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浅析

2013-04-29 08:18于梦瑶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失业毕业生大学生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失业的类型、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作出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失业

伴随着1999年高校的扩招,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已发生变化,就业危机正由40、50人员的下岗再就业问题转向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失业问题,大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的问题也开始慢慢凸现出来。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牵系亿万家庭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失业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

一、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类型

大学生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半年内没有找到工作岗位,而且没有继续接受教育或培训,且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的经济社会现象。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类型主要包括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在失业者中存在这样一部分人,他们愿意工作,具备劳动能力,并且拥有工作机会,但是对于已有的工作机会不满意,于是宁愿暂时选择失业,这部分人被定义为自愿性失业者。一部分大学生考虑到薪水,工作性质,领导风格,地理位置,企业规划,晋升的可能性,社会评价等等因素,对工作不甚满意,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委屈就业,而在继续寻找理想的职业。

二、大学生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大学生毕业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饽饽了,大学生失业数量也在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率基本维持在70%的水平,近几年大学生失业率不降反升,其中2008年大学生失业人数为167.7万,约占当年全国总失业人数(886万)的19%,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为68%,这一数字低于2008 年同期水平。2010年和2011年中国内地分别约有630万和66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而这些毕业生中又有大部分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

三、大学生失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1999年高校扩招,大批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实际境况。具体分析,导致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政府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国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推进高等教育人众化,鼓励教育投资,刺激教育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努力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努力改变我国人口数量和素质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高校培养了人批的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经营的转型,大批现有的工人也纷纷的下岗,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政府在此时对大学生的保护不力更加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并由于我国比较重视户籍问题,因此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了没办法直接就业,万一到农村基层就业就很难把户口再从农村转出去。国家为了解决就业压力现在研究生扩招、村官制度的实施并给予相对优厚的条件,但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都只是延迟了就业的压力,等研究生毕业、村官任职期满就会让这批大学生重新以新的面孔融入到就业的大军中,冲击当前的就业市场。

(2)高校的原因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对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方而缺乏系统性培养造成一大批毕业生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就像产品不适应消费者的需要,最终只能积压在仓库中,不同的是大学生不能被继续储存在校园中而必须面向社会,造成社会的就业压力加重。另一方而,高校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人才个性化的培养,但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要想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位置的地方,就是要将自己的特长和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化教育,对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犹如生产商只生产标准化产品,而忽视了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要求,因此失去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而滞销。

(3)学生的原因

就业观念没有转变,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到京、沪或沿海经济发达地方去发展,要不就是可以进入国家政府、事业单位去就业,否则宁愿失业待业也不愿意去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另外基层与西部地区由于待遇福利问题的落后,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因此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再者,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对社会上存在的工作有优劣尊卑的划分,这样,大学生高度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愿意或不敢去从事大众认为的处于劣势和卑微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大都是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指经济每增长1%,就业增长的百分比)高的岗位。于是,许多大学生就会有碍于面子宁愿失业在家也不愿意低就,从而加剧了就业的压力。

四、对于解决中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建议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形势相当严峻,已经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

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树立“通过各种方式从事社会劳动,取得一定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新观念。摒弃传统观念对职业“三、六、九”等的划分的影响,意识到只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合理的途径取得合法的收入就是光荣的,而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需要高素质和掌握高技能的人才。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面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让毕业生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降低自己的心里期望,考虑现实的问题,而不要一味的奔向经济发达的地方,树立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的观念,树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能发挥光和热的地方就可以去,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怪状。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不能一味的只知道在校园培养学生,要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市场各类层次、各类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合理预测,根据预测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社会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高校就结合自己的优势培养什么专业的人才,社会不需要的专业人才,或是就业率低、社会需求少的专业,高校就减少招生比例或是停开此专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确实做到学与做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能够尽量的满足社会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要求。

(3)完善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合理引导、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建设,在户籍、工资、福利、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关心和照顾。另外各级政府要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在投资、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优惠和灵活政策,真心诚意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加强就业网络化信息建设,逐步推广网上远程面试、远程视频就业指导等新的就业工作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细致的服务,努力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尽一切努力简化就业手续,实现毕业生无障碍就业。

(4)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培训

很多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清楚,求职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专业是什么,因此进行职业生涯培训十分必要,对毕业生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毕业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能,确认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帮助毕业生树立明确的目标管理,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就业与人生理想。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培训,也防止毕业生毕业以后对热门的行业与单位或是城市蜂拥而至,而不清楚适合自己的可以发挥自己才能和兴趣的才是最好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难题背后.新华网.2004.8.26

[2] 袁乐平.失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3]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4]李新生.构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体系.湖湘论.2006(2)

[5]任婷,周畅.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煤炭高等教育.2005

[6] 顾建平.中国的失业与就业变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7] 邓光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 (3) : 43.

[8] 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 (2) : 38- 41.

[9]张凌寒,王宏卫.大学生选择性失业与高校就业指导优化.西安石油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

作者简介:于梦瑶(1984.06-),女,院校:南开大学经济学在职研究生大连班。

猜你喜欢
失业毕业生大学生
失业保险金领取使用指南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失业预警
大学生之歌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