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促共进机制的构建研究

2013-04-29 00:44:03张学洪曾鸿鹄王敦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学校

张学洪 曾鸿鹄 王敦球

一、 构建良好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及学校发展的必备前提

教育学生成才是学校的基本职责,而学生能够成才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先天素质、禀赋的高低,而且取决于校园环境的好坏。同样的先天素质、禀赋,如环境不同,最后的人生业绩、道路也会大不相同,正如俗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用这个原理来研究学校教育,能够很好地诠释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成长成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理解良好校园环境的积极效应。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不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会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修养、习惯、语言、宗教、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周边环境首先通过对人心理因素的影响,改变其自身对事物的感觉、认知、情绪、判断等,进而对人们所要采取的行动做出导向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校园环境包含着时、空、物三方面内涵丰富的内容:时是指校园生活的时效性,需要学生时时刻刻保持紧迫感,尤其是要明确某一时点该做什么事,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任务;空是指校园环境整体的气氛、氛围,需要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在这个场域中很好地学习、生活;物是校园中的一切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后勤服务与保障,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又可归结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如果将物看作显性可视的硬环境,那么时和空就是潜在隐性的软环境,具体来说,硬环境指从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到学校内部的办公场所、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那些校园中所有外在的、可以进行量化的客观物质条件,而软环境则指学校的文化氛围、校风班风建设、教师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方法以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等无形但却真实存在的条件。

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表现和特征截然不同,硬环境是外显的、集中的、快速的,容易被人觉察,受到重视;而软环境则是潜在的、弥散的、缓慢的,不容易被人觉察,常被人忽视。但二者一明一暗、一外一里,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整体的校园环境是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构成的,哪一方也不可忽视,二者毕俱才能打造出真正优良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的教学、学习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让师生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发展。

二、构建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间的互促共进机制是良好校园环境建成的关键

校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虽然各具特点,表现各异,但又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相关互动关系[2]。硬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实验表明,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色彩、气味、空间、声音对人的心理、生理有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比如说学校的建筑风格,每一幢房子在提供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不同功能的基础上,除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基本需求以外,还具有建筑物的美感,因为“物”最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搞好校园美化建设,打造一个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老师感觉心情放松、精力充沛,充满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大大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如果教室、宿舍阴暗、陈旧、狭窄,街道脏乱不堪,势必让学生、老师感觉心情抑郁,带来消极悲观心理,产生对学校领导、社会的不满,影响工作效率。反过来,软环境也会对硬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显然,只有师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才能维护校园教室、宿舍及街道的干净整洁,花草树木的健壮美观;否则,就会使其脏乱不堪、枝断根枯。

不论是校园的硬环境对软环境,还是软环境对硬环境,都既可产生积极影响又可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就要设法使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而使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而这关键就在于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间的互促共进机制能否构建成功。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间的互促共进机制如果构建成功,那么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之间就可互相促进、共同推动而避免互相抑制、共同恶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推进优秀人才的培养,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效应。

三、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促共进机制的构建路径

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促共进机制的构建,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就包括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后勤人员等各个不同的群体,需调动每一个群体的积极性,安排他们在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形成互补互助共建的格局。

1.树立科学的、动态的硬环境、软环境评价观

以往,由于硬环境是外显的、集中的、快速的,容易被人觉察,从而受到广泛重视;而软环境是潜在的、弥散的、缓慢的,不容易被人觉察,故常被人忽视。如学校领导无不看重学校的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实验室数量及仪器设备数量等内容,而对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则觉得费很大劲儿别人也看不见变化、见不到效果,往往采取敷衍的态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雨天撑起来,晴天收起来,单位不出问题不做,上级不考核不做,工作忙起来不做。

不过,近年来,由于近年来文化的作用已经凸显,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文化竞争力,培育国家软实力,一些学者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就是重视软实力而轻视硬实力,觉得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其实,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准确的,也缺乏动态感。笔者深为赞同我国学者杨英法的这一观点:“对任何事物,不能笼统地说它重要还是不重要。重要性是与缺少程度密切相关的,缺少什么,什么就显得重要;若不缺少它,它就显得不重要。”[4]硬环境与软环境,总的来看,同等重要,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正如一个先进班集体,它的班风、学风、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在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活动、每一次重大事件上,也就是说“物”使人产生最直观的感受,而“时”与“空”往往浸润其中,软硬兼施、内外兼修,是必要的手段。它们共同决定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意识形态、行为习惯,进而由这些“主人公”来反映“软环境”的质量。环境通过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人通过长时期的耳濡目染,形成特定的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作用,良好的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正面影响,而人类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能够更好地改善环境,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硬环境与软环境,到底哪个重要,必须结合当时学校缺少啥来判断,如果教室、实验室、仪器等硬件比较新颖,在同行中已经不错,而建校历史短,文化底蕴不够,校园文化没形成自己的稳定风格,那么软环境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相反,若一个学校建校历史长,但校园面积狭小,周围无发展空间,教室低矮破旧,街道狭窄,汽车运行不畅,那么硬环境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征地再建校园或迁址重建,就成为一个时期内学校的急迫任务。因为缺少程度会不断变化,那么重要程度也会随之而变。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问题所在,明确改进的方向。

