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这些年来,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校长和教师的欢迎。许多没有参加实验的学校,也开始按照新教育的理念行动起来。许多校长和教师与我见面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也是追梦人!
是的,我之所以一直对中国教育充满信心,之所以能够坚守新教育的事业,就是因为我看到,在我们的教育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因为教育问题重重而灰心丧气,没有因为各种压力而放弃努力。游和平校长,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我与和平校长未曾谋面过。年前他来信说,一直在关注并实践着“新教育实验”,他们虽然没有正式加盟,但也可算是一支编外的“部队”,是随时可以“作战”的。他告诉我,曾看过我2010年7月在河北桥西“全国第十届新教育年会”上所作的《文化,为学校立魂》的主题报告,非常感动。他们学校正是按照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来实践的。不知他从哪里得知了我的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于是,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我们开始有了文字之交,一来二往,自然就相识了。
就这样,网上网下,多少也了解了和平校长的一些情况。他是井冈山下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的校长,十分敬业、好学,颇有思想。在十年的校长生涯中,他潜心于井冈山老区的高中教育。探索十年,他蹚出了一条符合校情的办学路子,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中学办成了“江西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江西高中教育业十强单位”。他的办学经验经常在省市教育界得以介绍,诸多媒体宣传报道过他们的成绩。和平也因此获得“首届全国中学十佳新锐校长”“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一路走来,他艰难跋涉,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实属不易。
前不久,和平告诉我,他将自己十年来对教育的探索与反思等整理汇成《追梦》一书,希望我为其写点文字。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都是追梦人。为追梦人的《追梦》写点什么,自然也是无法拒绝的。所以,不久前,我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电子邮件仔细地阅读了该书稿,书稿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朴实。
书稿的语言很朴实,几近白描,直叙其事,直抒己见。更为朴实的是表现在追梦人的情怀。一是责无旁贷的教育情怀。他以“教育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己任,不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的宗旨,善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差异,给不同潜质的学生以不同的选择,主张“能以健康的身体与心理融入社会,主动关爱他人并帮助他人”就是成功的人生!每一天,为明天。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创造的过程。二是彰显特色的文化情怀。文化,是立校之魂、治校之策、强校之路,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平对校园文化建设情有独钟,不仅有宏观思考,而且有微观探索。颇具影响的“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的办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蜚声江西教育界的“中学生业余党校”,独占鳌头的艺术教育,得天独厚的校本课程,别具一格又颇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等,打造成精品,凸显其特色。校园里的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棵树,每一条道,都是文化积淀的自然流露。生活在这所校园里的师生,呼吸的是文化空气,目睹的是文化景观,感受的是文化氛围。沁人心脾的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总的来说,和平与新教育是有缘分的,是熟悉新教育的基本理念的。希望他能够进一步走进新教育,成为我们共同体的一员。
和平的这本书虽然不是一本系统的理论著作,内容与文字也不算尽善尽美,但细细品读,一位中学校长的心路历程却是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触摸到追梦人的情怀,甚至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愿和平能够梦想成真,愿天下所有的教育追梦人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