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斌
【摘要】漫画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美术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学习,帮助他们多角度观察创作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上突显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认知、训练中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有趣、生动的漫画世界里畅游。
【关键词】有趣 夸张 漫画 体验 创新 实践
一、研究背景
漫画是一种具有特殊魅力的绘画艺术形式。调查表明,大多数初中生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平均仅仅为30分钟左右,许多学生课外阅读的是娱乐和休闲类书刊,其中喜欢卡通漫画故事的比例为39%。所以,我们认为孩子们的世界是一个卡通、漫画的世界,但他们对漫画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兴趣和临摹上,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因此,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如何于时尚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锻炼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给他们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课堂教学设计路径
欣赏——欣赏和分析熟知的人物形象,体会漫画幽默的表现方法,感受创作肖像艺术活动的乐趣。
了解——了解肖像漫画的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肖像漫画,掌握简单易学的漫画表现方法,尝试漫画的创作。
体验——通过对人物五官特点的细心观察,尝试用概括、组合、替代等方式体会肖像漫画的创作过程。
应用——通过同学互动、原型创作,尝试发现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特征,体会发现人物形象使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工具带来的变化。
创造——人物肖像夸张再创造:通过收集肖像漫画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研究和创作肖像漫画。
三、课堂教学设计思考与实录
1.感受漫画。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看——议——画”的过程引入,展开课题。主要通过两个环节:
(1)教师自画像导入。通过教师自我介绍,寥寥数笔展现简单生动的自画像,引发学生对漫画的探求欲。
(2)儿时歌谣漫画的回忆。教师选取了耳熟能详的口诀漫画“丁老头” 帮助学生回忆其绘画的特点,通过“诵读歌谣——教师引导——学生试画”的渐进过程,加深学生对漫画的认识。
2.美的感受。重点赏析《! ?》-丰子恺、《父亲碗里有了肉》-王复羊、《园艺大梦》-几米。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几件漫画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漫画的特点与乐趣。对丰子恺的作品《! ?》,教师引导设问:“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发现:“小男孩看见心爱的小鸟死了,很伤心。”“鸟笼敞开着,希望小鸟飞起来。”教师进一步设问:“请根据漫画表现的内容,为其取一个适合的题目。”学生讨论热烈,很快得到各种画题:“小鸟怎么了”“飞翔”“笼中鸟”。
对作品《父亲碗里有了肉》,教师通过与油画《父亲》的比较,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异同中发现漫画的侧重点及表现意义。该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上许多农民的现实问题,让观者陷于深深的思考,也感到了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和生命存在的力量。
3.肖像漫画初体验。这一环节是在学生了解漫画的基础上进行肖像漫画的认识与体验。通过熟悉的明星肖像赵本山、崔永元、奥巴马的欣赏,发现肖像漫画与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差别,感受特点,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观察讨论肖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有效的肖像漫画初体验。
4.学学画画——肖像漫画的深入学习。随着学生对肖像漫画认识体验的加深,他们积聚了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着重对表现肖像的方法与途径进行学习引导。(1)符号化的语言。在肖像漫画的表现中,如何把复杂的肖像变成简单易表现的有趣漫画呢?符号化语言即运用方、圆、三角等几何形把比较复杂的表现对象提炼、简化,完成肖像漫画创作。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加入学生游戏接力画。教师提供五官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五官特点,并给出几个基本形符号,由各组同学依次画一个五官,直至完成肖像。然后,比一比,哪组肖像最夸张有趣。最后,学生自评、互评,发表不同的看法,体会符号化意义。(2)夸张与变形。用符号化的语言降低了绘画的难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要想把肖像漫画表现得更生动有趣,还必须解决另一个难题:夸张与变形。我们具体以明星姚明为例,通过“分析——示范——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要领。 设计意图:a通过观察照片,分析人物的主要特征;b课件分步展示夸张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抓住肖像的典型特征,明确变形的方法步骤。(3)借代与联想。这一环节是对肖像漫画基本画法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对动植物等的观察,借用其局部特征表现人物形象,达到夸张变形的目的。
5.应用与创作。通过以上师生互动、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简单易用的表现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要尝试让学生进行漫画创作,感受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练习的具体设计:为同学画一幅有趣的肖像漫画。
要求:线条简洁、造型夸张、人物形象突出。
练习的评价方式:(1)学生自评。自己简述作品的主要特征,让大家猜猜画的是哪位同学。(2)同学互评。通过观察评价他人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获得进步。(3)教师点评。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