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郭健全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资本自由流动,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服务外包成为各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以及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委托代理理论;风险;激励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易成本的下降,各国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跨国外包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而关于跨国外包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服务外包,尤其是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金融服务外包在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界定为10项: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国家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国内学者吴更仁(2007)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为6类,唐柳(2009)通过对金融服务外包内外部环境分析,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人力风险归为内部风险,而系统风险、技术风险等归为外部风险。而且他还构建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管理框架。唐柳(2010)又基于风险矩阵法的风险重要度,进一步设计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模糊评价体制。
二、理论模型分析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机构利用外包商来完成原属于自身的业务活动,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金融服务外包中,金融机构作为委托商,而接包机构作为代理商,接包机构主要集中在IT、人力资源培训以及薪酬管理等方面。委托代理理论框架旨在寻求在委托代理模式下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最优解。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而“道德风险”作为一种博弈,便是来观察委托者和代理者的战略选择,并预期其行动结果。
契约关系:我们讨论委托人和代理人契约,记代理人报酬是产出的线性函数,如记报酬为:
Y为假设价格不变的外包中间服务,X代表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越高,代理人努力成本越大,获得收益越小。而委托人的收益与服务质量成正比,不妨令:
其中a>0,假定代理人委托人都是风险中性的,并且委托商会设定一个x标准,低于x标准,将不予以支付代理商报酬y,比如银行IT系统出错的概率,要是月超过3%,则认定外包服务商不合标准,终止合作或者请求给予赔偿。因此,代理商会使服务尽量压低在x标准,这样才可以使其收益最大,而委托商自然希望服务质量越高越好,因此可以设定激励机制,比如每月出错率低于1%,将给予代理商一定的金额补贴,所以由此得出的代理商与委托商之间行动的选择便取决于双方的博弈,任一方都期望自身所获利益极大化,假定双方都是风险中性者,冯诺依曼在1944年证明了此博弈的最优解是委托人得益尽可能高,代理人得益一定,委托人与代理人得益之和尽可能高,两种情况下,委托人代理人采取同一行动。这一思想在1979年Shavell在论文中得以证明。即代理人的边际成本等于该行动对总得益的边际期望收益,也称作“固定得益下的最優解”。
三、理论分析
金融服务外包常见业务风险:信息技术外包风险、不良贷款外包风险、呼叫中心外包风险、机密信息泄露风险、银行的信用卡外包风险等。
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外包风险一直高度重视,信息系统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涉及面广而且影响巨大,IT信息系统失控会导致金融机构业务不能展开从而损害公司声誉,而且随着外包业务的扩大,金融机构将越来越依赖外部的IT供应商,这将会使金融机构渐渐丧失在外包过程中的议价能力,降低了服务的灵活性,一旦IT供应商出现问题,将会导致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损失和风险,而且IT供应商一旦无法准确理解金融机构的意图,或者IT供应商人员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
不良贷款外包风险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于因为消费者和企业导致的不良贷款,一般会通过外包方式承包给第三方清收机构,而第三方在清收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清收方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与客户对账等,造成资金流失,更重要的是清收方需要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料,这样容易造成资料泄露,引起风险。
呼叫中心外包。金融机构与客户需要建立及时全面的沟通服务,受理客户咨询、信息查询、投诉等,因此呼叫中心服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至关重要,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呼叫中心外包已经发展成趋势,金融机构将呼叫中心专业化外包出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但是同时存在风险,如客户资料或者隐私外泄,客户通过呼叫中心将自己的金融信息如银行密码之类的,如果被呼叫中心泄露出去,将会产生极大的风险,对金融机构产生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机密信息泄露风险,此处主要指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自己的部分信息给予承包方予以开发和管理,而外包商包括他们的很多员工便会获得金融机构的很多机密信息,这样一旦金融机构的商业信息泄露,将会导致金融机构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等的丧失,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要慎之又慎。
信用卡外包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将信用卡业务外包,这会产生极大的风险,2009年监管部门已经叫停信用卡外包,但是近几年又有复苏的迹象。央行严厉打击信用卡外包,但同时允许银行采取自建营销队伍的方式进行信用卡发卡营销,这相当于让信用卡外包“曲线复活”。信用卡外包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讲,外包的成本优势会比较明显,但是同时也会产生较大风险,因此,响应央行规定,制止信用卡外包,与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
四、对策建议
如何处理好金融服务外包产生的风险,并激励承包方尽最大努力去完成金融机构服务外包项目,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要慎重选择外包商,在选择外包商之前要对承包方进行多方面信誉考察及调研,然后签订严密的外包合同并在执行过程中给予严格的监管。选择承包方要尽量选择信誉良好、有一定的承包经验等,避免因外包方不合适导致的沉没成本问题,而且要帮承包商熟悉金融业务,建立良好的沟通团队,制定完善的与承包商之间的奖惩机制,对于承包商的外包服务制定严格的考评标准,并据此给予承包商经济上的奖励与惩戒,将外包服务质量与承包商的经济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外包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专门建立一个风险评估监管部门来应对外包风险,以及建立防止风险措施,在人力资本方面与外包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公司内部员工与外包商对接的人进行培训,使他们认清外包应有的风险,然后将风险管理作为公司的一项重大业务予以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重视,提高监管力度与风险应对力度。
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依托“效率工资”理论,首先给予代理商以高的报酬,将会提高其员工的积极性与公司的发展,从而间接提高代理商对金融机构外包服务的质量。其次,委托商金融机构很难完全监督代理商的外包服务,因此高的奖励措施将会诱导代理企业加倍努力去提高服务质量。此理论基于外包市场是完全的,如果代理企业在金融机构获取的奖励与其他任一企业没任何区别的话,那么他们对丢失金融机构的这份订单便不会有太多的恐惧和担心,因而也就没有动力去提高服务质量,谋求长期合作。金融机构给予代理企业劳动者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金融机构外包的业务更多的是偏向技术密集型的IT服务,这就对接包企业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减少道德风险,降低金融机构外包带来的风险。
五、小结
金融机构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与风险控制防范方面做出权衡,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份额还比较小,发展空间很大,因此政府应该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知识产权以及合同保护方面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全面监控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帮助金融机构统筹规划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全面权衡金融服务外包利益与风险,尽快地使我国的金融机构与国际接轨,纳入全球金融发展体系,在人员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为金融服务外包构建一个安全平稳的环境,以提高金融機构的核心竞争力,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而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国内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元旭、吴晨:《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初析》,《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2]刘景江、刘桂华:《浅论我国企业外包的障碍与对策》,《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3]张秋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风险监管》,《浙江金融》2008年第10期.
[4]王铁山、郭根龙:《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及监管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10期.
[5]唐柳、赵昌文:《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管理科学》2009年第4期.
[6]唐柳、李志铭:《银行业服务外包风险重要性度量的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