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管理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的构建

2013-04-29 07:14:31祝杰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协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构建

祝杰

摘 要 在当今时代,市场竞争和社会关联越来越重要,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协同管理的供应链体系,使业主和最终用户等上游客户以及下游用户能够获得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广泛支持,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与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组织运行,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协同管理视角下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实践。

关键词 协同管理 供应链 建筑施工企业 构建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以施工项目为载体,通过会聚式和临时性的生产方式完成。在这一系统之中,需要通过项目经理这一核心要素,对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企业外的合作伙伴等社会资源进行集结,共同构建其一个基于施工生产的功能性的网联结构 。这样一来,若建筑施工企业在同一时期要进行多个不同的施工项目之时,不同的项目能够相对独立地按照自身的供应链进行施工。而当多条施工项目供应链出现交叉之时,需要在组建阶段和运行阶段,对供应链进行协调与优化。尤其在市场竞争和社会关联越来越重要的当今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协同管理的供应链体系,使业主和最终用户等上游客户以及下游用户能够获得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广泛支持,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与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组织运行,提升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的概念与结构。

所谓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是指将业主的有效需求作为起点,以建筑总承包商为关键企业,经过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控制,从建筑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施工与竣工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当中,把材料供应商、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商、建筑工程分包商以及业主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功能网链结构机制。而建筑业供应链通常会涉及到主要的相关利益主体:业主、建筑总承包商、建筑工程分包商、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商、相关设备租赁商,还要包括各个分包商还有自身的供应商。这些参与者就会加大建筑供应链的复杂性 。建筑物料流是由材料供应商、劳务分包商以及设备租赁商最后到达业主,然而资金流的方向和物料流正好相反。而信息流通常包括前馈信息流与反馈信息流,所谓前馈信息流是需求方向供应方流动的相关信息;所谓反馈信息流指供应方向需求方的供给相关信息流。

(二)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其一是建筑业供应链是用户驱动的,通常每个客户均有其特殊的要求,而业主的需求是建筑业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运作的主要推动力;其二是连接建筑业供应链各个成员的纽带通常是合同与协议,然而,要想在要求的工期之内,花费最少的成本,以最优的质量完成工程项目光靠合同是不充分的,还要按照各方的信赖、承诺、协作与信息共享;其三是建筑业供应链一般是项目性的,建筑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的合作关系和项目周期一样长,就是指建筑供应链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其四是过去的建筑业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通常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他们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其五是建筑业一般上采用招投标的形式,承包商一般不能在项目的早期即规划设计阶段进入,这样不利于建筑企业实施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通常涉及到以下方面:其一是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而且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当工程项目发生设计变更时,如果信息传递链条较长,反馈速度就会变慢;其二是信息化普及程度不足,尽管公司内部已建立起较好的信息平台,然而并没有和外部建立连接,导致信息在供应链成员间传递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通畅,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其三是建企的采购部门在选择供应商之时,一般将“价格”当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忽略了采购总成本以及和之有关的各种要素;其四是目前建企供应链当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脆弱。大部分企业把供应商甚至客户当看成对手,相互间并不信任,也没有建立长期的关系,该种状况在大多数企业物流的采购过程中非常普遍;其五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开始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隐蔽着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设计变更、建材涨价以及天气变化,或者是供应商延迟与提前供货等,这些都为项目管理带来大量麻烦,也让建筑项目产生很大的浪费;其六是企业越来越重视和业主的关系管理,而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是一种松散的临时关系,仍然停留在双方的讨价还价时期,还未形成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流畅。

三、构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构建。

协同论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如果系统协同程度越高,那么输出的功能与效应就会越大,系统的负效应从而就会越低,最终就会越有价值。而协同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协同技术的支持,将信息共享作为前提,一直从全局观点出发,坚持一种“共赢”的原则,让整个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更加亲密、相互更加信任、同步与团结,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与让整个供应链价值达到最优。所以,供应链管理不但是为了减少成本,主要是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达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而供应链协同通常是指供应链中各个相关企业为了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开展的相互协调和与彼此努力。各相关企业通过公司协议或者联合组织等方式构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在该种协同网络当中,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客户能够动态地分享信息,进行紧密协作,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建筑施工供应链网络内各职能企业间的协作所开展的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现。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主要是为了谋求中间组织效应,从而构造竞争优势群与保持与提升自身的核心文化的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稳固与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的协同关系。其次是发挥建筑施工企业的协同关系。作为协同关系之中的一个企业比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建筑施工企业所可以获得的更高赢利能力与机会。而协同主要通过资源或者业务行为的共享、市场营销以及研究开发的扩散效益,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相似性而形成的知识与技能的共享与建筑施工企业形象的共享等四种方式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再次是防止建筑施工企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可能引发的问题。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来源于企业可以向客户提供多余竞争对手的价值。而建筑施工企业如果要做到这一点然后形成较强竞争优势,就一定要具备较大的规模。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展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而过于追求的规模扩大也极易出现以下问题:因为规模太大而导致获利水平较低;企业缺乏灵活性;通常企业从某一行业退出成本时过高。企业参与供应链协同能确保了各个成员企业的相对独立性,从内部克服了组织规模扩大可能出现的问题 ;与此同时,又可以通过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互助实现更大地协同效益。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一定要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作为方法之一,能够组建基于价值网的供应链,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全面考虑价值的每一个增值环节,并且把它分配给价值网中效率最高的成员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而作为协同机制的缔造与维持者,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基于整个企业层面的供应链协同信息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实现与和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组织信息系统的高效合作,最终通过获取业主的需求信息来从根本上拉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

(作者单位: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处)

注释:

尹卫民.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2007(4):58-59.

俞启元,吕玉惠,张尚.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建筑经济,2012(9):84-87.

史国红.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山西建筑,2011(9):248-249.

杨永明,严广乐. 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J]. 科学实践,2009(12):307-308.

徐永其,钟昌宝.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供应链再造[J]. 中国物流管理,2012(4):89-90.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构建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6:28:24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企业移动协同管理平台
面向协同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研究
协同管理理论下的高校技防建设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28:09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10:20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47:50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03:09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