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通过“行动导向法”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3-04-29 00:44:03代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引言高职

代潇

摘要:本文从职业核心能力观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理论依据入手,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行动导向法的主要教学方法,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核心能力;行动导向法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全面的调整,导致职业岗位不断变换,劳动力的流动也随之加快,“跳槽”已成为年轻一代寻求自身发展的“家常便饭”。

作为培养社会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为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频繁的岗位变化,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做到以改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不但能学会知识技能,更能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不同岗位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应从教改入手,努力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高职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同样可以融职业核心能力入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中,这种更科学的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实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二、“职业核心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关于“职业核心能力”。

1.“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职业,具有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的特点,是一种使具备此能力的人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并可终身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顺应这一社会需求,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随之成为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具备必不可少的跨岗位的基本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心已从传统的知识技能培养转变成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外语能力等几种基本职业核心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的梅腾斯率先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在欧盟等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之后,英国对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将其分为六种核心技能:交流、数字运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1998 年 9 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做出划分并规定我国将开展八项核心能力的培训与认证。 这八项核心能力分别是: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

3.“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依据。

2001年,在中德合作项目中,德国专家为我国引进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同时提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四个方面。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也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适应性,不断挖掘他们的核心能力,使其跟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式和工作环境。可见,职业核心能力观是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终身教育思想是职业核心能力发展中强调的核心理念。

为了跟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势,我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通过16号文所倡导的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4.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据调查,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很多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与人沟通能力差、比较自我、缺乏合作意识、外语水平差等等。针对这些现状,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改革高职教学模式,具有紧迫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对学生来说,如果通过学校的培养具备了较好的职业核心能力,就可以更快、更顺利地适应就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其次,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宗旨。对高职院校来说,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核心意义在于培养出具备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处理信息技术,以及有着成熟的职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

(二)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跟职业核心能力一样源自现代职业教育的摇篮——德国,其核心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并逐渐进入了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当中。它以培养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不如说更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具有典型的职业教育特点。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自主、有建构性地学习;作为教师,则应一改传统的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转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

3.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作为颠覆传统教学方法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核心意义在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更有效的激发,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动脑和动手,做到心、脑、手共同参与,从而大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达到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的。

三、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具体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 大脑风暴法。

教师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主要体现在组织、引导学生大胆用英语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中教师都不评价其正确性,只需在学生遇到表达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给予提示。

2. 案例教学法。

此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例举实际案例的方法来实施,例如教师可设定一个顾客要求退货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3. 小组学习法。

这是“行动导向法”的一种很典型的教学方法,即由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并由学生自由组合,每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小组长进行分工,从而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小组学习法的过程都是在行动导向的宗旨下进行,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听课”变成了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主进行讨论、分析及寻求解决办法,从而逐步提高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4. 角色扮演法。

此教学法也是传承了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好方法,即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锻炼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5.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最典型代表,几乎包括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所有特点要素。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布置一个独立的项目,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大组,由每组学生自己处理完成整个项目。通过分工,每个学生分别负责该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

6. 自我出题法。

即教师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出题,由其他学生提出解决办法。比如学习 《新标准乐学英语》(二) Unit1 Text B Chinese Opera之后,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如提问: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Opera,其他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回答。

7. 课堂辩论法。

学生自由组合正反两队,针对某一有争议的观点,在小组讨论后进行课堂现场辩论。

(二)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渗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1. 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各种适用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法中,项目教学法几乎代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所有特性,因而算是最有代表性。项目教学法是结合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工作活动来设计的教学过程,包括项目启动动员、成立项目小组、编写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总结六个步骤。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必须通过独立思考,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各个环节。在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岗位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达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的。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学校应鼓励并支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我,积极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能够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对英语文化底蕴的学习和拓展,才能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分析不同语系文化的特点,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专业英语学习,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英语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日后更好地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

(2)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在整体上主导学习过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的这种变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是提高了。因为教师从“一言堂”变成了答疑者,就不得不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并对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3. 改革现行的学习评价方法,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地位。

教学评价方法是考核学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改革现行的学习评价方法势在必行,即不但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要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将教学评价方法着眼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上。例如改革期末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将平时考核纳入期末考试总成绩,可以占30%左右的比重。平时分可以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如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等。通过这种更全面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在班级里营造一种积极学习英语的氛围,从而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

四、结束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英语教师,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以下宗旨,即:要把传授英语知识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运用外语等职业核心能力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晓芳.外语教学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4).

[2]杨军华,叶晓芳. 行动导向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4).

[3]陆彦. 行动导向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1,(11).

[4]朱琦娜. 行动导向法在外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2,(8).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引言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5:20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19:48:45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42期)2016-06-18 19:44:40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0:55:3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