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凤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过程都是呈板块分布排列。由于组合方式的新,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整体显示出质的变异,即体现出“趣”来。
一、旨趣
汉朝荀悦在《汉纪·成帝纪》中说:“孔子既殁,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崇广道艺,成一家之说,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旨趣是指作品的目的与大意。
余映潮老师在教授《狼》时,设计了这几个板块: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他的板块设计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在用朗读使各个板块文章的内容逐步显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旨趣。
为什么板块教学有利于旨趣的了解?正如余老师自己所说:“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構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步一步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也就是板块教学创造了一种逐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条件和氛围,而旨趣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往往在所教学文章的后面或内涵深处,正是由于板块教学的这一特性才能让学生去充分、正确地挖掘出旨趣。
因此,我们在板块教学的设计中可以以“旨趣”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这也有利于我们知道如何去进行板块教学,反过来也促进了板块教学的发展。借用著名广告人李奥贝纳所说“我寻找了解并熟悉如何做好广告的撰文与艺术指导人员,他们必须技艺娴熟,盖下的一砖一瓦皆有其旨趣。”我想,同理我们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使每一板块都有其“旨趣”,进而了解到文章内容的“旨趣”,使旨趣贯穿整个板块教学。
二、理趣
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从板块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入手,我们就初步明白由于板块教学结构清晰,板块明确,层层推进,这样的一种结构从外形上看就像一座漂亮的倒金字塔式的图形,在便于广大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令人心旷神怡,有利于我们广大学生心理的调整,便于他们学习的主动和深入。
不仅如此,板块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发现文中的理趣。就拿余映潮老师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来说,许多同学拿到这篇文言文时,由于一开始不太理解所讲内容,加上作者所感受的情感对学生来说太不实际,因而对文章的情趣体验是不到位的,有的学生甚至是一片空白的。于是,余老师在教学中,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板块:熟悉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赏析。这几个板块的出现,使大多数学生有了一个寻找文章审美情趣的依据,在逐步展开中明确了文章的“六美”分列为“美在内容的精致,美在内容的丰富,美在结构的灵动,美在月色描写,美在情感的波澜,美在‘闲人的意味。”这就让广大学生明白了文章的理趣,体现了板块教学有利于理趣的获得。
当然,板块教学对学生来说有助于获得理趣,但并不等于运用板块教学学生就很自然地获得理趣,这不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板块教学中,从浅到深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背景,体会社会。唯有如此,理趣才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大家板块教学中积极追求、乐于享受的一个目标。
三、乐趣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反过来,如果说一个人带着乐趣去读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毕竟,读书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读书的关心程度而定的,乐趣可以促进广大学生对教学的关心,进而会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去了解,去掌握,最终获取知识。
而板块教学则很好地促进了乐趣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余映潮老师在《孔乙己》一文中的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大家都知道,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个可笑又可悲的人物,但刚开始时广大学生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在他们眼中,孔乙己就是一个可笑的人物,就是给人以乐趣的人。因而大家在课上往往是你一句我一句,谈不完他的乐事,也表达不完自己胸中的乐趣,也导致了课上的内容支离破碎,找不到要点和中心。而余老师充分运用了板块教学的方法,把课分为:说说孔乙己与酒、谈谈孔乙己的偷以及议议孔乙己这个人三个板块,改变了课堂教学“碎问碎答”的弊端,将广大学生一个个充满乐趣、毫无目标的问答引向了以学生课中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而充满乐趣,有效地克服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太有乐趣而肢解课文,偏离主题、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
板块教学以“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它就像一个小小的磨合,一个板块有一个明确的内容和要点,大家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阐述,但必须在这一板块的主题范围之内,这就避免了学生由于乐趣横生而脱离范围导致教师不敢展开这种充满乐趣的问题,真正地促进了乐趣的发挥。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很好地驾驭他的课堂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志趣
志趣起源于《晋书院修传》,指志向和情趣。而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志趣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正因为如此,板块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其简明、容易操控等特点从而有利于志趣的养成。
要知道,志趣是人生之舟的风帆,精神境界的主宰,生活品质的内核。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一个逐步由浅入深的过程。就像《爱莲说》这篇志趣高远的文章,如果我们把成人从中得到的“志趣”强加给学生,学生是不容易理解也不乐意理解的。如果我们同余映潮老师一样,从朗读课文入手,通过趣味练习,深入到重难点突破,逐层深入,就很容易明白作者的志趣,体会他的情感,激发自己的感情,建立自己正确的志趣。这不正是板块教学的功劳吗?
不仅如此,板块教学不仅是逐步的,还是一种可以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因而它也有利于志趣的完整表达。仍就《爱莲说》而言,余老师在重难点突破这一环节中,从莲、牡丹、菊几个小板块上分析其教学内容,使我们在全面地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真正的体会到了作者志趣的与众不同,从而突出作者志趣的可贵。令我们读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时,脑海中出现一位君子的形象,这也是板块教学的一大成功之处。当然,板块教学只是有利于志趣的表达,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像余老师一样充分发挥板块教学的优点,不然,徒有其表是没有意义的。
五、雅趣
罗斯金在《野橄榄花冠》中告诉我们:“雅趣是唯一的道德修养……只要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因而,一个思路严谨,条理清楚,不东拉西扯的学生,我们从中不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雅趣之人吗?而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应该远离不良嗜好和低级趣味,培养高雅的情趣和爱好,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体现的。就像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只盯住重点、难点,把它们全部教给学生而不管全文布局、逐层深入,只是一个个单个的知识点,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内容支离破碎,这很容易养成学生有啥讲啥,没有中心,更没条理的习惯,这种不良的习惯对学生的品质修养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低级趣味。而板块教学,由于条理清楚,中心明确,像余映潮老师在《夏天也是好天气》中把教学内容分为“告诉大家,读好文—提醒自己,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文—表现生活,用美句”四个板块。由浅入深,要求明确,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了做事严谨、认真负责的品质素养,提高了自身的雅趣。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
可见,板块教学在余映潮老师的运用中,以“趣”为灵魂,打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氛围,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长远、全面的发展,给了广大语文教师一个课堂教学的范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