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伟 宁悦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没有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可能持续。本文从价值链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电企业应当进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主要方面,进而相应地分别讨论了基于资源获取能力、基于组织能力、基于技术能力的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为发电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从而为企业不断自身完善、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1.发电企业竞争力概述
企业竞争力研究源于西方。企业是从自身生存与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竞争力的,多采用管理学所涉及的微观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可将企业竞争力理解为基于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和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发电企业竞争力是指发电企业在竞争性发电市场中,由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发电市场、持续发展、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这里的发电企业是指拥有单个或数个发电厂的发电公司。
2.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资源、技术能力、企业制度、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
2.1企业资源
资源是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发电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前提。发电企业资源, 包括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发电企业有形资源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而品牌等重要的无形资源则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具有稀缺发电资源(如发电厂的调峰能力、水电厂的调节能力、发电厂高效率的设备和技术等)的企业,将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中发挥重要载体作用,发电企业中的关键员工(人力资源)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培育核心竞争力所需的要素能力,这些关键员工便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携带者”,是发电企业的重要资产。
2.2技术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技术能力是发电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发电企业的技术能力是蕴涵在企业内部人员、信息、设备和组织等要素中的所有知识的总和,它所反映的是企业内在的潜力,包括技术吸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发电企业的技术能力又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仪器设备等研发手段,所掌握的方法、诀窍、经验以及队伍的协同性等。
2.3企业制度
制度是发电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发电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具有根本性,体制决定机制和模式,制度决定效率和效益。目前普遍存在的发电企业“一厂多制”情况,资产相互占用, 成本划分不清,厂区内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和利用,影响各“制”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发电企业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还表现在产权关系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上。设计什么样的制度,最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电厂厂长和经理的经营行为,以充分实现股东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成为现代发电企业运营的重要前提。境外上市公司实行的对董事和高管人员期权激励,收到很好的效果。
2.4管理能力
管理是发电企业业务有序整合、高效运行、价值创造的根本保障。管理能力是发电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发电企业的本质是资源、能力和制度的有机结合,以创造顾客价值的组织形式。使各种资源相协调,各种能力相配备,各种制度相兼容,这之间起纽带作用的就是管理。
2.5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企业文化从层次上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层。首先,企业文化尤其是其精神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立足点,并保障了核心竞争力的连续性;其次,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使员工在应建立的核心竞争力确定上达成一致,而且会促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员工协同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
3.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培育模式
3.1基于核心资源获取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3.1.1核心资源的辨识
核心资源至少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发电设备厂房是基础的核心物质资源。②资金种类、总量与满足需要的及时性是核心的财务资源。③具有良好素质。知识、应变力和丰富经验具有核心专长的人力资本是核心的人力资源。④与众不同组织构架配置是核心的组织资源。⑤主业与多产业中关键技术、专有技术、知识产权、技巧是核心的技术资源。⑥在各公众中的形象声誉是核心的形象资源。⑦共同的价值观、独特的企业精神、规章制度、规范是核心的文化资源。⑧核心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获取、综合、利用有效的信息上。
3.1.2核心资源的培育与形成
核心资源的培育是指目前有潜力,但由于体制等方面原因还未释放出来,随着改革的深人会突现出来的资源;或有意识地强化与其他电厂不同的核心资源。我们拥有其他电厂也有的基础核心资源如发电设施、厂房等,这时要强调电厂的战略地位,并强化设备的安全性管理。突出其区别于其他电厂的核心财务资源,重点应放在财务资源的种类,总流量及其现金流程的优化,以及与其竞争战略相匹配的战略性财务管理体系。更易形成区别于其他电厂的是核心人力资源要求总量上要比其他厂少;结构要更趋于合理,要强化高学历、高知识、高技能的员工比例。培养、塑造一批复合型的经营管理型员工。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一整套区别于其他电厂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和提高配置资源的核心组织资源。因此,精简高效、优化配置刚性骨架和软性机制体制的配置是我们核心组织资源的中心工作。核心技术资源的培育和形成关键在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熟练操作型员工,良好的熟练工人成长导向机制和对新技术的善于吸收机制。核心信息资源关键在于建立信息的获取、综合、利用的网络机构,员工保持开放式的学习心态、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3.1.3核心资源的组合
有时只需单一核心的培育就可以了,但有时要通过若干核心资源组合,才能更加凸现竞争优势。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在组合过程中要注意资源配置效率,要有利于优势的发挥,核心能力的发挥,有利于规避劣势和风险。
3.1.4核心资源的运用
核心资源的运用是指为了形成竞争优势,更加有效的运用核心资源,并随着战略阶段不同,区别运用和对待核心资源。安全性、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但在不同时期的重点不同。如供大于求时,价格是主要的,这时要围绕价格突出资源的运用;如求大于供时,优质服务是主要的,这时要围绕这些内容突出资源的运用。
