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桂西南中学教学方式转变影响研究

2013-04-29 07:39:19麻昌港袁竹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新课程新课改

麻昌港 袁竹连

一、关于教学方式转变的理论认识

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基本的教学行为取向(倾向性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所谓转变方式,即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转变为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新课改核心理念指导之下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品德良好的公民。

我们知道,教和学是一物两体,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因此教的方式的转变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既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也受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制约。要有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就得先弄明白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都有哪些特征。简单地概括起来,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五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五个最基本特征——“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有意识地设计能够形成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课,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体现现代学习的“五个特征”[3]。

陈兆勇[4]认为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他指出如果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就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就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的进取精神,就教不好,并进一步提出“走进”学生、变革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而顾丽红[5]更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她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并要求教学方式必须随之变革,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沈国强[6]则强调了新课改的目的性,为此他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向积极方面转变。谢岱燕[7]则更关注新课改中的新教材的实施问题,她认为新教材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质量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有效载体,这对于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贡献具有重要意义。而王德志,徐基仁[8]从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学习兴趣出发,认为教学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丰富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积极探究自然变化的奥妙,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自然学科的自信心。

二、课改后的中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化学教学为例

近年来,初中化学开始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开发、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性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学方式转变影响中学化学师生进行研究,以期探索该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化学新课改逐步推进,课改新理念越来越渗入一线教学者的思想中,影响着化学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并“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化学对现代生产显得越来越关键,并由于其理论和实践融合、主观和客观并行的特点,成为了新课改中的一把新亮剑。化学课程对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科学精神培养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化学课的教学中贯彻新理念,实现化学教学方式转变,以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2]。

在新课改实施后,为了对崇左市中学化学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我们特别走访了崇左市扶绥县山圩镇中学、天等县天等镇中学、龙州镇中学、江州区太平镇中学、宁明一中、凭祥一中和雷平中学等五县一市一区现任初二、初三化学教师共15人,以及初二、初三200余名学生,并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置了相应问卷调查,调查中学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化学方法”和“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而教师部分我们设置了教师对新课改的主观价值判断“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教师的客观实践“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情况”等三大部分进行。

通过以上问卷形式,我们对两级师生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以期寻求对策。以下是本文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情况。

1.对学生学习化学方式的调查研究

据调查发现(见表1、表2),该地区的20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普遍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课前计划预习的只占26%,有55%的学生甚至从不预习,而在听课方法的问卷中有45%的学生选择“边听边思边笔记”,还有10%的学生选择“只听老师讲”,另有45%的学生表示在听课做笔记时“有时开小差”,这说明新课改理念在该地区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仍然是以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做练习题与实践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66%)选择看书做作业的选项,有一个可喜之处是,仅有3%的学生选择“只做书面类不做实践类”的选项,这说明新课改在实践层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尤其可喜的是,在“做活动与探究时”,大部分学生(61%)是独立完成,另有39%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而在解决问题时,有56%的学生选择“和同学交流”中完成,这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倾向,也就是说新课改在合作学习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学习兴趣调查方面,在一开始就有兴趣的学生有27%,而有53%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有兴趣,这说明后天教师的努力可以改变学生的兴趣,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进一步问及“学习化学的态度”时,有44%学生表示“喜欢”,说明新课改在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也有37%的学生选择“不让师长失望而学”,这说明传统的学习态度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我们知道,学习态度是比学习兴趣更持久的学习心境,标志着学生对学科知识已经内化为稳定的学习倾向。

表1 “学习化学方法”的调查表

表2 “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

在问及化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时,多数学生(44%)表示“化学实验”最好学,而仅有23%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最不好学,与此相反的是,多数学生(37%)表示“化学计算”最不好学,而仅有26%的学生认为“化学计算”最好学,而在无论是在问及“最不好学”还是“最好学”时,选择“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的学生比重都较低,这体现出较为突出的两极分化倾向。

在问及“最喜欢的栏目”时,分别选择“插图”、“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的学生依次为23%、32%、14%和4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新课改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感兴趣,说明新课改标准理念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2.关于新课改后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研究的化学教师共15人,以年龄29—45岁的中壮年教师为主,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超过三成,这些教师都是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成长起来的,有的还是经历了从传统课程标准到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当然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较为成熟的时期成长起来的,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的样本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在对化学新课改标准的评价方面,教师普遍比较谨慎理性,大概53.3%的教师认为“比较好但还需要进行适当改进、修订”,而认为“不好”和“非常好”的学生均低于30%,这说明新课程具有一定科学性,但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也日渐暴露出其固有的问题来

表3 中学教师对化学新课改的

理论和实践的认知情况

中学化学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实施情况的评价方面,结果显示,有53.4%的教师认为课改后,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比较顺利”或者“非常顺利”,有47.6%的教师认为进行得“很不顺利”或者“不太顺利”,这说明新课程的实施的影响正面因素为主,但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方面,调查显示,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所有教师均表示“能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而93.3%的教师则表示“能有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3.3%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另有60.0%的教师认为“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说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作用。

三、调查结果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新课改对中学化学师生的影响是主要方面,但在对学生的影响和教师的影响方面呈现出不对称性,总的来说,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力远大于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学生而言,新课程标准下设置的新内容对学生有较大影响作用,对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学习兴趣方面也具有一定影响,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产生一定作用。不过,调查也发现,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仍以传统学习方式为主。就教师而言,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方面明显要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更理性,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教师思想中,当前主要问题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矛盾上,即新课改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影响力明显大于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课程实施压力。

由此,我们认为应在“国培”中加大对教师的新课改实施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各种化学教学直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11.

[2] 王玮.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3] 周平儒.现代学习方式的五个基本特征,http://www.xkbw.com/Article/LW/zz/200603/1555.html,2006-3-24.

[4] 陈兆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发明与创新(教研之窗),2011(3).

[5] 顾丽红.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初探.现代教学研究,2010(10).

[6] 沈国强.论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4).

[7] 谢岱燕.浅谈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1).

[8] 王德志,徐基仁.课改后的中学化学教学初探.读写算(教师版),2008(8).

(责任编辑 任洪钺)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14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9
在新闻中学化学
化学教与学(2012年8期)2012-03-20 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