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丽
人文主义,自古以来在东西方哲学文献中都有丰富的论述。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哲学中,“人文”蕴含“人事”、“文明”等含义;在西方古希腊哲学中则主要指人性。人文主义一词的来源是,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Cicero)把希腊文paideia译成了拉丁文humanitas,西塞罗认为,是人和人性的培养(即教育)能使人的人性和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人是因为这个培养过程才成为有人性的人,真正的人。以后拉丁文humanitas又被译成英语humanism,即现代汉语中的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14至16世纪遍及整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以人为中心,就是一次广为人知的划时代的人类思想解放运动,是人类追求、探索、发现自己的人性和自我意识的伟大思潮。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人的过程。因此,人文精神的渗透是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扎实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同时,教育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主义教育观。
基于这一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主流高中英语教材语料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主义特点和人文素质教育观,试图探讨我国高中英语教材是否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向。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母语、一门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由于历史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已经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从科学研究层面讲,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的科研成果的撰写、发布、交流需要一个共同的语言平台,英语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科技科研交流的主要语言。从我国的国情来说,虽然英语不是官方语言,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沟通的日益频繁,英语对中国人来说作用也越来越广。例如,图1 就展示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增长趋势。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数以百万的学生在过去的几年里出国留学,中国人对英语的使用已经从单纯的学习慢慢转移到有实质性的需要了。其他如商业接触、人际交往、知识技术普及和转移等与之构成了中国人对英语的需求动因。
在这些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有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的需求。在我国,英语是必修课程。以本文研究的高中教育为例,国家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1年当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3688所,招生850.78万人;在校生2454.82万人;毕业生787.74万人。这里涉及的所有学生都是高中英语教育的受施者,接近四千万人。任何与之相关的讨论,都是必要的和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
英语既然是一门课程,就需要从课程与教学论的高度去重视它。根据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的课程理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对教师、学生、教材或环境的某一方面关注过多或关注过少,都会打破班级或其他教育情境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教材是构成英语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关键的环节之一。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动态因素相比,教材属于相对静态因素,却往往容易受人忽视。因此,对英语教材的关注是必要的。
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人文理念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标准》)。它根据我国的教学需要和条件,顺应英语教育教学的潮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素质,充分体现了当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时代特征。新《标准》与以往的版本相比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其把“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开始实施“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课程教材政策,但总体来说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一直以来都占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主导地位。根据西南师大“全国高级中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中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全国96.1%的重点中学和86.2%的非重点中学都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公司合作编写的教材;参照性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该套教材的两类学校分别占97.6%和99.4%,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对人教版的高中教材进行调查具有最广泛的意义。
三、人文主义在《新高中英语》中的体现
人文主义是一个相当大而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我们只讨论它在我国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内涵。本文认为,国家在新《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首先就已经是人文主义的最好体现,其他内涵还有:在教材中注重以人为本,着重开展人文教育、生活教育、情感教育、个性教育和自由与责任教育;英语教育必须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的需要。
人文主义理念是抽象的,我们还需要寻找它在具体载体即《新高中英语》中的表征。因为教学大纲是纲领性文件,而教材是教学环节中真正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标准。在我国,由于缺乏英语使用的环境,教材的科学性与否显得更加凸现。调查教材是否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良性循环和向前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材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随意的印象性评价和有系统的评价。后者又可以细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本文属于系统评价的内部评价:即教材的编写形式及编写内容是否体现人文主义,使用的是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何安平教授主持建立的教材语料库,它包含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高中英语》的全套教材文本。
语料库就是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取样原则设计而存储于电脑中的语言材料的一个文本集合。教材语料库是教材的合集,它是对教材进行评估、研究、改良和使用最好的信息来源,具有可靠、计算机可读、可反复搜寻和比个人印象更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评价教材一般先看内容选材,再看编写方式,然后重点看练习和活动设计。对练习活动评价又可以从形式的种类、认知思维的取向、参与的形式、答案的开发程度等多个角度切入。
