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及评价

2013-04-29 00:44廖芳均陈志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南岭自然保护区特点

廖芳均 陈志明

摘 要: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对象的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该文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等方面对南岭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南岭;自然保护区;特点;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90-0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理坐标为E112°30′~113°04′、N24°37′~24°57′,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乳源县、清远市阳山县和连州市境内,东与乳源县大桥镇、大坪镇和南水水库相连,南与乳源洛阳乡相接,西与连州潭岭水库相邻,北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保护区总面积58 368.4hm2,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1]。主要功能是保护南岭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使之免遭人为干扰和破坏;采取各种措施拯救濒危物种,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和扩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现存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建立科研、科普教育基地,珍稀野生动植物拯救中心[2]。

1 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质地貌 南岭自然保护区位居南岭山脉中段,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华南准地台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区,韶关凹褶断束内。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历经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等,并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

保护区总体上属于中山地貌,区内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山高谷深,地势峻峭。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3m,为广东省第一高峰;最低点为龙溪口,海拔202.1m;相对高差1 770m。

1.2 气候 南岭自然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南岭山脉南麓,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兼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南岭山脉的影响,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南北坡气候条件差别比较明显。南岭全年盛行南北气流,春秋季风中偏南风与偏北风互为交替,夏季偏南风为主,冬季偏北风为主,冷暖交替明显,形成光热充足、雨量丰富、湿度大的特点。该区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海洋与大陆交汇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特征、山地气候特征。南岭自然保护区处在我国冬季有降雪的最南端,一般每年有10d左右的降雪期,山顶伴有结冰现象。

1.3 水文 南岭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区内千峰万嶂、河溪极为发育。河溪属降水补给型,具有流量大的特点。受地形影响,区内河流溪水的坡降变化较大,一般在12.7‰~39.2‰,急滩险涧瀑布较多。在保护区南向周边区域,现建有3个大中型水库,其中南水水库库容量为12.18亿m3,泉水水库库容量0.36亿m3,潭岭水库库容量1.76亿m3。南岭自然保护区为南水水库、泉水水库、潭岭水库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保护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以河流、溪流、水库等形式分布。由于保护区内森林植被茂密,经检测,地表水水质普遍良好。无色、无味、无异嗅、透明度好;pH6.4~7.2,属中性;矿化度0.03~0.07g/L,为低矿化的淡水;总硬度5.42~13.36德国度,为软水—微硬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水(HCO3-Ca·K+Na或HCO3-Mg·K+N·Ca),河溪水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Ι类—Ⅱ类水质标准。

1.4 土壤 南岭自然保护区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砂页岩、变质岩等。在高温多雨、植被覆盖良好的成土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淋失现象严重,土壤普遍呈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普遍较低,山地土壤腐殖质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肥力水平较高,适宜林木生长。保护区山地土壤所受人为活动干扰少,土壤形态和土壤结构完整,是研究南岭南麓山地土壤发育和形成条件的理想场所。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从山麓至山顶,依次垂直分布着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山地黄红壤、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等。

2. 生物资源

2.1 野生植物资源 南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具有悠久的生物发展历史,是古热带动植物的避难所,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之一。据统计[3],区内有植物221科1 031属2 686种。其中,苔藓植物53科115属206种,蕨类植物43科94属188种,裸子植物9科20属30种,被子植物166科802属262种。保护区有珍稀濒危种子植物35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3种。

按《中国植被》划分,南岭自然保护区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部亚地带,南岭山地栲类、覃树林区。分布的植被类型有6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16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4]。

2.2 野生动物资源 据调查[2],南岭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486种,隶属27目86科287属,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种数(2 638种)的18.4%。其中,兽类有9目25科65属89种;鸟类有14目41科154属259种;爬行类有2目13科49属94种;两栖类有2目7科19属44种。本区陆栖脊椎动物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63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有74种属国家性受危种;有30种属国际性受危种;有75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2.3 森林资源 南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8 368.4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6 822.7hm2,占保护区面积的97.4%;非林业用地面积1 545.7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6%,全区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为90.6%。

南岭自然保护区原生性森林植被面积大,森林植被呈现很强的原生性特征。区内分布有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华南五针松与长苞铁杉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约1 000hm2,原生的中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约6 100hm2;原生的山顶常绿阔叶苔藓矮曲林面积1 400hm2;保存较好的次生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面积13 400hm2[5]。是广东省内原生性天然阔叶林的集中保存地,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是我国东部常绿林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同纬度仅存的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

3 保护评价

3.1 典型性、稀有性 在北回归线上,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南方重要山脉——南岭山脉,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顶阔叶矮林、山地灌丛草坡,是我国乃至世界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5],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保护区原生的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原生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矮林、保存较好的次生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方所独有的地带性植被。

3.2 濒危性、脆弱性 保护区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南方红豆杉、桫椤、黑桫椤、小黑桫椤、大黑桫椤等5种;属于国家Ⅱ级保护的有观光木、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长苞铁杉、白豆杉、水松、马蹄参、伯乐树、粘木、伞花木、野茶树、云南石梓等13种;区内有野生濒危种子植物35种,占广东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52.2%。

保护区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陆生兽类有云豹、熊猴等6种,Ⅱ级保护的有猕猴等17种;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有黄腹角雉等2种,Ⅱ级保护的有黄嘴白鹭等35种;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爬行动物有蟒等,Ⅱ级保护的有山瑞鳖、大壁虎等;属于国家Ⅱ级保护的两栖类有虎纹蛙和大鲵等;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的昆虫有金斑喙凤蝶,属于Ⅱ级的有长臂金龟等。

3.3 代表性 保护区拥有大量古老、孑遗、原始和特有的植物种群,是现代华夏植物区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很强的代表性[6]。区内有苔鲜植物206种、蕨类植物188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 262种。

南岭自古至今就是珍禽异兽的王国,动物群系复杂。陆栖兽类有86种,占全国的20.5%;两栖类有33种;爬行类有74种,其中角烙铁头为区内记录的新种,莽山烙铁头更是我国特有种,被称为“蛇中熊猫”,全球仅存300余条;鸟类217种;鱼类有33种。

其中莽山烙铁头是我国特有种,只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的南岭地区一带有分布。由于分布狭窄,数量稀少,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种群。莽山烙铁头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的一级野生动物名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珍稀、濒危价值与国宝大熊猫一样。同时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级别,这表示该蛇种目前数量并不多,而且明显地只局限出没于其特定的产地范围(一般为小于100km2的地区),未能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域(通常少于5个主要分布地)。

综上所述,南岭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地理条件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南岭保护区是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是南岭水库、泉水水库和潭岭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中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与山地常绿阔叶林是主要类型,最具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不仅是我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最珍贵的物种宝库,也是地球同纬度沙漠带上面积较大的绿洲,是我国乃至全球的自然遗产。

参考文献

[1]陈景烈,杨清云,陈志明.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 长白山自然保护,1998,2(1) :25-30.

[2]广东林业勘测设计院.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9-2010)[R].1999.

[3]陈锡沐,李镇魁,冯志坚,等.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1) :97-102.

[4]董安强,陈林,王发国,等.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研究[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2) :1-7.

[5]徐燕千. 建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J]. 生态科学,1993,12 (1) :14-20.

[6]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编辑委员会.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南岭自然保护区特点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南岭山区“生态立县”的实证分析
阅读理解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井中磁测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