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平
我是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把课上好,如何才能把课讲得精彩,成为一堂“优质课”。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必须能熟练地驾驭教材,于是我就从挖掘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入手,刚开始时,由于对教材理解不深,对大纲的重点、难点也把握不准,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而一堂课也几乎成了背诵课本,后来经过多年努力,不断钻研,终于对教材、大纲驾轻就熟,一堂课自认为已讲得很生动,重点、难点都一一解决,对教材内容也能详略处理得当,讲课时旁证博引,自以为对教材各知识点已讲解得够详细、够深刻了,每讲完一单元还帮助学生整理课本的知识体系,把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列出来,让学生做好笔记……多年来我一直这样探索,这样努力,并逐渐成为一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
也许像我一样在这条道上探索的同仁不少,最后我们可能成为一名所谓“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是我们的教学效果如何呢?
我们知道,考试考的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的水平高,学生水平不一定高,我们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课讲得很好,学生也反映讲得很好,可是学生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一些知识点,即所谓的重点,老师讲了多遍,很多学生却仍然难以掌握,一些难点,老师怎么讲总有很多学生不明白,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备教材、备大纲、查资料……老师有了一桶水,可学生却连一杯水也没有得到,于是老师们不理解:学生们到底怎么了?老师讲得这么详细、这么明白,学生怎么就听不懂呢?怎么就掌握不了呢?有的当时懂了,可是考试的时候怎么就不会了呢?更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上课时趴在桌上,或者看小说、玩游戏甚至旷课、上网吧……,老师们慨叹:现在社会怎么了?学生怎么不像我们那时候爱学习呢?脑子怎么那么不开窍呢?
我想这不是个别老师的困惑,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动脑的习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对学习也不感兴趣,课堂上学生也从不主动学习,主动去思考、探索,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的主次关系,由于本末倒置,结果效果低微,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侃侃而谈,自以为“妙趣横生”课上得十分精彩,以致讲得哑了喉咙,而学生们在下面却像木偶一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一堂课下来,好像是懂了,可一做题还是不会,学生只是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但“怎么用?”、“为什么?”却来不及思考,也没有完全掌握 ,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45分钟的课,学生前20分钟还能听得进去,后半堂课则精力难以集中,效率极差,甚至没有听懂,于是老师以为讲得够详细、够明白了,可学生却并没有掌握,因为老师坚持了45分钟,而学生只坚持了20分钟……“教学”成为老师的独角戏,可最后考试考的却是学生,学生是主角,学生成为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标准,结果老师对教材讲了一遍又一遍,而学生却考得一塌糊涂,成绩的不理想又导致很多学生厌恶上课,觉得学习没意思,不感兴趣,于是出现了辍学、迷恋网吧的现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挣扎探索的学校不在少数,如何走出泥潭,探索教改新路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老师日思夜想的问题,就在大家苦苦思索教学出路的时候,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他们的成功使我们茅塞顿开,我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走入一个误区,而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杜郎口的“自学、反馈、展示”无疑是真正的“拨乱反正”,是一种创新,他们率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泥潭中走了出来,另辟蹊径,闯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改新路子。
我们虽然不一定照搬他们的模式,但我们应从他们的成功中获得启示:教学不应该以教为主,而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的教是次要的,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训练学生学,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茅塞顿开”……老师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渐培养起对各学科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自己去“发现”、“探索”、从而“顿悟”,老师备课不再是备讲台上如何“表演”而是备“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如何学习和探索每节课知识点的方法,怎样点拨?什么时候点拨?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让学生讨论?最后如何训练等,而讲台上“表演”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做还会激励其他同学,使他们更有学习的信心和自我展示的勇气。
这样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为主,一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教”得如何,而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作用”“导”得是否巧妙,是否及时,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热情是否高涨,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学习效果如何……,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活动了一节课,探索了一节课,一节课都在动脑子思考、探索,学生尝到了“收获”的甘果,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这样经过长期努力就能从根本上逐步改变学生厌学、辍学进而迷恋网吧的现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2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