本调查结果显示,《新高中英语》教材的人文主义内涵表达层次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情感方面
如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练习Imagine you have to go into hiding like Anne and her family.What would you miss most?Give your reasons.该练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经验出发思考问题,目标虽为要求学生使用本课所学习的语言点及短语等来表达,但是其深层理念是一种以人的情感为本的思想教育,进而让学生体验个体友情的珍贵。类似的内容可以通过检索Imagine一词得到。
2.人文生活方面
例如第四模块的第三单元,主题为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本题材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品味英语文化中的笑话模式和角度,话题轻松之余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学生需求的兼顾,与早期的大量说教类或口号类的严肃题材相比更能贴合人的生活。这类材料可以通过检索与leisure休闲话题有关的词语获取,其核心都是围绕学生年龄特点所喜闻乐见的话题,从生活的角度学习英语,讨论英语。
3.人文个性方面
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粹核心之一,但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同样开始认同“个性飞扬”的重要性。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保留个性的因素。如What would you do/say/rather do/have done/have done if you were…等的问题,关注的是学生个人的个性化答案,不需要千人一面,从而抹杀了各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敢于与别人不同以及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方面在以往的教材中基本无迹可寻。承认人的个性态度即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
4.自由与责任教育
教材涉及了很多人类共同面对的困难和题材,如地球变暖、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文化遗址的保护等,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听说材料,于语言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培养出对这些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的承担感,是人文主义更高层次的体现和延伸。如第二模块第四单元的话题是Wildlife Protection,教材整合和现今濒临绝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及生活条件的总体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思考类似的endangered animals的保护问题,其中提到的有panda,Milu deer,South China tiger,Tibetan Antelope,the rhino,the African elephant,whales等。最后的落脚点是要求学生撰写一封信到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WWF,描述自己的一些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结合所学的语言点和词汇,学生们可以建立起自觉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模式
批判性思维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人文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体现英语教育教学人文性的重要表征。培养具有善于思索能力的人的教育理念就是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新高中英语》对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们可以观察下面的表格,列举的是课改前教材与现有教材的对比,对比的切入点是练习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可以看出,新课程教材对学生的创造性提出了更多更广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练习要求的深度还是练习的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当今的教育取向强调创意思维,人文素质教育不应把这一元素摒诸门外,而教材中无论是质方面还是量方面都充分展示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念,这可以看作是人文教育理念的隐性渗透。
6.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要成为另外一名外国人,而是通过相通的语言去了解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中国传统的思想是需要在英语教材中体现的。通过检索,不难发现高中英语教材大量地渗透了尊敬老师、社会公德、助人为乐、交通规则、植树、人口问题等题材,做到了语言技能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从另一个侧面实现了教材所需要体现的文化的传承功能,从而反映出教育的人文性。
对教材的研究需要以资料、信息和证据为基础,然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推论解释总结出结论和启示。由于语料库具有大规模的信息量储存,信息检索高速、准确、清晰和相关度高的优势,并且同时能提供被检索项的出现环境,这些优点与人脑在设计检索目标、观察检索结果和进行深加工研究时所特有的逻辑性、目的性和推理性结合在一起,具有较为客观和可靠的特点。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遵循课程标准和先进科学教学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教材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最强有力的推广者和实施者。英语是一大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所占的课时也很多,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是以渗透的方式随机施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本文的调查结论是,从微观上讲,现行英语教材从人的角度出发,贴合人的需求和特点,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多维度的人文主义并非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画或游戏、歌曲等替代。它在提供语言材料的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宏观上来讲,渗透人文主义的英语教材更合理、更科学,能从方向上保证下一轮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朝着正确而健康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Schubert.W.Curriculum:Perspective,Paradigm and Possibility.New York:Macmillian,1986.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韩玉柱.走向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价值逻辑.当代教育科学,2011(15).
[5] 何安平.英语教育教学语料库.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育语料库子库,2011.
[6] 金卫东.人文主义视野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反思.教育探索,2011(11).
[7] 张正东,陈治安,李力.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8] 章兼中.培养人文精神——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