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花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15-01
作業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如何设计作业,如何布置适当的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有效的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呢?思考这个问题不仅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寻求教育质量突破的一个关键点。我们平时也做了一些有关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尝试,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现总结如下:
1 首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作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常见分类、批改和讲评方式,建立对作业科学准确的认识
市教育局近两年来提倡打造"有效课堂",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探讨和实践,对于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仔细研究打磨,寻求适合校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模式,但对于作业设计如何做到高效实用却缺乏一个系统性认识,实践工作也处于 "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的较为低效的模式,因此在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中,我们加强了作业批改和设置的学习,从网上、教育书刊上寻找相关资料,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树立对作业科学正确的观念。
首先、清晰的界定作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作业的分类主要包括预习、课堂作业、课外作业,而不是单指课后作业。
其次、在作业评判价值标准上,应该从对不对向好不好转变,达到帮助学生明确判断标准的目的,能够由教师评价转化为学生依据标准自行评价。
第三、各项作业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第四、作业的重点应该是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习的方法和思路相辅相成。
第五、将宽泛的作业要求细化为有梯度、有层次具体可行的要求。
第六、制度化作业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是说作业改革就是布置一些花里胡哨的作业,而是始终紧扣知识点和考点,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2 在具体操作层面注重细节,对作业的批改和设置进行作业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意味着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关注作业的每一个细节,注重实效而非数量,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作业的目的。
首先、课后作业布置应定量,按课时比例留作业,平均3课时一次课后书面作业。
其次、课后完成作业与中长期作业要配置均衡。
第三、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由备课组各位教师按自己的实际设置统一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并将每次作业设计备案留档交至教务处。
第四、批改作业题题见红,把错处勾出来,每次作业应有30%有批语,每次批语不少于三句话。
第五、检查监督方面,由教师、备课组自查,教务处抽查。检查结果和绩效挂钩。
第六、在激励方面,设置作业设计论坛,表扬先进,激发落后者的进取心。
3 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作业改革,用心精选有效作业,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精心选取作业设计,以有效作业提高课堂效果"的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中尽量围绕三个方向: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获取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首先、我校在实践中确立了"三动一合作(动手、动脑、动嘴、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围绕这个模式设计作业,在少量重复巩固作业的基础上,设置难度适中,有挑战性又能够通过努力解决的作业;设置与生活、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作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共同完成的题;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题。
其次、通过制度化作业,首先培养学生按需、按时学习的习惯,避免随意性学习学习效率低的危害;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会获取知识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我校的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习上缺乏自信,因此作业布置要照顾到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不能过分拔高,追求拓展,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肯定自己的努力,收获成功,收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