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3-04-29 00:44王小花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计算错误对策

王小花

【关键词】计算 错误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0450-9889(2013)06A-0024-02

一、学生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

学生计算出现错误,我们常常把它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粗心大意与很多心理过程息息相关,再加上计算本身的枯燥乏味,外显形式单一,学生始终提不起兴趣,所以学生在计算时急于求成,心理过程被迫参与,感知表象模糊粗浅,从而导致把计算算式中的运算符号、数据等抄错。此外,出现错误的原因还有:

1.短时记忆的差异。任何学科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短时记忆,数学中的计算也不例外。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好,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极易导致计算错误。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利用乘法口诀计算时需要连续进位,学生不是忘了进位就是忘了进几位,从而出现较多错误。

2.强信息的干扰。有些信息由于教师的过分强调或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时学得比较扎实,在学生大脑中印象特别深刻,成为强信息。新知识一旦遇到强信息,就很容易受到干扰,阻碍正常思维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如:82+18=100、35+65=100等“凑整”都是一些强信息,当学生计算时遇到82+18-82+18时,很多学生就会受强信息的干扰而疏忽了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算成82+18-82+18=100-100=0,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3.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用以前活动中的比较固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进行认知并作出一定的行为反应。不良的思维定势是指用以前固有的思维去分析、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刚学除法的竖式计算时,很多学生会把除法的竖式写成:

这是受加法、减法和乘法竖式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

另外,学生在计算时总想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结果,所以,当计算的数据较大或计算较繁难时会很不情愿地应付,不去选择合理计算方法,从而产生错误。

二、纠正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

作为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无论学生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要仔细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本所在,分析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错的人数多不多,再根据错误的具体性质和原因,对症下药。

1.强化口算,形成技能

众所周知,低年级的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因此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必须天天练,先注重正确率的提高,逐步过渡到又快又准确,最后要达到答案脱口而出。说实话,口算练习极其枯燥乏味,它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在练习形式上多下工夫,如多开展一些形式活泼的游戏或比赛,如口算必答、抢答、接力、闯关,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听算”,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对计算中常用的一些数据,可以让学生记忆,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又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如一些常用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0.5, =0.25, =0.2, =0.125, =0.375, =0.625, =0.875, =0.05等。

2.弄清算理,掌握关键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重点应放在算理的理解上。如教学三年级“口算40÷2”时,当很多学生都认为可以先算4÷2=2,再在“2”的后面加上一个“0”是20时,教师绝不能让学生停留在算理表象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的内涵,即在口算40÷2时,其真正的算理内涵是4个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0,也就是20。从而真正理解算理内涵,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3.养成习惯,提供保障

(1)仔细审题的习惯。读题、审题,要观察好题目的特征,选择好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数据与运算之间的关系。动笔时绝不能把数据或运算符号抄错,不能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灵活简算的习惯。学生看到题目,不是盲目开始计算,而应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这道题能否进行巧算或简算,因为合理正确的巧算简算既省时省力,又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质量。如计算( + )×46×17,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开始通分,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既繁琐又极易出错。仔细分析一下每个数据的特征,就知道可以把括号外面的乘法看成一个整体,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 + )×46×17= ×17×46+ ×46×17=9×46+22×17=414+374=788,这样既容易又省时。

(3)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验算习惯的培养,因为验算可以检测计算结果的对与错,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验算时一定要仔细、认真、逐步检查,不能流于形式。一旦发现错误,就可以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验算方法,如估算、重算、倒推等。

4.整理错误,积累经验。平时批改作业时,教师可设计一张批改作业的“错误记录表”, 把批改作业时发现的典型错误整理分类记录下来,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错误现象和错误原因,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可以准备一本错题本,对每次的错误都要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大意”,要及时记录错误现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努力寻找解决办法。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计算屡屡出错的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责编 韦建成)

猜你喜欢
计算错误对策
在错误中成长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