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何角度思考作文教学

2013-04-29 10:32陆春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读书作文生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仅老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作文的方法与技巧,而且学生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可是现在的学生作文似乎越写越差,很多人在寻找素材时喜欢东拼西凑,在叙述时语言贫乏,在抒情时虚情假意。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努力,可是学生的作文要想取得一点进步就显得非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写作是文学创作的雏形,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需要进行长期且丰厚的积累(这里的积累不仅指字词上的积累,还有社会生活的积累)。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却犯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错误:首先,我们依靠技巧的传授,因为技巧是具备重复性的,是可以短期突击的。而创造性思维是不具备重复性的,是要靠长期培养的。正如鲁迅所说:“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纵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作文培训班,哪个不是以传授技巧为目的,进行咬文嚼字式的推敲,手把手的指导呢?虽然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短期内或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若想取得长足的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其次,我们的积累,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积累上,而社会生活的积累呢?那只是学校家庭之间匆匆忙忙的来回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的写作培育丰厚的土壤、为提高思维的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多读书(当然也包括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累计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要求阅读的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背诵240篇优秀古诗文”。多读书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根本。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灵感就来了,想写的话不需绞尽脑汁便会喷涌而出。巴金也认为写好作文的根本在于多读,他说:“学习语文,别无秘诀,只要反复背诵数十遍,读到滚瓜烂熟,自然下笔成文。”

的确,很多作家的写作都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巴金小时候就能背诵《古文观止》,茅盾小时候能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司马光小时候在夜里看书背文章时,为了防止自己睡觉,就拿一段圆木头当枕头。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地努力读书,从而为以后在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书呢?这就需要考试机构、家庭、学校通力合作,敢于下决心,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为什么要把考试机构放在前面呢?因为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强的导向性,要突出多读书对于考试的重要影响,决不能像现在有的地方一样点篇目、划范围以致某些人能够偷机取巧,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只考三、五分,总害怕学生分数考低了,社会上有人议论。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敢于创新,如深圳2003年中考仅考一篇作文,题目是《留下》,我认为这是促进学生多读书的很好的尝试。

就家庭而言,必须让家长认识到作文能力的基础性,对其它能力、学科发展的辐射性。现在的孩子可塑性都很强,只要家长能够拿出那股让孩子上培训班的积极劲,时常给予督促、鼓励,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能出现惊人的进步。

就学校而言,在订购教材时,可以把名著列为必须订购的教材,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配发一本名著,如果总是鼓励家长去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肯定有不少学生无力购买。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甚至可以以阅读名著为主线,以此来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现在已有语文老师尝试放开课本,以阅读为主,我认为这很值得借鉴。与此同时也要开放学校图书馆,并延长开放时间,发挥它的实际功效。除此之外,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到圈点勾画,或者写读书笔记等。

第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老舍说:“没有生活或面对生活冷漠、远离,就感受不到生活对自己心灵的冲击,自然也就不会有体验、理解和表现生活的愿望。”这就说明了作文与社会实践的必然联系。毛泽东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这就说明了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很多名著的写成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在写到武松打虎的情节时,为了能把场面写得生动一些,就亲自到山上访问猎户,甚至跑到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老林观察老虎,由于深入实践,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写出来的故事不仅生动,而且真实。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在家里被父母宠着,连家务活都不让干;在学校里,领导由于担心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没敢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只是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成了水缸里的鱼,笼中的鸟,几乎与社会隔绝,他们哪里能体会到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样怎能写出一篇言之有物,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如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呢?首先,要认真上好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综合性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包括:“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我们可以借助这堂课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现在学校也上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可性质变了。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本来是舶来的事物,目的是洋为中用,可是我们却只提炼了其中的糟粕部分——考试的成分,即如何设计题型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练、坐在考场里做,而丢掉了其中的精华——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的成分。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对社会进行体验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分数,即所谓的教学质量;同时上好这样的课还要进行户外活动,要是出现了安全问题那可是非常严重的。难道外国的户外活动就没有安全问题吗?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灵活的办学方式,如允许学生半工半读,甚至只要学生愿意,打半年或一年工后照样可以到学校学习,这样就给了他们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的社会体验多了,知道了社会的酸甜苦辣,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写出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第三,多练笔。郭沫若曾说:“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开始不一定图巧、图妙,应该尽量求其正确。把自己所见到、所听到、所想到的东西,正确地写下来,这是很必要的事情。写得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妙起来。”只要经常练习,就能摸到写作的规律,时间长了,必然有成功的那一天。

可是,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书读多了,学生的见识就多了,思维就活跃了。其次是社会实践,文学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经过社会实践,学生对社会有了感知,有了体会。经过以上二者的碰撞,也许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奇思妙文便会喷涌而出。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了写好一篇作文,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划算吗?其实,我们不能以如此狭窄的目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它的作用不单是培养作文能力,而且还包括人的性格的养成,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其他方面。

当然这是一项接力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求各位老师充分认识,尽心尽责,也需要学生和家长达成共识,能够认识其重要性。只要我们真正是为学生的未来考虑,是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角度出发,我们的作文写作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的人才培养就能在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作文能力的培养牵扯的问题很广,其顽疾是我们固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很难从根本上动摇的应试教育,但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割除毒瘤,它的影响恐怕不仅是作文教学,并且由此带来的国民整体素质以及与外国的科技差距只可能是越来越大。

清人陈谵然曾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论所面临的问题多么困难,我们也应当尽己本分,为把教育向健康的方向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春生,教师,现居湖北枣阳。

猜你喜欢
读书作文生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