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艳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其内在底蕴的反映,办学理念的载体,精神内核的体现,办学品位的标志。黑河市实验小学在“我能行”办学理念引领下,从拓展文化载体、深化文化内涵来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体验成功的教育环境。其中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开展“我能行”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培育精神文化,让“我能行教育”理念深入师生心田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近年来,学校在认真反思学校观、探究学校生命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师生发展为本,挖掘人的心理潜能,尝试成功,树立‘我能行信念”的办学理念,并不断丰富了办学理念的内涵:以师生发展为本,正确引导教师、学生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并创造一切条件,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真正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设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提升价值的自信。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在学校的生命质量,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主张的“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来适应新世纪全新、全方位挑战。
这一办学理念,给实验小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从办学宗旨、育人目标以及办学特色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使这所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历程的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二、建构物态文化,让“我能行教育”渗透到学校的育人环境里
每个有特色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多年来,实验小学着眼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积极创设“我能行”环境文化的大氛围,全面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效。
1.共同营建“我能行”校园文化的大氛围。一走进实验小学的大门,教学楼上方镶嵌着能体现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10个醒目的大字,浓浓的“我能行教育”气息扑面而来。主题鲜明的“门厅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别具一格的“窗沿文化”“楼道文化”和人文情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层层有教育主题,班班有教育特色,处处有教育契机”的校园文化环境。主、侧教学楼的布置,以“传承龙的文化”和“现代人精神”为主旋律,精心营造养德益智的优良环境,营造了“品位高、创意新、目标明确、时代性强”的学校文化育人环境。
2.班班营造“我能行”校园文化的小天地。实现“我能行”独特的校园文化风貌,是在整齐划一中求创新,在严谨规范中显个性。大的方面要保持全校整齐规范的共性特征,小的方面要凸显班级文化的不同特色。低年级的三字经、弟子规、成语墙;高年级的诗歌、诗词、学习方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内容:名言警句、学生书画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习园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班级之星”是成功的典范,每一个“明星”都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进步,诠释了“我能行, 我最棒”的真正含义……教室里每个个性化专栏,都记载着孩子们学习、成长、收获的点点滴滴,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营造活动文化,让“我能行教育”根植于各项主题活动中
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我能行”的大舞台。
1.以人为本的德育实践活动。实验小学坚持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注重资源的挖掘,注重项目的建设,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学校构建了“一个载体、六大教育”的大课程体系。“一个载体”就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六大教育”就是以“爱国守纪,拒绝邪教”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以“热爱自然,美化家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保教育;以“走向社会、服务社区、完善自我、传播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育;以“讲卫生、讲秩序、讲礼貌”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以“结合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以“手拉手,结对子”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感情,增强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学校都以各种文化活动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每年的“文化节”已成为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的盛会,学生参与率达100%,获奖率达60%。文化节以组织开展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为载体,为全校师生搭建了展示“我能行”的大舞台。每月一个主题的“读书系列活动”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学校的交警操表演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虎虎生威的武术表演更成为师生们的新焦点。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示体育特长,展示文艺才能,体现动手能力,挖掘创新潜能。无论何种活动,都让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用不断超越自我的才智诠释了“我能行,我最棒”教育理念。这些活动为学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的艺术水平、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拓宽校园文化,让“我能行教育”全面提升
我们认为,要使每个孩子从小体验我能行,走向成功、获得成功、享受成功,必须以成功的学校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为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成为成功的教师,我们的家长也同样须要成为成功的家长。
1.领导与教师和谐共处,形成理解支持的“我能行”大家庭文化。“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建立共同愿景,创造成功体验的环境”是实验小学创设“我能行”大家庭文化的必然追求。教师的精神世界要在实践经历中丰富起来,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外,同样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引导、激励和培育。
为使教师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实验小学努力提供一个充满尊重和关爱、肯定和鼓励的“我能行”教育环境,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更多地赏识教师、关注教师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为教师“树碑立传”,连续10年除政府表彰10%的区级优秀教师外,学校自设了优秀教师奖、功勋教师奖、敬业奉献奖、团结奉献奖等多个奖项,从不同侧面表彰教师,奖励面达到98%以上,使教师们深受鼓舞。学校坚持按量化考核成绩分配政府奖励的第十三个月工资,从而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学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心顺气旺、百事和谐的良好局面,真正体现了“凝聚人心、乐观向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
2.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共同成长“我能行”民主文化。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实验小学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体验“我能行”教育的前提,实现校园整体和谐的文化环境。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把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都看做是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上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师生关系,把“尊重、微笑、赏识、激励”带入课堂,做到蹲下去看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交往、协作中,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筑“分层、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当老师们用激情去鼓励学生,用真情去赞赏学生,用深情去期待学生时,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精心栽培。孩子们也在老师的赏识教育中,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争取新的成功。
3.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形成爱满人间的大众文化。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针对近年来5+2=0的说法,我们引导家长,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让家长们都成为校园文化的实践者、传播者。如每年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营造书香家庭,陪孩子感受美好”的亲子阅读等活动,发挥好教育孩子第一课堂的作用,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同时,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清理“城市牛皮癣”,争做“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的“三争”创评活动。
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作为学校,要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沟通,让全社会都参与,构建好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助,才能形成爱满人间的大众文化,更好地弘扬社会良好风气!
通过一系列“我能行”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现在,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都享有体验成功的快乐、事事都能体验成功的自信。学校文化精神的培育、“我能行教育”的建构,永远是实验小学全体师生的一种崇高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