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萌
摘 要:随着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两型社会”改革的纵深推进,径河将成为吴家山新城的“城中河”,优化径河两岸空间布局、利用两岸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愈加突显;不仅可以改善东西湖城市环境,激发城市活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价值,促进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径河水岸 保护与利用 现实意义
径河流域史属古云梦泽的一片荒湖,是汉江、府河相夹的冲击带,径河位于东西湖区吴家山以北五公里,贯穿整个径河街面的中心区域。随着水陆变迁,径河逐渐发展成为沟通东、西两大湖泊群的重要水系。径河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隋炀帝下江南所修建的备用河道;据考证迄今五千多年前,东西湖就有人类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昔日是“气蒸云梦”之古泽;如今有“楚天明珠,魅力水乡”之美誉。优化径河两岸空间布局、利用两岸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愈加突显,笔者就径河水岸区域保护与利用的现实意义谈点浅见。
一、武汉市径河水岸区域概况分析
随着武汉市东西湖区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和“两型社会”改革的纵深推进,径河将成为吴家山新城的“城中河”,优化径河两岸空间布局、利用两岸滨水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愈加突显;对径河水岸进行保护控制及有序利用,发掘径河的水韵魅力,重塑两岸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改善东西湖城市环境,激发城市活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价值,促进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径河水域治理、保护、利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一)地域空间
东西湖区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的西北近郊,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汇合之处。位于北纬30°34′--30°47′,东经113°53′--114°30′之间,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境域自姑嫂树向西沿张公堤至舵落口接汉江干堤至新沟,再接旧府河堤至辛安渡,东北沿沦河、府河(又名捷泾河)经北泾嘴、黄花涝、大李家墩至戴家山,全境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总面积499.71平方公里。
狭义上的径河位于东西湖区吴家山以北5公里处,是东西湖辖内最大的一条内河,总体承近东西流向,全长约9公里(其中主要河段为径河街大屋口至严家渡,长约4.7公里),承东启西,流经径河街、金银湖街,是东西湖区湖泊、沟渠等水系东西相连的重要河道。
广义上的径河水岸区域主要是指以径河为中心并通过其连通的巨龙湖南段、总干沟、东流港、金银湖、银柏渠系列水体及其水岸地带,东接府河,南抵金山大道,西奔107国道,北达银柏渠,总面积百平方公里。其主要水域包括径河西部的月牙湖、蔬干沟、总干沟,北面的东流港,东面的金银湖、银柏渠等系列水体。
径河水域邻近京珠高速、武汉外环、107国道等南北交通大“动脉”,兴建的五环大道、径新公路、吴新干线和即将动工的硚孝高速都与径河相邻或穿河而过;径河北距天河机场10公里,东离汉口火车站7公里,加之正在兴建的五环大道、径新公路、吴新干线和即将动工的桥孝高速都与径河相邻或穿河而过,因此,到机场、车站、码头的里程均在20分钟以内;每天有47路公交营运线路直达汉口、汉阳和武昌等中心城区,随着大武汉轻轨新城的规划建设,与武汉轻轨总站接壤相连,其外出、进入更加快捷、便利。
(二)历史渊源
徑河流域史属古云梦泽的一片荒湖,是汉江、府河相夹的冲击带。迄今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如在径河南约3公里发现的马投潭遗址,还有凤凰岭遗址、塔耳头遗址、下湾遗址等早期人类活动文化遗存,均分布在径河南北两岸周边地区。
1、悠古的径河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
古径河原本为沦河与府河相连的一条河段,其北接沦河,后延东南方向穿现今的东山、径河和金银湖,在李家墩处汇入府河。径河相传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隋炀帝下江南所修建的备用河道。据史料记载,1521年明兴献王世子朱厚璁(后来的嘉靖皇帝)从钟祥赴京继承帝位时,曾乘船经过此河,后人便将此河定名为接驾河。明末清初时期,汉口商业日益兴盛,随州、孝感等地船民客商通过接驾河直达汉口。但每逢枯水时期,那些船民客商只得沿府河下游绕过岱家山至湛家矶出长江才能辗转汉口。如此年复一年,船民客商经协商共同出资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黄孝河)与接驾河直接相连。从此以后,客商们的船只都走捷径从黄孝河出入汉口,接驾河由此就更名为捷径河。1958年,十万大军围垦东西湖,捷径河的上下游进出口被东西湖大堤截断,捷径河不再与外通航,变为东西湖的一条内河。捷径河的通航作用不复存在,被定名为径河沿用至今。
2、生产劳动和民俗交融,形成了径河流域独特的水土文化
在径河两岸,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水土文化。一是富有历史底蕴的神话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来到云梦泽畔的径河地区,突然,乌云压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湖上驾船的渔民眼看要遭劫难。只见大禹将一个茶壶盖向湖中扔去,茫茫湖上立刻出现一座壶盖形的山峰,这就是现在的吴家山。渔民们纷纷泊船上山,躲过洪水灾难。二是形成了丰富的方言土语。人们口音似汉腔,盛行汉口方言,但由于地方文化交融,方言相互影响,所以又形成了丰富的土语、谚语、俚语,以及别具一格的个性化词汇等方言文化。三是形成了浓厚的宗教水治理文化。长期以来径河两岸人们一直祈求风调雨顺,能够得到上天神灵的保佑,于是人们兴建了许多庙宇,在径河周边地区,先后修有寺庙4座,分别为神隍庙、文昌阁、回龙寺、塔尔头庙。每当多雨时节,径河涨水,这里的香火特别旺盛,目的是祈求上苍的保佑。
3、新中国成立以来,径河的开发与利用在曲折中探寻
解放之初的东西湖,区内既有东湖,也有西湖(两者皆为湖泊群),两湖之间以天然河道径河相通,东西湖也因此而得名。那时两岸人们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水上运输,船在水中行,人在水中移,一片小舟往返东西南北,百里湖区遍通途。人们傍水而居,低凹地养鱼栽莲藕,高岗地种植水稻,它养育了径河两岸近十万民众,在东西湖水资源宝库中占有极高的分量。
