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013-04-29 00:44陈学英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屈原创设

陈学英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但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中比较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也就是老师讲授知识要点,学生做好学习记录。使得“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授课的“独角戏”,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成分很少,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让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转变。我们认识到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就需要发展主体,尊重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要教学相长;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讲台也不应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合作?而学生是否合作,是否主动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其前提应该是师生间的关系是否良好融洽,课堂的教学氛围是否民主是否和谐??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性历史课程的前提。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应该带着笑容走进课堂,让微笑感染到每一位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微笑来代替语言。比如,对于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微笑是对他的赞赏与肯定;对于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到位的学生,微笑则是对他的安慰与鼓励。微笑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应当力求准确、生动,必要时还可适当用幽默的语言来活跃一下气氛,以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获取吸收教学信息。教师尤其要注意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使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也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课程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资源,与其由教师灌输给学生,不如通过开展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达到自悟,从而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如在上活动课《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由南京大屠杀想起》时,学生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看了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录像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以及对中华民族遭受苦难的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好些学生一直跟我讲这样的话:“老师,我写不下去了”“日本人太残暴了”??记得那天课堂交流时,每个小组都以无可辩驳的史实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死灰复燃的种种迹象,由衷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学生渴望和平,避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心声。

三、灵巧设计历史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历史教学离不开情境特别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在问题情境的氛围中,学生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不断深入和升华。例如在讲到伟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以身殉国的史实时,就可以让学生以爱国为题,对屈原的言行进行思考探究,这就是创设了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情境。课堂上,许多学生认为屈原的投江是爱国,认为他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有的学生还引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认为屈原的死比泰山还重,肯定屈原的死是有价值的。然而,也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样以身殉国,谁来发动人民继续斗争?爱国还不是一句空话?甚至有学生认为屈原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为当楚国面临危急之际,作为楚国的大夫,应勇敢地站出来组织积极的反抗斗争,而他却选择了自杀,这是逃避现实,是懦弱的表现。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各抒己见,不拘泥于传统的观点,引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可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改变作业布置思路,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现其主体性

我们在作业布置时应采取这些方式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是通过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如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读图题等,学生通过快速抢答、或以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二是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参与的练习,如学生在学习了《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这课后,可让学生自己绘制出“丝绸之路”的路线,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起到了巩固本课内容的作用。三是设计一些能发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潜能的练习,如在学习了《宋朝的社会生活》这课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假如你是一位北宋时期的人,你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用日记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能积极的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创设情境,充分感受历史的真实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上仍处于感性阶段,历史教学更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重现”过去的历史,从中感受、体验历史。例如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摆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南京手无寸铁百姓的呻吟”“万人坑的白骨”等,创设浓厚的历史情景,学生在活生生的历史图片中感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们就会踊跃发言,表达他们的气愤之情。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惟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获得开发,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南京大屠杀屈原创设
见证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欧美友人
梦见屈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端午思屈原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屈原送米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