2.以硬件建设满足软性需求,又以软性需求引导硬件建设,实现二者间的准确对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摆脱饥不择食的状态,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学校的硬件建设就要有意满足这种需要。如学校需建设操场、体育场、多功能厅等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锻炼身体,食堂要做卫生可口的饭菜,宿舍要保持整洁干净,以此保证学生身体的健康;校医院的医疗设备、硬件条件也要不断改善,让学生、教师的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远离疾病的侵扰。有了健康的身体,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有效抗拒挫折、失败,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学校已经形成的风气氛围、已出的名人和成果,反过来也都是学校硬件建设的宝贵资源。如本校已经形成稳定的建校风格,就可以这种风格布局整个学校的建设;如出国知名人物,取得过顶尖成果,就可将其当做文化资源,通过雕塑、纪念碑亭、墙画等形式融入硬件建设。

3.调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后勤人员共同努力

构建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促共进机制,需调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后勤人员共同努力,缺了任何一方都构建不成。其中领导是关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后勤人员是保障。

(1)发挥学校领导的关键性作用

众所周知,学校的大政方针、重要事项都需有学校领导决策拍板,整个学校的工作都在学校领导的规划、指引下进行。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发挥自己的关键性作用,科学规划整个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和管理水平,以此感化、带动师生,使学校整体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工作人员之间都能建立起较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校领导要统筹全局,努力把“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通盘考虑,实现二者间的良性互动。比如校园网络建设,本来属于硬件设施,但是它却承载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使命,为人们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搭建起一个积极有效的平台,可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拓宽知识获取渠道,加大同学圈的辐射范围,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守则和课程计划,又可使得学生的行为得到规范,减少如逃课、考试作弊、拉帮结派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率。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师又是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校园环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硬环境与软环境互促共进机制的构建中,教师应秉持开放、民主的态度教书育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展现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为学生解难答疑,“传道,授业,解惑”,教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人相处,构建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

教师通常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学生的成长。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与时俱进,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运用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化解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将怨气转嫁到学生身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和谐相知的氛围。

教师们要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与技能,劝诫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合理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缺乏耐心、态度专横,限制学生的自由及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烦老师的负面情绪。要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更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巧妙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培养有志向、有品位的学生,而不是使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一个学校的声誉、影响和社会地位是由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成就、作为决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展开,其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就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真正发挥。学生具备的知识文化水平、道德理论修养以及掌握的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校园整体文化氛围的构建,而一个民主、平等、轻松的校园氛围又可使学生形成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帮助,活动中密切配合的良好风气,而这正是校园软环境的关键[5]。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去,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定位,倡导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精神。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服从老师的教学安排,理性地向老师和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在学习生活中,万一遇到不合心意的事件时,要跟老师或其他同学认真沟通,不能盲目地发泄不满情绪。对校园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要注意保护;遇到纠纷,要用文明的手段加以解决。要体认、理解学校教师、领导及后勤人的付出、贡献,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心甘情愿地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物质条件完善。

(4)发挥后勤人员的保障作用

学校的后勤人员承担着水电供应、卫生和安全管理等任务,是校园硬环境建设的主力军,也对软环境建设起着一定作用,可为领导、教师、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体谅他们的艰辛,激发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管理维修好校舍设备,美化、绿化和净化校园;努力做好教学用品的采购供应,做到按计划订购和发放师生教学用书、课本、作业本及老师办公用品,及时购买图书、教具仪器、体育器材和医疗用品;努力办好食堂及其他公共福利事业,逐步改善师生学习、工作及生活条件。通过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最终为师生打造一个风景优美、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志宏.论学校“软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1999.

[2] 郑生权,等.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3] 俞文钊.管理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 杨英法.矛盾的处理、解决方式问题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5] 汪红烨.关于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

(责任编辑 任洪钺)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学校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1:08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18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电子制作(2017年14期)2017-12-18 07:08:07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41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