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琴
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pH值6.5~8,适宜林木果树生长。其主要经济林种为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发展迅速,成为平山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林业支柱和特色产业。现结合该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与对策,以促进平山县核桃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发展历史
平山人民一向有种植核桃的传统,遍布乡村沟谷山间,零星或小片核桃树到处可见,主要有绵核桃、薄皮核桃两大类,大多分布在营里、北冶、宅北等深(浅)山区乡镇。保存下来的“核桃王”就是很好的见证,其位于该县蛟潭庄镇奶奶庙村,胸围6.46 m,高30.8 m,估测树龄800年以上,至今仍年产核桃150 kg左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2811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山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建成一批核桃基地。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开始成片种植核桃;2007年,核桃产业被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的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之首,开始推广发展;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核桃栽植工程,开始大规模发展。到2012年底,全县核桃栽培面积2.4万hm2,产量1万t,涉及23个乡镇、531个行政村、7万户,初步建成“万亩基地”5个,“千亩基地”55个,培育核桃专业村36个,注册核桃商标12个,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组织15个。
1.2 发展多种管理模式
一是合作社管理模式。成立于2009年的“仁海”核桃专业合作社,管理以“清香”为主的核桃面积80 hm2,由10名技术人员组成核桃管理专业队,以大树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综合实施整形修剪、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经济效益明显。目前,17 hm2核桃大树,667 m2产200 kg,667 m2收入达8 000余元。同时,该合作社吸收邻村160多户加入,核桃管理面积增加到104 hm2。
二是村集体管理模式。该县刘家会村地处县城西南10 km,365户,1 408人,土地面积134 hm2,多为浅山丘陵地,核桃面积120 hm2,品种以“辽系”为主,该基地全部实现了水、电、路综合配套,667 m2产最高达250 kg,667 m2收入近万元。2008年注册“祥奥”牌核桃商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被列为全国省、市、县绿色食品原料(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2012年底,全村核桃产量达20 t,产值100万元,成为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楷模。
三是大户承包管理模式。齐孟海于2000年承包山场40 hm2,整修梯田14 hm2,全部种植清香核桃,到2012年底,产量达1.5万 kg,产值80余万元。该核桃园被命名为“石家庄市果树示范园”,是省、市科技特派员下乡联系点,所采用的晚实核桃品种密植栽培技术, 其管理
经验及取得的成效获得广泛认可,齐孟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称号。
四是公司管理模式。平山县明珠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法人代表李有有1999年开始绿化荒山,累计承包山场334 hm2,开挖水平沟8万 m,栽植核桃100 hm2,架设高压线3 000 m,打井6眼,修蓄水池6个,聚雨池2处,上扬水设备5套,供水设备2套,铺设管道5 440 m,实现了微滴灌技术上山。同时,组建了40人的林业技术专业队,对果树进行专业化管理,2012年仅核桃一项收入就100多万元。
1.3 屡获殊荣
2008年,平山县被列为全国绿色原料(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成功注册“平山绵核桃”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平山绵核桃在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摘取金奖,平山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10年,平山县核桃产业被评为“河北十强特色产业”。2011年,平山县核桃产业被评为“中国知名特色产业”,平山县成为全国创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在首届中国核桃节上平山核桃再获金奖殊荣。
2 主要存在问题
2.1 老核桃基地面临品种更新和改造
全县70%的核桃种植实行分户管理模式,因一家一户面积较小,前期投入大而收效慢,技术落后甚至不懂技术而导致管理粗放,核桃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而品质差。加之过去所栽核桃树多为实生苗,生长缓慢,结果晚(8年),果实大小不匀,品质良莠不齐,经济效益较差,影响了群众的信心。近年来,虽引进了“辽核、清香”等一系列优良品种,但由于核桃嫁接推广范围有限,特别是缺乏规范化的核桃良种采穗圃,造成每年嫁接季节四处购买接穗,苗木成活率和品种都难以保障。
2.2 土壤肥力差制约核桃产业发展
据统计,最近几年新栽核桃树,大多为岗坡沟谷地,土壤肥力差,直接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虽然也有相当部分水浇地,但坡耕地、沟谷地不属于林业用地,形成农业与林业用地之争,需国土、农业等部门协调解决。
2.3 核桃产业化水平不高
当前,我县核桃销售以干核桃、核桃仁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已有的加工企业多为手工作坊式初级加工,缺乏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不能有效增加核桃产品附加值,难以真正发挥核桃的经济效益。
2.4 核桃育苗问题突出
受立地条件限制,集中连片大面积核桃育苗地块相对较少,多数为农户自育,育苗地块分散且面积小,不便于管理。同时,由于核桃育苗技术和嫁接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核桃育苗管理和核桃嫁接工作需要。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老核桃基地改造,释放核桃产业生产力
在全县开展一次老核桃基地摸底排查,并对症下药实现老核桃基地有效改造,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更换优质品种或开展抚育、复壮,在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充分释放原有核桃基地的生产力。同时,加强林业队伍培训力度,建立起集技术引进、试验转化推广为一体的专业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核桃基地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3.2 对坡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适地适栽
各地的生产实践表明,土层厚度达到1 m以上是保障核桃正常生长和丰产的一项基本条件。若土层较薄,核桃前期生长尚可,但后期树势衰弱很快,产量难以保障。因此,在规划发展核桃时,必须立足于土地现状,将土层深厚的宜林荒山和坡耕地作为重点区域。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需要国土、农业等部门协调与支持。
3.3 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核桃产业化进程
在抓好核桃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应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核桃干果深加工能力,挖掘核桃的潜在经济效益,不断拉长核桃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3.4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优质核桃种苗基地
一是扩大核桃育苗面积。为鼓励广大农户多育苗、育好苗,对达到标准要求的核桃育苗基地,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补贴,连补3年,并在绿化工程中优先使用达标苗木。二是建设规范化良种采穗圃。以辽核、清香、香玲等适宜本土生长的品种为主,优选一批前期已建成结果的优良品种园作为采穗圃,签订协议,订单生产。三是组建嫁接队伍。鼓励农户自行组建核桃嫁接队伍,林业主管部门搞好组织培训,前期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培育本地嫁接人才。
(收稿日期: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