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枫 张世娥
摘 要: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
关键词:房屋建筑 混凝土 施工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和普及,促进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艺和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施工程序较为繁杂,每个施工程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仍然还有许多不安全与不成熟的问题存在,所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改善施工工艺,不断改善技术水平,结合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水平,为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较为特殊的环节之一,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的。施工现场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混凝土质量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增大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由于配合比例不当、搅拌不均匀、原材料计量不准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局部结构疏松,形成蜂窝状空隙;由于拆模是混凝土表面遭到破坏、模板拼接不严、混凝土失水过多、局部漏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所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浆及部分麻点、凹坑,形成粗糙面;由于混凝土砂浆分离、离析、严重跑浆、振捣不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较大空隙和钢筋外露;由于收缩、沉降、温度应力、施工技术等因素导致混凝土内部形成垂直或水平的松散夹层。
2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其质量的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别、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外加剂: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按合理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 次,要用重量比,不 要 用 体 积 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时原材料相符。
3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分析
3.1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按照自然流淌、水平封层、持续推移、斜向分段、一次到顶等施工流程进行。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将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浇筑过程中杜绝向混凝土中添加水分,如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应立即组织重新搅拌。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在初凝前进行,若浇筑过程中出现初凝现象,须将混凝土进行再次的强力搅拌,使混凝土恢复适宜施工作业的流动性。若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需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通常控制在2米以内。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准确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分层厚度,上下分层的浇筑时间间隔须控制在初凝时间内。
3.2混凝土振捣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施工的全面性和安全性,应在混凝土坡顶、坡中和坡角进行三道振捣。保证振捣器插入点的均匀,可采用行列式进行振捣器的均匀移动,避免漏振捣。混凝土拌合物振捣施工的方式主要有斜向振捣和垂直振捣两种。斜向振捣是指混凝土坡面与振捣器成40~50度斜角进行振捣;垂直振捣是指混凝土坡面与振捣器呈直角进行振捣。为实现理想的振捣效果,振捣棒插入混凝土表面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并严格控制振捣器插入混凝土表面的深度和振捣器移动的间距,通常振捣器插入混凝土表面的深度应控制在50mm内,振捣器移动的间距则应控制在4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结束后须在终凝前对其表面进行抹平。
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4.1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的水化反应,会使混凝土凝结、硬化。为避免混凝土凝结,缩短其硬化时间,需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使水泥充分水化。进行混凝土养护的方法通常为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定期洒水处理,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避免因风干、暴晒、干燥、寒冷等因素造成混凝土裂缝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为保证如期交工,通常忽略混凝土养护这一重要环节,影响了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施工时,气候温度的不同决定了养护起始时间的不同。若施工时最高气温大于25摄氏度,须在浇筑施工完成后6h进行洒水养护处理;若施工时最高气温小于25℃,须在浇筑施工完成后12h进行洒水养护处理;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材料,须在浇筑结束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4.2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策略
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建筑整体强度、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必检指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强度指标,通过质量实验,合理确定材料配合比,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施工要求及技术指标。相关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的混凝土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如发现错配、少配或漏配的混凝土材料应进行立即重新配置。因砂石含水量对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有一定影响,在混凝土实际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对砂石含水量进行预先测定,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材料用量的调整,提出符合施工要求、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置方案。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建筑主体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施工,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中明确的各项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养护应按照施工作业标准执行,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企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兴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2]徐伟强.试析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