直就读那些东西,不但没有长进,反而还倒退了。比如写文章,刚工作时写“下水文”速度如行云流水,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写小学生作文的水平竟然不及小学高年级学生。最近十多年进行“海量阅读”教学,起初,我阅读经典多少有被迫的成分,为授课,为要和学生讨论。后来,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喜欢,越来越迷恋。这让我感到,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才是最大的幸福。
陶继新:初教语文,学历低并不可怕。我在曲阜师范学校任教之时,只是大学专科文凭。可是,学历低并不等于我不称职。做好教师的关键是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与他人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并且付诸相应的行动。庆幸的是,我没有走太多的弯路,就是在曲阜师范教学的三年半期间,我读了大量的好书,写了很多文章,成为学校里被学生拥戴的教师。您开始教学的时候所看的书与刊物,是现在绝大多数教师依然在重复的“故事”。其实,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只看教材与教参,即便对其倒背如流,也是教不好课的,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要想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语文素养,即要有大量的高品质的文化经典积累。时间久了,您所积累的经典思想与语言,就可以化为自己的东西,厚积薄发,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与话语系统。再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从一个高品质与高文化的角度看教材,看教参,并有了属于自己的创造。这种教学,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品质、有个性。教学者感到教学是一种精神展示,学习者感到是一种心灵享受。当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不断地阅读高品质的经典文化后,自然也就有了新的品质,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语系。这样,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不会感到索然无味,反而会感到其乐无穷。
韩兴娥:对,力求具备丰富的语文素养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追求,阅读高品质的文化经典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生活中的乐趣。但现在很多教师只是备教材,看教参,上进心强的读些教育报刊、教育学著作,那些应该读、可以读,但不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是什么?是让学生认识常用汉字,自由阅读,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高品质的文化经典。经典艰涩难读,如何走进经典?这就要依靠教师在“海量自由阅读”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读本。我个人起点低,阅读经典有难度,所以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如何让小孩子尽量轻松地走进经典。我并不像有的教师想象的那样有高深的功底,我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总会找机会跑书店,看那些与经典有关的有趣的书。艰涩的文字我读不进去,更不用说小孩子。但当师生共同阅读,共同理解的时候,有些经典却不再那么艰涩难懂,相反会让人感觉趣味无穷。比如放假前我们读的《世界五千年》,几年前您看我教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放到家里,很多孩子并没有好好读,但集体共读时就读得兴致盎然了。
陶继新:您说的“语文教师的‘专业”是“自由阅读”太有见地了!教育报刊对于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自然会有一些帮助,但是,帮助最大的不是这些报刊,而是更大范围里的阅读。语文教师不可能不读语文教学专业方面的书刊,可是,这不是阅读的全部,甚至不是阅读的主体,因为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不在于阅读这些书刊,而在于阅读更高品位的图书。近三十年来,我只订了一本刊物《文学评论》,这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有比较高的学术品位。它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任何语文教师读上几年,都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经典文化,一个人读大多会感到非常困难,可是,“全班共读就乐趣无穷”。看来,小孩子读书,是需要一个阅读场域和氛围的。您的好朋友陈琴老师的学生六年背诵十多万字的经典,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大家一起读。孩子们一起读一起背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气场。在这个场里,没有了艰涩深奥之感,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感觉。我看到孩子们一起背诵经典的时候,一下子精神就会振奋起来,他们的声音之中,快乐指数之高,简直让人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感觉。他们是在背诵,也是在抒发情感,是一种全身心的快乐,就连我们在场的成人,也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样的读,不但诵读的效果好,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之旅啊!
韩兴娥:我最羡慕的就是陈琴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其对经典文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希望弟子们将来能像陈琴老师那样在经典文化领域游刃有余。靠现在“补课”阅读,我很难达到陈琴老师那样的高度。虽然“两周教完教材”我已轻车熟路,也带领学生读过《论语》《老子》等经典,但无法像陈琴师生那样读那么多的经典。陈琴老师用六年的时间为学生蓄足一生所用的母语能量,将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经典文学储存在学生记忆深处,在我看来这是可望不可及的。“海量阅读”和常规教学不一样,但我确信经过“海量阅读”教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要远远超过其他同龄孩子,我的上届学生到中学后的表现已证明了这一点。但要让更多的人信服,我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陶继新:我也非常欣赏陈琴老师,我已经与大女儿商量好了,将在适当的时候,让她带着她的女儿轩轩去陈琴老师那里听几天课,主要是想让轩轩感受一下另一种教法。古代很多大文学家小时候都有“游学”的经历。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听到很多名师的课,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也与女儿商量好,今年还要带轩轩到您那里听几天课,让轩轩感受一下“海量阅读”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她也许一时适应不了这种课堂,可是,这会让她看到一个“另类”的“风景”。让孩子听不同名师的课,可以让孩子从中汲取更为丰盛的生命营养。也许当时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可是,却有可能在其心里栽种下感悟名师的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上,就有可能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韩兴娥:经常看您大女儿雪梅和她女儿轩轩的故事,我也很想见到可爱的轩轩啊!但我的课堂上学生自学的时间很多,又因我的个性爱静,再加上六年级的课堂,我特别注重让学生沉思静读、自求博取。因此,学生在畅快学习时,临时加入课堂的学生可能会感觉有些沉闷,所以有些担心可爱的轩轩会失望。这是我个人的缺失,很难改变,不是“海量阅读”的问题。“海量阅读”弥补了我个人很多的不足,学生的优秀来自他们对高品位文化的汲取,不是我这个教师当得出色。目前,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淄博的徐美华老师和四川的罗义蘋老师,她俩的课堂都很精彩。去年春天,我看过罗义蘋老师带她的二年级学生上课,太好玩了,课堂效率也很高。如果能从教材中“突围”,很多教师的课堂会比我的精彩,他们的学生会比我的学生更优秀。您写的《语文课能不能从教材中“突围”》发表这么长时间了,可是能从教材中“突围”的教师实在太少。春节前,我建议一个校长给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配50套《歇后语儿歌100首》《读历史学成语》等,供一个班的学生循环阅读。我告诉他:“你们学校是否配50套书,这或许对这套书的销量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切切实实地进行‘海量阅读,一定会涌现出比我出色的教师,因为我在人群中不是聪明人。”
陶继新:“让学生沉思静读、自求博取”是很高境界的课堂学习,尽管轩轩未必能够适应,但让她感受一下,会对她的学习大有裨益的。
如果不从教材中“突围”,语文教学是不可能迎来真正的春天的。语文学习,离开了大量的阅读,永远不可能学好。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是通过大量阅读才成为了作家,也没有一个人不是通过大量阅读才具有很好的语文水平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可是,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将教材当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或主要内容。当那么多的教师“沉睡”的时候,您与一些语文教学的改革者“觉醒”了!尽管人数不多,可是,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相信,中国语文教学不会永远就是这个样子,它一定会回归到它本然的状态。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