3.2基于组织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3.2.1重视制度建设,变革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长期处于紧缺状况,企业的营销措施决定了其一切工作的重点都在于安全生产,也因此形成了具有强烈生产导向的电力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特点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相结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 (1)市场压力。一是行业生产能力增长超过用电量增长带来的销售压力,二是在一些细分市场上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2)政府压力。由于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政府必然会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价格机制等加以管制,引进竞争性的改革措施;(3)客户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电力企业文化暴露出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盈利能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缺陷。而现代电力企业要实施的新战略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因此,为确保企业改革的成功,必须建设新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企业文化。其核心价值观包括:(1)企业领导和管理层关注股东利益。如果企业经营不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其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金;(2)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都是靠员工来完成的,只有重视员工的利益,使员工在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其自我价值,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3)锐意改革,敢于冒险。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企业文化应能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4)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企业是一个集体,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就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变革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文化变革需要从上至下地进行。首先,传统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阻碍变革的倾向,要克服这些阻力,需要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权力支持;其次,企业内部各机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了局部的重大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企业文化变革必然是全局性的,即自上而下地全面变,这需要企业管理层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变革要与企业所实施的经营战略相结合,因此,企业所要实施的经营战略必须是正确的,企业文化变革如果不能取得经营效果的改善,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3.2.2知识整合,追求知识资本的最大效益
知识整合,顾名思义就是合理调配、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它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知识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策划,稳步实施。第一步,应先对企业涉及的所有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如电力生产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等而电力生产知识又分安全知识,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调度规程等。第二步,对分类存储的知识进行提炼,形成知识调用频率高的资源库,或汇编成册。第三步,搞好知识资源库的管理保证知识更新和调用的准确,快捷。
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对于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往往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命运,更需要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即“团体学习”,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3.3.3通过个体素质提升,促进实践能力转化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对自身条件,外部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认知能力还包括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等。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来源于组织内个体素质的提升,来源于个体潜能的发挥,更来源于团队的持续学习。可见“学习型组织,既是一个个性化的善于系统思考的组织,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组织,更是一个不断改变员工心智模式,追求卓越的组织。一个企业以积极的态度”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定将受益终生。
3.3基于技术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3.3.1重视技术管理,建立创新机制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革新与技术引进。技术管理活动对于发电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改善价值链中的其它的成本驱动因素,从而间接降低生产成本,如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应用于发电企业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提高效率;三是发电新技术的应用,可用提高发电企业安全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发电可靠性,争取更多的上网电量;四是重大的技术革新将改变企业的生产结构从而大大增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CCGT技术。
技术管理涉及技术的设计、试验、应用、改进, 技术管理活动往往可以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效率, 从而大大增强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企业自身基础条件, 选择革新与引进的技术层次, 并对对技术革新或引进给与资金支持, 可以采取单独投入方式, 也可以采取合作投入方式。尤其对于那些能够提高电力生产安全性、提高发电效率、节能降耗的技术要加以重视。另外还可以采取多方位拓宽平台的方法, 如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交流的构架等。要组建激励科技创新的机构,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实行科技骨干特殊津贴制度和重大项目奖励制度。构建孕育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形成企业自身组织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科研开发体系。
3.3.2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根据企业现有条件,适当使用电力系统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自动化程度,使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电力生产一次设备的先进程度,降低发电煤耗率、水耗率,减少发电的厂内损耗量;采用先进的监控系统,优化调控设备运行参数,发现缺陷,及时处理,避免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新技术也体现在检修、运行人员水平上,对经济生产的作用不可忽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同样可以引入新技术,均可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4.结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没有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不可能持续。在“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体制形成后,我国发电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发电企业增强必须通过竞争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进而在竞争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选择上,只有不断坚持从体制、文化、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培养核心竞争力,发电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壮大自身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长远角度看,发电企业要想在电力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关键还在于拥有技术优势,必须通过技术能力创新培育领先的技术主导型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一个高效、合理、激励的组织平台作为基础。因此发电企业可以优先选择基于资源获取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的战略,努力构建一个这样的平台,为更好地进行技术能力创新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行)
参考文献
[1]李全业.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经济视角,2007年第12期,53-54.
[2]张立辉,顾蓉,伍业锋.发电企业竞争力来源和评价模型[J].价值工程,2006 (2),75-78.
[3]金晓峰,张卓.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J].竞争力,2004年10月.158-160.
[4]邱皖森.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内涵及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3(5),81- 82.
[5]张景霞.电力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商业经济,2004( 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