1958年围堤工程完成后,区内西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二期围垦中消失了,被改造为农用耕地,东湖也逐渐改造为精养鱼塘。昔日的黄金水道径河对外通航的功能完全丧失,变成了一条沉睡的河,仅被人们用来水产养殖、防汛、排涝和灌溉之用。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批涉水工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慕名而来,纷纷落户于此,如东西湖啤酒厂、美国的百事可乐、台湾的统一、内地的乐百氏、娃哈哈、万科地产等,虽然促进了东西湖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东西湖旅游强区的战略构想初步形成,“径河”的利用和利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径河水岸区域开展了环境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田园路、五环路、塔西路、柏银路、东流港大桥、“鑫海花城”和“永丰苑”新农村建设、径河集镇刷黑改造等建设工程,并投资6亿元改造三店老集镇旧城。2009年,仅径河街就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91亿元,较2008年增长2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出口总额6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3%;实现农业人均纯收入7224.5元,增幅10.7%。
二、径河水岸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实意义
径河是东西湖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径河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径河水岸进行保护控制及有序利用,发掘径河的水韵魅力,重塑两岸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改善我区城市环境,激发城市活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还能促进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1、径河水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需要
东西湖区决意大力发掘水资源的潜力,大做水文章,将借吴家山新城北移的机会,通过地铁、轻轨的连接及汉口北连的进程,将东西湖的吴家山和金银湖地区融入汉口主城区,把径河水岸打造成一条靓丽的“城中河”、“风情线”。通过径河连接总干沟、巨龙湖、东流港、杜公湖、金银湖,形成一个循环水系,人们乘游船北至沦河,南抵汉江,东接府河,西奔107国道。作为城市核心区的水岸空间,将径河滨水、绿化等自然要素与城市环境、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建设如诗如画的水域环境,必将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2、大手笔打造径河水岸,可提升东西湖土地潜在价值
随着最近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东西湖长期以来的土地资源优势已将不复存在,寻求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已是必然趋势。按照在保护中开发与利用的思路、把径河水岸打造成一个4A级以上的生态旅游区,既可以让这个沉睡的径河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打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绿肺”基地,又能改善径河水岸百余平方公里的环境,提升土地价值、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抓小见大、事半功倍、利在千秋之举。
3、建设生态径河,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径河水岸区的水体及涉水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也独具特色。可目前仅在水产养殖、休闲垂钓、酒水饮料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利用和粗放利用,水体和邻近土地资源利用功能单一,缺乏整合与协作,造成资源隐性闲置,资源产出效率低下。开发利用径河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武汉市滨湖水色的魅力,为大汉口增添新的生态“绿肺”和靓点,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控制大汉口的滨湖生态环境,从而提高径河区域水体、土地、生态等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是径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东西湖寻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4、激活径河水岸旅游资源,可带动涉水经济的综合發展
径河作为一种特殊的水体资源,其上接水乡旅游城,下连金银湖,是最适合开展亲水体验旅游的区域。因此,径河利用要以水作为平台,基于水体的三维空间,开展各种水上、水下、水空、水岸等参与性、体验性较强的涉水旅游项目,如游泳、划船、扬帆、垂钓、潜水、滑水、水上飞翔、滨水度假等,做大做强涉水旅游产业,形成东西湖区涉水旅游发展的亮点。在激活涉水旅游产业的条件下,形成区域发展的人气、财气和旺气,从而带动康居、休闲景观地产,以及商务、购物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径河区域涉水经济的综合发展和利用。
5、打造生态径河,是建设“大汉口生态新城”的需要
径河是东西湖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质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区生态环境的优劣。长期以来,注重发挥径河的防洪抗涝和排污功能,忽视了径河的生态建设,导致径河水质日益变差,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对径河进行生态利用,改善水质,营造自然生态、滨水景观等,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由此东西湖区政府提出了“打造滨水新城,建设生态径河”的战略,以及发展径河“水乡旅游”的思路。“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已被列入了东西湖区政协2010年的第一号建议案。经过调研,区政协欲推动“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列入市级项目,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武汉生态旅游区”的构想,使径河成为大汉口乃至大武汉的后花园、游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