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名家佳作 个个叫座

2013-04-29 09:09晓宇跬堂
中国收藏 2013年6期
关键词:康氏怀素漓江

晓宇 跬堂

书画一向是上海朵云轩拍卖的拿手戏,每季拍卖均有罕见的名家佳作现身,此季也不例外。其中,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李可染《漓江天下景》、梁巘《临怀素草书诗卷》三件佳作堪称本年度春拍的三大亮点。

大师笔下的名门合影

在大师的成长历程中,关键时刻总会有“贵人”施以援手,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甚多。如齐白石离不开徐悲鸿等人的发现、提携,而徐悲鸿本人,也曾得到过康有为的帮助。

1915年,年方弱冠的徐悲鸿办完父亲的丧事,只身赴沪谋求发展。为了谋生,他画过广告、插图,几致山穷水尽。时有犹太富商哈同,在报上刊登广告,征求仓颉画像,徐悲鸿创作的《仓颉像》有幸被选中,年纪轻轻的徐悲鸿,命运就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应邀入住哈同花园任美术指导,为哈同夫妇和仓圣明智大学校长姬觉弥画像,靠着姬的引荐,结识了众多海上名流。其中,尤以康有为的名声最大。康有为与徐悲鸿甫一交谈,便十分赏识其才华,徐悲鸿亦久闻康南海大名,遂执弟子礼于康氏门下,研习书法。由此,得以纵览康氏珍藏的书画碑帖,眼界为之大开,逐渐萌发了走出国门、融合中西画风的渴望。

为报答康有为的知遇之恩,徐悲鸿曾为老师精心绘制了油画像,也为康氏家人作画,如为康夫人何彤理所作水彩画像,以及这张全家福式的《康南海六十行乐图》等。从画面的精致程度可见画家创作时倾心竭力的专注态度。

该画以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擦笔画法结合水彩画的点染技法来描绘,刻画细腻而有韵致。康有为全家13口人,以康为中心横向错落展开,康氏显得儒雅博大,左侧前方年长妇人则慈祥富态,其他妇女端庄贤淑,加之儿童、宠物点缀其间,益显生动。画中明显加大了人物的头部比例,康氏家眷都显得头大身小,这就突出肖像画的特征,画中女子们发式的描绘,也表达了其时西风东渐的时尚。

值得注意的是,此画一改以往人物肖像的传统画法,运用焦点透视来组织构图,强调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为了不使人物处在过于明确的光源下,画家选择了室外的漫射光表现法,既成功地避免了一度令中国人不悦的由阴影产生的“阴阳脸”,同时又通过衣着设色和人物脚下的阴影以及红釉花盆的高光,明确展示了西画的光源画法。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徐悲鸿早年的创作思维和写实技巧,运用的是西画技法,表现的却是中国大家族那种共享天伦、其乐融融的气氛,画家把康氏一门置身于春光明媚、假山楼阁的中国私家园林里,也显示了独特的东方情调,体现出画家中西合璧的艺术理念。

此画不但是徐悲鸿重要的早期画作,也是研究早期中国西洋画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近代史和艺术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次亮相朵云轩春拍,十分难得。

漓江山水甲桂林

此次朵云轩春拍推出的《漓江天下景》为李可染1979年之作,以横构图为之,用焦点透视变现空间的纵深感。李家山水有金铁烟云之称,在墨色的浓淡变化中拓展出中国山水画的一片新天地。

画面截取了漓江山水具有典型情境的一角,以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综合运用组织构图,画中山峦叠嶂,无数船帆溯流而进,山与水相映成趣,山峦之间的穿插组合浓淡相映、变化多端。黑白色块分布之间留出的明亮部分,即为穿越丛山蜿蜒而来的漓江,强烈的逆光使得群山更显妩媚,颇有幽深旷远的感觉,画面虽不大,却使人有咫尺千里之感。右下角的山峦中透出了一角绿色的树丛,在浑沌墨色中透出了些许绿色的生机。

