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上

2013-04-29 00:09骆海涛
快公司 2013年9期
关键词:佩奇邮件

骆海涛

时势造英雄,聪明是练出来的。

曾几何时,谷歌是一个搜索引擎,亚马逊只是一家网络商店,苹果主攻消费电子产品,而Facebook则是一个社交网络。

但到了现在,这四家公司都在“无边界”地开疆辟土——从而在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应用、社交网络以及更多的地盘上激烈冲撞它们都“心安理得力地向非自己的传统领域挺进——纷纷涉足零售、广告、发行、电影、电视、通讯,甚至是金融等服务,几乎在商业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这几位“剑客”的“刀光剑影”。世界科技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四分天下”的垄断局面。

上兵伐谋,谋事在人。近年来,四大公司都在加速积累智力资本——只有收揽最佳的人才,才可以吮吸竞争对手生态系统的氧气。同时,不少历经锤炼的精英,离开豪门后将“聪明”散播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包括拥有庞大市场的中国。

但其中只有谷歌让中国品尝到了“聪明丸”的滋味在2006年至2009年,谷歌中国建立了美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团队——这跟亚马逊、苹果在中国侧重销售有很大的不同,更别提尚未进入中国的Facebook了。

尽管谷歌在2010年初“退出中国”了,但此后有不少曾在谷歌总部工作过的中国人,都选择回到中国创业。可以预见,中国仍将接到“谷歌智慧”的输入,并闻到“世界科技战士”身上的硝烟味道。

谷歌人都是“理想主义”的——因为这是招聘选拔的要求之一。

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雇用第一名员工叫克雷格·西尔弗斯坦——那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位计算机天才。“当时我们雇用的是与我们类似的人,我们绝对需要理想主义者,而且多年来我们一直小心翼翼,试图保持这一传统。”佩奇曾经对媒体说。

2005年7月,谷歌宣布成立中国工程研究院,并任命李开复为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从此,李开复开始了“招兵买马”的过程。到了2006年1月,谷歌中国在全国公开招聘50多名“弟子”;截止2006年底,谷歌中国已建立了一支12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

在李开复著述的书籍中,他对这一系列细节的描述也隐含了对“理想主义”指标的考核。

《谷歌小子》(Inside Larry&Sergeys Brain)一书中提到,谷歌最吸引员工的不是免费食物,而是两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身上的特质——那就是敢于去做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跟谷歌刚诞生时的境遇有关——它被认为会“出师未捷身先死”。1996年的媒体称“永远不会有另一个雅虎”了,尤其到了1998年中,雅虎作为首届一指的网站,屹立在互联网之巅,并坐拥75%的网络搜索市场份额。

而事实证明理想主义有时不但可以充饥,甚至可以致富,因为出生于1998年的谷歌做到了:“它在十五年后成为市值数一数二的科技公司,并拥有彼谷歌”了。2010年是谷歌中国的动荡年份——原来顶着科技巨头光环的员工们,现在不得不“自谋出路”。

除了部分投奔腾讯、百度等大公司的员工,不少人捋起衣袖去创业。小米科技的林斌就是此时离职创业的。此外还有刘骏带出的云云网团队、宋中杰麾下的嘀嗒团伙伴等等长长的名单。

回过头看,与其说是谷歌中国的动荡逼迫他们从“边缘地带”起步创业,不如说他们内心早就埋伏着创业的种子,契机一到,种子自然就发芽生长了。

创业激情是“胆大”,做好事情则需要心细——就像一枚硬币,这是谷歌聪明丸的两面。

谷歌前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在一篇博客中阐述了怎样“细心驶得万年船”。2000年,她先后收到来自同一位用户的多封邮件,几乎每封邮件里只有简单一个数字,例如37、33、53。但在一封邮件里写道:“61,变得有点沉重,不是吗?”这时她才注意到,每条消息都是在谷歌主页更新当天发来的,而邮件的发送者正是在计算那本已相当简洁的页面上的单词数。

梅耶尔认为她已经力尽所能使主页保持简约,但她未曾想过数一下页面上的单词数。从那以后,谷歌的搜索页面上所能容忍的最大数字是“28”。如果要添加一个新的单词,那必须设法先拿掉一个旧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予用户一贯的良好体验。

“谷歌的经历让我明白,哪怕是做一块煎饼,也须怀有极客精神。”在谷歌中国从事品牌营销的赫畅,2009年离职后一直在琢磨餐饮创业项目,直到最终于2012年创办“黄太吉”煎饼店。“我在煎饼果子的发祥地天津吃遍了大街小巷,跟着老太太出摊卖饼,把每个细节都研究个透。”

企业的“用户至上”承诺早已成陈腔滥调——几乎任何一家公司的高层,都会声称这是他们的哲学理念。而对这个原则的“试金石”就是金钱——当用户体验和营业收入发生冲突了,如何选择呢?

2006年,谷歌工程师向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建议:将广告纳入图像搜索结果,这样每年将增加8,000万美元的收入。对此,佩奇反问:“我们不是已经挣到很多钱了吗?”布林则说:“我看不出这对用户的体验有什么好处。”于是,他们拒绝了这项建议。

当然,可以说大公司谷歌具备拒绝诱惑的底气,但也有初创企业能“洁身自好”。2012年,前谷歌人李志飞推出了手机语音搜索应用“出门问问”,提供了新的搜索感受。“我拒绝了很多推送功能添加,尽管这样有助于我们的推广。”李志飞说,多数用户喜欢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语音搜索,而对于推送的信息比较反感。

谷歌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让人们见识到更多“新型人才”——赵勇就曾参与了现在万众瞩目的谷歌眼镜的研发设计。他回国创业的成果值得期待——因为这应该能让中国人对科技前沿应用管中窥豹。

宏观大气的头脑,缜密如针的心思——这是吃下谷歌聪明丸第一口的味道。

猜你喜欢
佩奇邮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小猪佩奇,一只会赚钱的猪
来自朋友的邮件
佩奇去医院
“踩绘”小猪佩奇
佩奇换零钱
“踩绘”小猪佩奇
《小猪佩奇过大年》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