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大宣传的几点思考

2013-04-29 09:11胡国强
人大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众信息工作

胡国强

我国互联网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微博客、即时通信等社交网络迅速兴起,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休闲娱乐、展示创造的新平台。仅新浪、腾讯两家微博客网站的注册账号即达8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越个人电脑达到4.2亿。一切都在昭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汹涌而来。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经历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也是覆盖最广、影响最深的革命。这也给传统的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积极作为是人大宣传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人大宣传要准确回应社会关切

有分析指出,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都是在利用碎片时间在上网,比如在等人等车的时候,大多是在户外。但是最新的调查却显示,人们每天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50%以上是在室内。当用户面前有电视屏幕或电脑屏幕的时候,依然会打开手机屏幕。这是用户屏幕使用习惯的一个重大变化。碎片时间逐渐变成上网主流时间,当信息足够丰富的时候,公众会筛选对其更有价值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不像固定互联网,不是只看点击率,而是准确理解公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公众。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公众对人大常委会讨论的议题,委员审议发言,人大开展工作的程序都十分好奇。但遗憾的是多年来,人大宣传更多地强调政治性、程序性,动态性报道居多,概念化、公式化、标签式新闻语言不少,给人感觉“板着面孔”说话,难以引起公众兴趣。今后如果一厢情愿地把内容向公众宣传,而对公众关注的问题研究不够,不知道受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我们的宣传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收效甚微。其实,人大形成决议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围绕法律法规草案的审议,法律法规制定的过程,各方面意见博弈,内容就很丰富。通过宣传报道,揭开人大立法的神秘面纱,可以使法律法规审议过程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各方共识、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例如,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国拟立法防止“被精神病”》 被29家世界华文媒体转载。该文主题虽谈不上恢弘重大,却是公众关切、焦虑所在,反映了精神卫生法草案回应社会现实、公众关切的立法宗旨。由此,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也是情理之中。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公众信息需求个体化差异不断扩大,我们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紧紧围绕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转变宣传理念,有针对性地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关切点”,善于把握人大事件与公众生活联系的“结合点”,挖掘人大工作的“闪光点”,推进人大新闻宣传从工作性报道向百姓视角性报道转变,从结论性报道向过程性报道转变,从平面化、单一性报道向多角度、立体化报道转变,做到既准确深入,又生动活泼,不断提高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人大宣传要主动引导网络舆情

移动互联传播内容不仅包括网站固有信息,也包括传统媒体信息,将报纸、电视、广播搬上移动屏幕,同时,自媒体及融合媒体也成了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与传统网络的意见表达不同,移动互联终端背后的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都能够作连续性的报道。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其用户内容生产权的实现,使得网络已经不仅仅是虚拟意见表达渠道,而成了新的社会动员方式。移动互联网天然的社交属性推动社交网络蓬勃兴起,使得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结合日益紧密,网上网下联动日益频繁,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像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发频发,尤其应思考如何防止网络被滥用。

对此,作为民意机关的人大要积极面对移动互联新媒体,分析研判网络舆情,主动引导网络舆情。首先要认真把握社会热点,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微博客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通过网络了解公众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人大会议和人大代表为群众做什么,最希望政府解决什么问题等。设立官方微博,根据掌握的舆情动向,主动设置议题,通过权威信息披露,强化热点问题澄清。以新华网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发的《“刑诉法大修”何以牵动人心》为例,该文就是从一项网络调查入手,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对“刑诉法大修”批评质疑声音,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刑诉法大修”对保障公共安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阐述道理时,没有高高在上、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注意拉近与网友距离,以平等姿态互动交流,较好地回应了网民质疑,有效引导了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刑诉法大修”营造了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其次是要及时、全面地公开人大工作信息。对常委会会议进行网络视频直播,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人大运作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常委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和办理情况。加大对执法检查工作和专题调研等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对重大监督事项,进行全程的、有重点的持续性报道,并加强跟踪报道。这些都可以让公众了解人大的立法过程及其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白人大对“一府两院”是怎么实施监督,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公开、民主参与、社会公平公正等权利实现过程的渴盼。

第三,要建立公众网络意见收集、评估、吸纳、反馈机制。一方面是拓展民意表达渠道,通过微博客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微博客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将网络民意诉求纳入征集公众意见范围,为常委会确定年度立法计划和监督选题提供参考,使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更具扎实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是加强人大的网络民意吸纳反馈机制,即收集、整理并传递网络民意对人大重点立法项目和监督工作的意见,对网络民意的采纳情况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反馈。

人大宣传要积极运用新媒体

基于传感技术的应用是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差别之一。未来的移动互联应用将把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与传感技术深度结合,这意味着用户能够跟服务提供者建立更好的互动,或者说用户能够更好地交融到应用的场景。在移动互联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大宣传要顺势而为,积极主动地运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人大新闻宣传中的作用,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大新闻宣传格局。

目前,各地人大已普遍建立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和传统门户网站最大的不同就是移动新媒体的社交化、互动性特性。此外,移动新媒体还有一个特征是可以利用语音、图片、视频等功能进行全范围交流。人大宣传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而是有互动和参与,要为公民多种形式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开辟渠道。移动互联的特性为人大积极稳妥地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人大要积极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新媒体,综合运用视频直播、在线访谈、360度全景图片、公众意见征集、网络调查等全媒体手段办好网站,增强人大工作的透明度、互动性。这方面,人民网的探索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组建微博团队,设立“直通大会堂”微博平台,邀请10位既是“微博控”又较受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当微访谈的“话题主持人”,会议期间与网友就10个热点话题进行交流。该平台的网页设计采用水平360度环绕版式,形式新颖。网友进入就如同置身于人民大会堂内,环视周围的人大代表,可轻松点击浏览10位人大代表的微访谈内容与最新微博,并能即时留言,达到便捷的互动效果。人民网手机媒体报道立足互动,架设渠道,从长达数页的报告文件中,摘出亮点,提纲挈领帮助读者领会文件要义,用14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每个亮点的精髓,让人耳目一新,受到移动互联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

我们要积极运用好移动新媒体,一方面扩大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情况的宣传,增强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引导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中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搭建起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与人大工作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猜你喜欢
公众信息工作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选工作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