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毛
摘要:本文介绍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点,接着作者从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了柔性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柔性管理;素质教育;人性化;平等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92-01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现在的小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应区别于过去而适应于未来;他们的心理潜能应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呢?显然,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现代管理学中的"柔性管理"这一最新管理理念,为我们进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1 何谓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最新管理模式。那么,究竟何谓柔性管理呢?"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显然,这种柔性管理方式为我们进行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2 从柔性管理的角度看当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管理对象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素质教育中缺乏平等意识。
据了解,当代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认识,如 "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教育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教育是社会遗传机制"等等,当然都是很精辟的,虽然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那就是灌输和施加影响。
小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充满了好奇,对社会也具有责任感的雏形,他们对周围事物经常发生疑问,听故事总是问"后来呢?"但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就是心理压抑的证明。这种压抑感,不是他们的天性,而产生于家长和老师。来源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模糊的教育观念,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自私心态。
2.2 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视不够。
柔性管理观点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教育必须确立面向未来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构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所追求的应该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小学教育体现和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让小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3 应用柔性管理解决当前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的一种手段,就是要注重小學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只有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培养其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只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可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朝气的、更加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中神思遐想,在没有思想的禁锢和盲从中无拘无束地探索创新,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要求他们,使之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具有极大竞争力和创造性的21世纪的主人。
其实,人的个体就是一个微教育场,如同磁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磁场,电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电场一样,他(她)们和教育场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具有接受信息、发送信息的双重功能,接受信息时充当受教育者,发送信息时充当教育者,因此,人的个体没有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同时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有了新的教育观念,有了平等的意识,素质教育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师生观、质量观,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在努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知识智能结构创新、具有令小学生信服的教师形象方面狠下工夫。要发送信息,必须先接受信息,"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有了信息,才有发送信息的条件和可能,就形成教育场,信息越多,场强越大。一个有爱心、学识渊博的老师可以与学生畅谈思想、交流感情,陶冶情操,悄然无声的潜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其在情感上接纳他并与之产生共鸣,愿意与他倾吐内心的烦恼、乐意与他分享自己的欢乐,让学生在感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中学会怎样做人,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