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艳霞
中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探讨中,在对国家兴衰成败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明志
一个人是否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关系到意志品质的高低,而意志品质的高低又和一个人的耐挫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一个人是否具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人有了坚定的远大理想和信念,面对困难和挫折就能够百折不挠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和努力。如明代的戚继光因倭寇危害东南沿海一带,立下宏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在遭谗言陷害入狱后仍不改其志。出狱后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戚家军,相继肃清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为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的稳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有了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使马克思能够忍受政治上的迫害和经济上的极度困难,历经40年写成煌煌巨著《资本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实质,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表明一个人不仅要立志,而且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祖国、人民联系起来考虑。用理想来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消除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个人的荣辱得失、恩怨矛盾不再成为心理的重负。
二、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自信
要保持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就必须维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情绪健康,而情绪健康的特点之一是自信、乐观、有主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心理学和成才的角度来看,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超越挫折的内在动因。一个有信心的人会在挫折中反省,在挫折中崛起;丧失信心的人在挫折面前自暴自弃、畏缩不前,从而蒙蔽了自己的智慧之门。学习中国近代革命史,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革命队伍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抱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非常明显。灿烂的历史文化不胜枚举。每每学到这些内容,同学们总是深情地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明智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对挫折的认知能力。如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时,可以启发同学认识挫折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它的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是它的積极作用,即适度挫折的增力作用和超限挫折的减力作用。如某次考试失败,是一次挫折,如果能总结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奋起直追,就能获得进步,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挫折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耐挫能力强的条件之一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又一标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受挫后攻击别人或者伤害自己或者冷漠,这都是一种不尊重生命价值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在历史学习中提高认识能力。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仁”。当马棚失火时,他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而不是匹马束丝可以换取5个奴隶!多么了不起的思想!二千多年前的先哲都有这种认识,那么社会进化到今天,当自己遇到挫折时,是没有权利去伤害别人以渲泄自己的痛苦。世界史也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颁布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法律文件,构筑近代的法治社会,规定每个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强调每个人的平等地位。借此我们教育同学:尊重别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将有助于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从而在一个轻松有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通过历史的不断学习,丰富我们的智慧,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
四、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自强
按挫折教育理论分析,个体受挫后理智性的积极反应主要表现在:①坚持目标,矢志不移。即受挫后经过分析思考,认为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坚定不移地奋斗追求,以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历史课本中这类自强不息的例子俯拾即是。西汉的司马迁,因为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被处以腐刑,他承受了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看来比死都还难受的奇耻大辱,秉笔直书,写下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留下了富含哲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名句。司马迁笑傲生死,以顽强的意志拼搏,获得了生命的升华。②调整目标,继续努力。即个体受挫后对原来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以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如鲁迅在21岁时就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要当人民的孺子牛。为实现终极目标———救国救民的理想,鲁迅几次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从入军校、学矿业、攻医学,最后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战斗的笔来唤醒民众被麻痹了的心灵,即使面对国民党的子弹,他也毫不畏惧,战斗不息,成为一代思想巨人、文坛泰斗。
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也许来自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许来自于个体生理缺陷、知识能力的不足、生活阅历的简单、人生观念的不当等等。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具有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即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初中学生正值心理成熟期,我们应该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引导同学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以一种大无畏的气慨战胜自我,战胜挫折,形成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