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珍
【摘要】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挖掘学生探究潜能,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
【关键词】创设学习情景;营造探究氛围;培养科学素养。
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教育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努力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实顶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不需要教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认识。
一、贴进生活,设计问题情景
为学生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提出问题。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自觉接纳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让生活化的化学问题进入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从已有经验出发,力求所选情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达到丰富多采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不得不去研究的地步。
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愿望,经历“小科学家”的成长历程———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的课题选定后,则要对问题可能的答案或结果作出猜想或假设,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例如:盐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猜想和假设: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是;水分子,氯离子,氢离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谁变色和谁使其变色,进行大胆的猜想。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已有认识的正误不立即给以评价、反馈,引发学生参与探究,希望破壳而出,以促其成长。
三、计划的制定
新课程理念下须充分认识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不是知识的唯一占有者和绝对权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即制定计划:对探究的内容、时间安排、资料查找、调查研究、采样分析、活动地点统筹规划;然后交课题组成员进行可行性讨论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质疑。设计出探究的思路和方法,使探究方案尽可能完善,使学生逐步掌握统筹问题、分析问题及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能力。
四、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科学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经历小科学家的心理历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比它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财富的源泉。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有了科学探究的心理历程,就有了学好化学的强烈的愿望,化学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就会成为每位学生的美食。
五、解释与结论
初中化学的学习只是启蒙阶段,因此,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的实验现象中进行理性的分析,以简单的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分析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与实验前的假设、猜想进行对比,培养对事实的分析处理的能力。
六、反思与评价
教学中科学探究精神只有让学生生动的感知、体验,在感动中升华为热爱化学这门学科。愿意按照科学的探究方法去在老师的引领和倡导下,大胆实践。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增强自信心,在比较中发现同伴的优点,以便向人家学习,求得更大的进步。教学中探究性试题答案多种,教师要热情鼓励和及时肯定,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彻底解放思想。探究能力的形成是授之以渔的结果,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本领,真正实现新课改以人为本的原则。
七、学会表达与交流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作为主持人、合作者、探究者,45分钟课堂教学允许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宽松的、民主的探究氛围中说出自己探究的结果,综合陈述小组的观点,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甚至争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共享他人的成功之处。从而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中达成共识,形成正确合理的结论。总之,科学探究活动是在开放的学习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科学素养水到渠成。科学探究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力量,我坚信站在教育前沿的课改实践者的我门用一道道真诚的目光,一个个灿烂的的微笑,一句句温暖鼓励的话语,都将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