此画用笔凝重,用墨微妙,前后层次分明,变化中见得协调。他将西画的写实技巧与国画的笔墨元素融于一炉,巧妙地把传统笔墨与现代几何造型融为一体,这是先生对于传统山水画笔墨发展的创举。画中的山石尤其厚重深沉,为表现山水画面层次,营造画面意境,他借用错位重迭组合之法编排画中物象,使物象合乎立意得到了重新聚合,呈现出秩序美,又巧用笔墨的浓淡虚实和透视之法对有秩序的意象进行了艺术描绘。对于江面倒影的刻画别具匠心,画家用淡墨晕染成多层次的山峦倒影,在微妙的墨色变化中显得晶莹而又滋润,莹洁的倒影在两岸的浓墨山峦间形成了温润的中间调子,使得色调自然过渡,这样的做法显现出画家良好的西画素养。

李可染在长期的山水画写生中感悟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并将此感受到的光线作用下山川的风雨晦明与中国画的笔墨关系成功结合,用以笔墨表现,传达出大自然的浓郁生气。在光影效果融合下的传统水墨,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时代特征,使画面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匠心别具的创意。饱满的构图,光影和明暗的平衡处理,让人感受到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无穷生命力。这些特点,在此画中展现得相当充分,就画面而言,漓江的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江,青山浮水的旖旎景象,展露无疑。就意境而论,李可染先生用自创的笔墨语言所诠释的天下第一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惟见笔下激电流

本次古书画部分,梁巘《临怀素草书诗卷》最为引人注目。梁巘,安徽亳州人,字闻山,号松斋、断砚主人,是清代中叶颇具影响的知名书家。梁氏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湖北巴东县知县,乾隆三十六年回籍。在寿州主持循理书院达十余年。工书,与梁同书、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他与乾隆年间五位(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重要书家齐名,著有《承晋斋积闻录》。

梁巘的书法博涉诸家,尤以工李北海(李邕)书闻名大江南北,与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并称为南北二梁。自元明以后,书家崇尚阁帖,对碑字注意极少。梁巘生于清代中期的乾嘉年间,其时的金石考据逐渐兴起,书坛风气为之丕变,人们的审美逐渐从柔美流利的帖学转向雄浑苍茫的碑学,所以梁巘鄙厌馆阁体的拘谨板滞,独能致力于李邕的书法,以行草入碑,成为当时书法界求变的先锋。他还取法晋王羲之和董其昌等明清书家,但又不为所局限,因而他的书法结体谨严,且兼明清帖札的流媚风神,如翠竹清风,清和宜人。

此件《临怀素草书诗卷》,充分反映了梁巘在书法上的造诣,虽是临摹怀素的草书卷,却有着鲜明的自身面目。在布局上比之怀素原作的潇洒奔腾,字形大小对比的强烈节奏和书写时的旺盛激情,梁巘的临本显然更趋于理性。字里行间更注重于每个字的点画结构,而减少了牵丝连线的映带牵连,显得干净利落。在单个字的点画之间更多了些粗细对比,结体更多楷书的方正严谨,体现出书家对于原作的再认识。

如果说怀素的原作如同一首激情澎湃、旋律跌宕的交响乐,如天仙化人、不可方物。那么这张梁巘的临本则更像是一曲节奏铿锵、旋律明快的进行曲,点画皆有规律可循,可圈可点。这或许和二人的性格身份都不无关系,一是云游四海的散淡书僧,一为身居庙堂的朝廷官吏,艺术是心灵的反映,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二人书风的差异所在了。

梁巘此卷运笔潇洒,结构舒畅。提笔细若游丝,圆润遒劲;落笔中锋直下,沉着不滞。结字能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在此卷中,既能看到怀素的潇洒韵致,又渗透着李邕的险峻风神;既有法度森严的唐代风彩,又有洒脱自然的宋明意趣。在融会诸家之长中形成自已的特点,具有清丽中含浑朴,韶秀中见锋棱的韵味。此卷卷首钤有引首章“松斋书课”白文印一方,印证着梁巘学书的勤奋,正是“日日临池龙蛇走,古砚微凹墨如油。茶熟香温展绢素,唯见笔下激电流!”

猜你喜欢
康氏怀素漓江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鲜于枢 草书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略论康有为之《大同书》
漓江情画
粟特康氏会稽郡望考论
江西大余县旁牌舞的传承与价值研究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竹筏上的漓江
林散之《徐瑶论怀素草书》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