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银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恰似一条浩瀚无边的银河,古诗词则是这条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的明珠无不光彩照人,散发出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它们也因此成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字教育中的经典教材。
古代诗歌语言简洁而内涵丰盈,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在吟诵体悟时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能通过领会古诗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华,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艺术情趣,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为学生今后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教学归属于阅读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这样表达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里面虽然没有对古诗阅读的单独表述,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古诗教学主要定位在初步鉴赏与背诵积累上。而小学又处于义务教育的前半部分,对学生的要求则更倾向于基础性,也就是对浅易古诗的理解、体会与积累上。事实上,我们知道,诗歌鉴赏能力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语文审美能力,即使高中阶段,高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也主要集中在理解部分,涉及真正意义上的诗歌鉴赏是很少的。可见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古诗学习目标的定位还是非常现实、准确的,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能力。
具体到每一个学段,课程标准也作了相关说明。
第一个学段(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目标是,能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少,所以,古诗阅读的主要目标放在诵读上。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古诗音韵上的美。中国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是诗句停顿节奏上的整齐美,二是声调平仄上的和谐美,三是偶句押韵上的回环美。也许学生对诗句意义不太了解,对诗歌抒发的情感难以把握,但这种朗朗上口的音韵美却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这种诵读一是能对诗歌语言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二是能培养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三是通过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为将来的学习与今后的提升奠定基础。犹如牛羊吃草一样,先把草吞进去,等有空的时候再来反刍。第一学段利用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超强的特点,多背诵一点,积累一点,为后面的第二学段,第三学段,乃至于第四学段准备一点材料,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学生对所读所背的古诗一点都不理解,对感情一点也不能体悟,时间长了,就失去了背诵的兴趣,而且还会给后面的古诗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进行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时,我们的老师在选取、拓展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浅易为原则,力求诗歌内容的通俗易懂,有一定程度上具有口语化倾向,以接近童谣为好。生字生词一定要控制数量,不宜太多,以免学生因为难于理解而放弃。在教学古诗之前,教师要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将古诗内容编成故事,在教学诗歌之前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诵读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获得初步的内容理解与情感体验。
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的课程目标是,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与一二年级的学生相比,三、四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与理解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提升,课程标准也将理解诗歌内容提到了前面,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诗句,并根据诗句有限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但我们知道,三四年级学生的文字水平毕竟有限,而且,古诗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与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对这些内容知之甚少,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古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写作背景与相关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资料,可以是教师口头讲述,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资料。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领悟诗文大意,进而感悟情感。
第三学段(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目标是,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经过前两个学习阶段的积累,五六年级的学生到这个阶段记忆积累的古诗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对一些浅易的古诗也能体悟出意思了。因此,第三学段对学生的古诗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语调变化以及韵律、节奏的体悟,在吟诵中把握作品的内容与情感。相对第一个学段与第二个学段,这个要求明显高了许多。它强调对文本的诵读与形式内容的有机统一。虽然同为诵读,但这个阶段的诵读更强调个性化的体验。所以,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在吟诵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雏形。
纵观上面对于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诵读对于古诗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诵读是一种直觉感性的学习方法,而小学生处于直觉思维与感受力最强的年龄阶段,其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好。通过诵读理解内容,通过诵读再造意境,通过诵读领悟情感,通过诵读陶冶情操,这就是我们小学三个学段都强调对学生诵读能力培养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将诵读作为小学生研讨教学的重要方法,将培养学生诵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