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胤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1~8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试商及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迁移引入
(出示系列图书。)
1.购书活动。如果给你100元钱,要求只购买一种图书,你想买哪种?能买回几本呢?
预设:100÷9=11(本)……1(元)能买回几本?你能借助算式说一说吗?同学们,他算的对吗?这是我们原来学习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00÷20=5(本)你口算得真快。可以买5本《小狗钱钱》。好,其他同学,你们还想买哪种书呢?
100÷30≈3(本)你能借助估算,算一算最多可以买几本吗?是呀,100里最多包含3个30。
小结:看起来,同学们对我们前面学习过的除法相关知识,掌握得非常不错。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知的购书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本节课试商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而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分书活动。观察主题图,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几个班?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可以分几个班?)
预设:92÷30(板书:92÷30)
140÷30(板书:140÷30)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究,理解算理
1.口算估算,解决问题
预设:30×3=90,90<92, 90+2=92,所以92÷30=3(个)……2(本)
92≈90,92÷3≈3(个),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
140÷30≈4 (个)
140÷30=4(个) ……20(本)
小结:除了口算和估算,还可以怎么算?如何笔算呢?那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笔算除法。)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1)学生板演
(2)全员反馈,汇报
预设: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
(3)引导对比观察,除数是两位数,可以直接观察被除数的前两位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把估算、口算与笔算相结合,实现知识间相互联系;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3.对比观察,规范书写
预设:
4.数形结合,理解算法
5.质疑思考,理解算理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会提出问题的同学往往就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那么在我们刚才计算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疑问想考考大家?
预设:
问题(一):商为什么是4?
是呀,孩子们,如何试商呢?商为什么是4呀,商3,商5难道就不行吗?谁愿意来说一说?看来我们在试商的时候,可以借助估算、口算的方法来试商。重点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包含几个除数。
问题(二):商为什么写在了个位?
PPT:这是140个格子,每30个为一份。我们看,这是1个30,2个30,3个30,4个30。看来140里最多有4个30。我们除到了个位,商就应该写到个位上。是这样吗?
问题(三):(指前面两道例题)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数,我们要观察被除数的前两位,而这道题除数也是两位数,为什么我们要观察被除数的前三位呢?(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顺口溜: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口算估算来试商,除到哪位商哪位。)
【设计意图:利用迁移类推,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鼓励学生勇于自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第一层次:基础性习题
1.做一做。
2.火眼金睛——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二层次:应用性习题
3.解决问题——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小足球:30.00元。)
第三层次:拓展性习题
4.尝试探究——有500名旅客,至少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够坐?
(每节车厢限坐60人。)
第四层次:开放性习题
5.智力冲浪——想想□里可以填几?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里的有效资源,分层次的练习设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熟练掌握新知,同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个层面的练习题兼顾了不同层面学生学习的要求,练习设计有广度、深度、情感度。】
四、畅谈收获,渗透文化
1.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2.渗透文化,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用算筹来进行除法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图所示。被除数的首位与除数的首位对齐。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移动除数,使除数的个位和那一位对齐,并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算筹和笔算除法相比,你觉得哪个更简单了?是啊,现在的数学正是运用了符号化的思想,才使数学彰显出它的简约美。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好,我们可以下课了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获取知识的方法,目的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些方法继续探究新知识,自己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
反思:
本节课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整堂课以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为线索,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算理。这节课我为学生学习笔算除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设生动的学校买书的一个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自然引入课题。在进行计算方法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估算的除法知识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和正确书写商的位置。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机会。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估算,而后进行笔算,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时,放手让孩子们发现错误,讨论错误原因,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突破重难点?
1.善抓错例,突破重难点。
2.精心提问,突破重难点。
3.突破重难点要关注学生的回答。
4.专业化的数学语言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5.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巩固练习设计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了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高效的课堂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教学的充分预设,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练习的精心设计,对学习品质的用心培养。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复习迁移——尝试解题,掌握算法——巩固新知,应用提高——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荣获首届东北、华北五省市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优秀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