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教育依附剥离的困境

2013-04-29 22:11李强楠
大观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户籍制度困境

李强楠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依附于传统户籍制度,导致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的不公平分配。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滋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将教育事业从户籍制度中剥离出来具有非常意义,当今现实网络的声援支持、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以及政府的态度三股力量共同影响着这一问题的走向。我们试以占海特事件为例,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教育依附剥离的困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户籍制度 教育依附 剥离 困境

一、教育功能依附于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以此作为掌握人口信息、征调赋税、分配资源和维护秩序的基础。”[1]我国户籍制度被赋予了利益分配的功能,其中即包括了对教育资源按照户籍的分配。由此,教育依附于户籍制度。

然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人口流动,同时流动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原有依附于户籍制度的教育功能与城市化进程相脱节,阻碍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而教育资源地区间分布的不均衡,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使户籍制度中教育功能的剥离举步维艰。

二、占海特事件

15岁的江西籍女孩占海特,出生在珠海,生长在上海。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上海就读。由于无法在上海参加中考,占海特选择在家自学, 并开始在微博上呼吁教育公平,争取异地高考权利。2012年10月25日,占海特与父亲占全喜邀请部分京沪籍人士参加公平教育机会的辩论, 她建议取消中高考户籍限制,被反对者称为“蝗虫”。12月8日上午,占海特父亲占全喜在上海市人民广场被警方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拘留。而后,房东也突然要求她退房,给出的原因是“居委会等施加了压力”。

三、占海特事件中教育依附剥离的困境

占海特事件凸显了教育依附剥离户籍制度的困境:一方面是现实和网络中的声援支持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支持占海特的维权行为;另一方面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而居于其间的政府则在态度“暧昧”的同时不忘适时“出击”。

(一)现实网络的声援支持

随着“约辩”的进行,媒体的积极介入,占海特事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获得现实和网络的声援支持。12月3日,京华时报一篇名为《非沪籍女孩无法参加中考辍学高调争取异地高考被斥“蝗虫” 享受公平教育是我作为公民的权利》的针对当事人的专访报道被新华网、网易、21世纪网等网络媒体大量转发;随着事件不断发展,12月10日、11日,占海特之父占全喜被拘和房东逼退房事件的报道,使事件再次出现了一个高峰。

据统计,相关文章最高的转发量达到350余篇,新浪微博同主题的微博数量达到250多万条,天涯、凯迪社区、新浪博客的文章到达了3000余篇,关注人群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省份,以北京、上海为最[2]。媒体、意见领袖的观点和网友倾向呈现出“一边倒”地支持态势。

(二)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

在2012年10月25日的公开辩论中,作为既得利益群体的一些反对者,他们的言语暴力令人瞠目结舌。他们将占海特们称为“蝗虫”,高喊“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的口号。在持续约半小时剑拔弩张的对峙中, 一位戴墨镜做出奥特曼手势的反对者用沪语高喊,“上海的资源是阿拉三代人血汗积累下来, 凭什么让他们随便侵占?阿拉屋里只有一个小孩, 他们像蝗虫一样……”。

作为教育资源富集的上海,沪籍考生比非沪籍考生更容易考取上海名牌大学,因此一些沪籍人士反对非沪籍随迁子女挤占沪籍考生的机会。视随迁子女为“侵占”他们既得利益的“蝗虫”。部分地区的居民拥有教育特权并习以为常,并将之视为自己的当然利益,阻挠改革进程的推进。

(三)占事件中政府的态度

公开“约辩”只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一种简单形式,它不妨害任何社会的正常秩序,而当地警方却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将其父拘留;而后“警察和居委会施加压力”迫使房东逼着占家退房。在整个事件当中,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代表,它的介入对占海特一家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如果说上海等城市不开放异地高考是因为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确实无法推进的话,那么政府对占海特父亲的拘留等行为则明显超越了权力正常行使的界限。

教育依附剥离户籍制度困境

占海特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公平推进的进程中,现实网络的声援支持和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如果说这两种力量尚且“势均力敌”,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的话,那么在此次事件中政府的态度则彻底将这种短期的平衡打破,导致了形势的改变。

在社会改革的临界点上,一个偶然微小力量的施加无疑会带来社会的巨大改变,更何况在该事件中这个力量是异常强大,因此它对局势的改变则成为必然。而这种改变是否又真正符合社会的发展?一旦不符合即会加重我们现阶段教育依附剥离户籍制度所面临的困境。

在占海特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户籍制度改革中教育依附剥离的趋势。这种趋势本可以打破社会中双方的激烈对峙和剥离所面临的困境,然而,公权力在整个事件中的介入则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事件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而这个方向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趋势相违背。因此,教育功能剥离的困境被再次加剧,而这种困境破解的关键在于公权力本身的正确作为。

注释:

[1]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5.

[2]以上数据来自“占海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67f6e001019825.html,2013-06-07.

参考文献:

[1]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周兴新.公共性视域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5.

[3]张静.城市地区户籍制度改革及其路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9(8):58-62.

[4]“占海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67f6e001019825.html,2013-06-07.

[5]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户籍制度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建设统筹发展研究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