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凤
摘 要: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化最初的场所。家庭不但影响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使个体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直接的模式。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使得研究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狼爸”、“虎妈”的案例分析为依据,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来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个体;家庭教养方式;个体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78-02
对于个体的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乃至传播学等个学科,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教授主持编写的《社会学概论》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I. 罗伯逊也给社会化下过这样的定义:“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我们一般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掌握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促进个性的形成、培养社会角色。而家庭作为个体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是个体社会化中最重要的机构,对于上述的包括生活知识、劳动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自我观念、人生目标、自我个性的形成都起着最初和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下我们通过分析“狼爸”、“虎妈”的案例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一、“狼爸”、“虎妈”案例解读
什么是“狼爸”、“虎妈”?“狼爸”名为萧百佑,香港商人,自称“中国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狼爸”的教育理念是“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虎妈”是属虎的美籍华裔母亲蔡美儿。为了杜绝“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在自家应验,将父辈的森严家规一脉传承,和两个女儿约法N章: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在这位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小女儿路易莎在12岁那年,当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首先来看“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理念:
1.严格限制孩子自由。限制在“狼爸”的教育方法里有很多,比如萧家儿女被严格限制跟同学的交往,去同学家串门必须提交申请书,还得班主任签字,每天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挨个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背不好的就打,打完以后还得背,一直到会背了才能上床睡觉。
2.过于他控、忽视自控。家里可以上网,网线在妈妈手上。孩子平时做功课要是用电脑的,要上网查资料也没问题,妈妈要在旁边看着。这方面是零空间,他们读书的环境就像大学的图书馆,一张大铁桌,几盏台灯在上面。桌子大概六七米长、两米宽,是专门定做的。有时不只兄妹几个一起读书,亲朋好友的孩子来了以后也能一起围桌读书。
3.忽视孩子的自我意识。他忽视了孩子的意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关于快乐之于孩子,“狼爸”认为:孩子回答不了何为快乐,或者说他们的回答不全面、也不准确,等于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为孩子真正的快乐,是他们在孩童阶段能够为他们青年时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他认为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在孩子学校成长的阶段,在这个分工里,只有三类人:家人、老师、同学,而没有‘朋友这个概念。”
二、“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BAUM砒ND)将家庭父母态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专断型:这些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并要孩子遵守规定很死的行动准则。第二类,随意型:这些父母对孩子无要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管理自己。第三类,权威型:这些父母试图合理指导孩子的行动,注意启发儿童,有必要时嚷决控制。由案例可知,“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属于专断型,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对社会化概念的误读。一般认为,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而适应社会生活,改造社会的过程。“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是一种强制性、专制式的教养方式,在这种严格的强制性规定之下,个体的个性受到严重的抑制和发展,从而很难形成独特的个性个人格。“狼爸”、“虎妈”将名校作为孩子的第一和唯一的奋斗目标,而将其他的社会生活规制在这一单一目标之外,很明显这种做法严重的误读了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机构的局限性。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包括个体条件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如果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缺少某些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将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正常完成。家庭是社会化机构中最重要的机构。“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促使家庭这一机构在个体社会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忽视了其他对个体社会化同样有重要作用的社会化机构。
3.社会化目标的单一。社会化最重要的结果是个体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逐渐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改造社会。而知识、技能、规范的学习,独特个性和人格的形成都是社会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化目标实现的基础。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和规范是社会化的必要内容,但是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目的。“狼爸”、“虎妈”的教养方式将接受教育,将名校作为孩子的唯一的,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的活动要以这个目标位中心。他们强调了名校,即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淡化了其他例如社交、个体自我意识等重要的素质的培养。
4.社会化内容的缺失。社会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和丰富的,最基本的社会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2)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3)确立培养自我观念和人生目标;(4)促进个性的形成;(5)培养社会角色。“狼爸”、“虎妈”的家庭教养方式单一地强调了社会化内容中的学习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强调以名校为第一目标,使得其他的社会化内容得不到有效的实现,使个体的是社会化不完善。“狼爸”“虎妈”完全忽视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学习,完全不考虑考虑孩子的想法,有时甚至认为孩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或者孩子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严重的阻碍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对于个体社会化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避免极端的家庭教养观念。传统的家庭教养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生的,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教养属于私事,在这种教养观念下容易对孩子实行专制教养方式。科学的家庭教养观念,要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的关系,倾听孩子的内心的想法,把孩子看作独立的社会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负责引导作用而不是指挥作用。
2.运用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专断型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惩罚严厉。这种父母不太容易被孩子接近,孩子常觉不满、与人交往畏缩不前和不信任人,敏感、智商低、情绪不稳定、易怒等,在长期的被控制中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没有了自我判断问题的能力,进入社会中缺乏社会生活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试图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公平的交往关系,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根据孩子的想法引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不顾孩子的想法将父母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3.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塑造完善的人格。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父母不但要传授孩子基本的知识,生活技能、规范,而且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一个人只有有了自我观念,才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确立生活的目标,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参考文献:
[1]李芹.社会学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斌.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段春霞.论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09,(7).
[4]范中杰.家庭教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8,(1).
[5]徐慧,张建新,张梅玲.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8,(31).
[6]时春阳.家庭与个体社会化研究[J].科学信息,2010,(5).
[7]任艳桃,王涛.浅析当代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忧患与对策[J].思想教养研究,2010,(5).
[8]王艳红,王洋.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54。
[10][美]I.罗伯逊.社会学(上)[M].黄育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