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摘要:幸福这个话题犹如爱情一样,人们对它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它和爱情成为一个愈久弥新的话题。2012年甚是流行,在去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幸福 幸福悖论 文化
我们可以说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变成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家,亦可以让你成为一位另人唾弃的腐败分子。所以我们拥有了金钱并不等于拥有了幸福,那么我们如何得到想要得到幸福呢?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于幸福的追求本应是我们生活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人类存在物的真谛,但是现实往往与之相悖,我们会为了追求某些东西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来个本末倒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实生活思考。
正如西托夫斯基所言:“文化构成了生活所能提供的最好、最有价值的东西。文化活动是最佳的满足之源,无论是从个人的视角还是从社会的视角。”[1]文化活动成为最佳的满足之源,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文化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幸福,而精神幸福被人们看作是最高层次的幸福,它在价值等级和主观感受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文化生活也是精神幸福的主要源泉。综观人类发展史,文化生活可以最大限度上满足人的全面的精神需要;第二,从事文化活动是当前增进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最为有效的途径。
文化幸福,也包含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种类型,物质幸福是我们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相应的评价,而做为最高幸福的精神幸福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精神幸福是最高级的幸福类型。它之所以作为最高,那么不就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可以轻易达到的境界,它只是被特有的人群所拥有,只有那些对世俗的东西看轻看淡的人用心去感受,这样的幸福会自然而然的到达我们的内心,我们真心的拥有它,所谓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二是指精神幸福在价值等级上高于物质幸福。马克思曾说:“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酒高尚。[2]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样,消费音乐远比消费香槟高尚的多,那是因为香槟只是让你的感官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却无法让你的精神得到长久的放松。你的品位不会因一剂香槟得到质的飞跃,反而会因为长期饮用香槟而失去健康的身体,但是经常受到音乐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涵养而且会增强幸福感。(2)精神幸福在主观感受上优于物质幸福。锦衣玉食、名车华屋的物质幸福定然不如博览群书、畅游乐海的精神幸福那样使人感受深刻1、回味悠长。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孰不知,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也是与大师心灵沟通的美妙的时刻,我们亦可以走进大师内心深处,领略他们的新潮澎湃,我们亦可以探索大师的人生轨迹,寻找自己人生的真谛,我们亦可以追寻大师的足迹,规划着自己的人生轨迹。书亦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的太多太多,但他却把文化与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3)精神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幸福。罗素曾经谈论过一种“不为占有只求创造的生活”,认为这种生活“包含一种根本性的幸福,任何不利的环境都不能完全将它夺走。那些找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不再惧怕任何东西,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并不受制于任何外在力量。”[3]
幸福究竟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是一句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隐含着太多的道理。他告诉我们,第一,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要你做好本职的工作,如果你是一位老师,那么就把教书育人放到第一位;如果你是一位医生,那么就把救死扶伤当成使命,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就把保家卫国看成天职,我们每个人忠于职守,恪守本分,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各人的价值。也许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有时很难做到,人活在俗世,免不了沾些凡事污尘,但是“人”这个东西,它不同于别物,它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正如老师上课讲的那样,人是第二自然,是未完成的,我們总是在历史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进化着我们自己,不断完善着我们自己。进化也就是人化,而人化就是文化,那么文化也就是人化。第二,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不必追求太多不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本来猫有鱼吃就可以了,狗有肉吃也够了,那么人为何追求那么多呢?我们在生活上所需的就是那么多,再多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更何况物质上的消费能否满足我们心灵上的满足呢?这些似乎都被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忘却了,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房子、车子、票子冲刺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却忘记了来到这世上最初的梦想,我们也忘记的生活的本质,我们只为了一路的奔波,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就这样我们重复过着每天的生活,那样的疲惫,那样的孤独,行将暮年之时,我们回过头来去问我们自己”我们幸福吗?”我想那时的我们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乘着年轻好好规划一下我们的未来,让自己不再为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劳碌奔波。总之,我们做事不但不可以触犯法律,还要符合德性,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而不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失去了人性,失去了自己,也许我们只是暂时的拥有却失去了我们做人的本性,这样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再者深层的含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做到不浮躁,不跟风,做自己。以上两点完美的结局就是心灵的真善美,做到人化,文化的,总之追求真善美,真善美是幸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荣震华.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J].外文期刊,1984.
[2]提勃尔·西托夫斯基.高永平无快乐的经济[M].2008.
[3]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一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理论与实证[M].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