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文实践探究

2013-04-29 00:44:03连银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老师

作文,历来占语文学科成绩的近“半壁江山”,深受师生的重视。在历年的中、高考中,其重要性和关键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它是带刺的玫瑰,老师的指导无特效速成的灵丹妙药,学生的写作也有诸多困难,具有长期性和不稳定性,可谓“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改变现状呢?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探究出一些较有效又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同仁交流探讨:

一.读写结合是根本

叶圣陶说:“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的)倾吐。”可见,只有广泛地阅读并吸纳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丰富营养,作文才能厚积薄发。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畅游于书海,作文才会像蜜蜂广采百花酿成蜜,也像春蚕多食桑叶吐成丝一样。若只写不读,写作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日渐枯竭。应该强调,阅读和写作二者紧密相联、相互促进。学生只有多读勤写,作文才能如源头活水,不断累积日后才能汇聚成滔滔江河。学生课外阅读面应广阔,阅读内容要丰富——古今中外,文理百科,只要是自己喜欢读的,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有益身心成长的都可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积水成渊。写作练笔的形式可以多样:可记学习生活的日记杂感,可写阅读的心得随笔,可摘他人的精言妙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可以三言两语,亦可长篇大论,不拘一格,自由随性。

笔者通常要求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课外多阅读有益的书,只要是自己喜欢看的健康读物,就尽量“杂”看,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摘记。我布置的“摘记”分两部分内容——摘录和随笔:“摘录”的内容是精选记录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语句或美文等,每周完成大约500字,不只求数量,重在质量;不只求摘录,重在多读。“随笔”的内容可随性地写,或几句读书心得,或一篇完整的周记、杂文,要求写的一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每周完成大约500字以上。这样,每位同学除了完成统一布置的作文外,每个学期课外的练笔就达到两万字以上,一个学年就是五至六万字。加上语文老师及时有效地写作指导,仅一年时间,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水平就有质的飞跃。若能坚持二至三年,必有惊喜的收成,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辛勤、持之以恒地检查、督促、指导。

学生的课业繁多负担较重,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学生要有选择地读,精读、略读尤其重要。需要精读的是:新课标推荐的必读名著及各省市中、高考要求的必考篇目,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只囿于此范围,那样会限制阅读视野甚至影响阅读的兴致,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另外,时事新闻类的报刊杂志要广泛浏览,思想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中学生喜爱的《读者》《意林》《中学生优秀作文》《读写天地》《语文周报》等可选择订阅、交换浏览或精选精读。同时,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勤写“摘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征文比赛,甚至向报刊、杂志踊跃投稿,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此话道出了作文的“秘诀”。

二.勤、恒工夫下足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道理,写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须下勤、恒工夫,日久方能累积成“渊”——蓄足良好的写作功底。

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引领者、指导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要广采博览,勤累积、常批阅、勤动笔、多指导,偶尔写写教学日志、随笔,甚至试写“下水”作文等,才能为传播知识的甘泉储备丰富的一泓清泉,才能更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发挥榜样的力量。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一要读好书,读经典;二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以使自己知识储备丰富,结构日趋合理;三要读一些时尚类的报刊杂志等。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每天都要落实“五个一工程”。其中的两个“一”是:“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和“写一篇教育日记”。名师的“勤、恒”工夫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老师的鞭策、指导下,学生多读好书,勤练笔,多累积,常体验生活,不断丰厚写作积淀和情感体验,那么,写起作文来就能左右逢源。如果师生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下足勤、恒工夫,那么写好作文是水到渠成的事,作文再也不会成为语文学习的“绊脚石”。

三.兴趣激发促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写作兴趣是促进学生作文提高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积极作文的无穷内驱力,自然会越写越顺畅精彩。以下是两点实践探究经验:

①以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评改作文时,教师应尽量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或亮点加以肯定赞赏,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每期作文讲评时,对优秀作文给予表扬或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对那些进步明显者(含写作态度或书写)给予公开表扬,增强其写作信心。

②分级分层评价,多鼓励,常指导。平时的练笔、作文跟考场作文不同,评改时老师不能用同一尺度,一竿子打死。老师在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作文评分时,应尺度灵活,遵循“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对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要求更高,常引导、鼓励他们文章尽量写得情真意切或立意新颖、富有创意等,评分不可太高,以防其自满,尽量指出其不足之处及提高办法;对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多用鼓励性评语,促其上进;对作文水平较低者,不评过低的分数,以树立其写作信心,尽量肯定其优点,写鼓励性评语,如:表达比以前清楚通顺;能叙写真情实事;这些语句精彩;书写认真,进步大!作文态度较好,加油!这样,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当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语文老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写作的成就感和创造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就更足了。

四.自评、互评促发展

新课改作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促进发展。通常情况,语文老师工作量很大,对学生每期的作文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更别提详细到位的点评。即使能努力做到,也未必能收到预期的实效,真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因此,作文的评改急需改进,笔者尝试了如下的做法:

偶尔可依次这样做:①老师浏览学生上交的作文;②老师对本次作文存在的优、缺点作总评价,如审题立意、谋篇选材、详略创意等方面,或列举本次作文出现的典型病例及其补救办法,或表扬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③老师分发让学生自评:找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扬长避短,然后自写评语;④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作文,进行互评、探究;⑤老师巡查,作个别指导、评判;⑥自评、互评可延伸到课后完成,要求写好评语并签名(含自评、互评者);⑦学生上交修改后的作文;⑧老师再作简要评改。

以上流程看似繁杂,若能养成习惯效益就高,能较大地促进学生作文的进步,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在自评、互评、交流、探究中启迪了思想,增长了智慧,并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会了作文的窍门,及时扬长避短,促进发展。这样,既减轻了语文老师的负担,又能较快提高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面批、讲座助提升

面批作文能使学生明确悟出作文中的优缺点,学生作文能扬长避短,快速提升。面批指导,师生交流互动,作文批改更快捷有效;面批作文能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其创作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能促进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随着新课改作文的深入实施,这种批阅方式值得提倡。

作文专家或名师的系统讲座,能针对学生作文的薄弱点和考场作文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和“实战”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购买有关书籍,如《方洲中考作文四步构思法》《手把手作文》《中考优秀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指津》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作文讲座光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本地或外地作文名师作专题作文讲座,以提升作文指导的档次。面批与讲座结合,有助于学生作文整体的、快捷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以上五个方面是笔者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究,但是 “教无定法”,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应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作文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挥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师生若能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作文,是有效作文的最高境界。

连银明,教师,现居福建泉州。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