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
【摘要】本文着力于通过相关的自我效能理论知识,来分析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笔者根据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笔者近一个学期针对智障人士开展外展服务的实际经验分析了这一领域服务工作者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简介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于1977年由班杜拉首次提出。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1977年,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时,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否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预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不断提出对自我效能感的新的解释。 本文中,笔者借鉴相关文献研究对自我效能感更为易懂的定义,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不仅与一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而且与一个人能否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知识技能相联系。”
2、自我效能感形成及改变的影响因素
班杜拉认为,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根据班杜拉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改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以往的成败经验。具体而言,以往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因为成功的经验使得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或完成某项活动;而失败的经验,尤其是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指的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经验。当人们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他人获得了成功时,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也能取得成功,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但当看到与自己水平不相上下的他人失败时,会觉得自己在类似的活动中也没有成功的希望,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3)言语说服。即指,通过说服性的建议、解释和劝告也能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言语说服的价值在于要符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不符合实际的言语说服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
(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人们在成功或失败时的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往往会妨碍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而降低其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1)自我效能感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及其行为持续性。人们往往会避免自己觉得无力控制或应对的环境或活动,而选择自己认为能够应对的活动。对于自我效能感强的活动,人们投入的经历越多,行为越具有持续性。
(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思维过程。对于那些拥有高效能感的人,他们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往往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想像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情形,从而会更加投入、更加努力地完成活动或任务;而对于那些低效能感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担心犯错,不敢尝试和努力。
(3)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活动时的情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总会具有十分的激情,从而心情愉悦。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进行工作时,总会强调自己的能力不足,从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与无助感。
(4)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习得行为的表现以及对新行为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在表现习得行为时从容不惧,从而使得习得行为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样,在学习新行为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能信心十足的投入,从而更快更好的学习到新的行为。
二、智障人士外展服务
1、智障
智障,即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百度百科)
2、智障人士的身心特点
(1)生理方面。智障人士的感知过程不积极,难以区分相似的事物。在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在记忆方面,智障人士的记忆过程缓慢,记忆水平低。在思维和语言方面,智障人士的思维简单,语言表达能力差。在注意力方面,智障人士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面窄,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困难。
(2)心理特点及行为方面。智障人士的个性心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抑制性与兴奋型。抑制者动作迟缓,反应缓慢;兴奋型者会突然大吵大闹,乱发脾气。
(3)社会性方面。智障人士的社会性随着智力残疾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3、外展服务
在此,笔者借鉴济南基爱智障服务中心关于外展服务的定义。“所谓外展服务,是对需要本中心服务,但是又由于自身身体情况和家庭条件等原因,不能来到本中心接受服务的学员,由专业的服务人员针对学员具体的情况提供上门服务,到学员家中进行服务的一项工作”。
三、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
1、现状
在和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的接触中,笔者最常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沮丧和无成就感,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低的问题。
2、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低自我效能感的原因分析
(1)服务对象方面。
据上面关于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及改变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知道,以往的成败经验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多次成功的经验会是个体增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从而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的失败经验也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智障人士智力存在缺陷,其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很难集中、接受的教育很少甚至不曾接受教育,所以在外展服务的过程中,要想让智障人士习得一种新的行为、掌握一种新的知识,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外展服务工作者最常体验的就是失败,有时候甚至直到计划的时间结束,计划的目标也实现不了。外展服务过程中,在经常性失败的情况下,外展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会不断降低,直接造成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低效能感的现状。
(2)工作者自身方面。工作者,作为一名普通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而面对智障人士时,他们的期望往往会被不断的打破,以至于他们不得不经常体验失望、沮丧的情绪。此外,由于工作者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尽善尽美,在服务智障人士的过程中也必然面对各种无法解决困难和问题,从而加剧其低自我效能感的体验。
(3)服务环境方面。在提供外展服务,工作者是到有需要的智障人士家中提供服务的。在这个服务环境中,工作者是第三者、是局外人。表面上,他们会受到这个家庭的欢迎;实际上工作者也会受到这个家庭的猜疑。为什么工作者会不计回报的、风雨无阻的来为一个陌生的家庭、陌生的人提供服务?这个问题会经常萦绕在这个家庭里。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会直接影响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此外,由于在这个家庭环境里,服务对象受到各种宠爱,许多在机构中运用的方法,如惩罚等很难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进行。还有,服务对象的家中,也缺乏一些专业的设备来开展服务。因此,在这样的服务环境里,工作者会感受到束手束脚、无法发挥,在经常性的这种情绪体验影响下,工作者可能索性听之任之,敷衍服务。
3、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的低自我效能感对服务工作的影响
(1)影响工作者对外展服务工作选择的持续性。往往人们会对自我效能感高的工作投入较多的努力,而会选择逃避自我效能感低的工作。在外展服务过程中,工作者的低效能感,直接影响了其工作的持续性,尤其对于那些实习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对这一实习项目选择的持续性会因自我效能感过低而大打折扣。
(2)降低了工作者对智障人士的期望,从而直接降低了外展服务的质量。自我效能感低的工作者,对改善智障人士的状况缺少信心,因此缺少对智障人士的期望。在期望值低的情况下,工作者做出的努力也会少,从而降低了外展服务的质量。
(3)影响了工作者在外展服务中的情绪,降低了工作者对外展服务的投入。研究表明,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工作,人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信心十足、心情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而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工作,人们往往情绪低落,缺乏信心,畏首畏尾,不敢投入。在智障人士的外展服务中,工作者过多的体验了失败的沮丧,以致在工作中失望、无助,他们会想逃避这种失望、无助、沮丧情绪,于是必然减少对外展服务的投入。
(4)影响工作者对经验的总结和进一步学习提高。扬红辉(2010),指出具备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服务工作者会为了改善智障人士的适应能力而主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意识地对实践所取得的效果及时总结,同时也会加强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助人能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工作者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缺乏自信,更不会注重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反思。智障人士外展服务过程中工作者的低自我效能感,必然减少了工作者对服务经验的总结和对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投入。
四、提高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1、针对工作者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工作者在智障人士外展服务中,扮演者主体性的角色,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必须首先从主体自身入手。
(1)工作者首先要端正服务的期望。要充分认识到智障人士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有耐心,不能对服务的效果期望过高,不能片面的追求自我成就感。工作者可以降低目标,采用小步子渐进的方法,一点一滴、一步一步的达至总的服务目标的实现。
(2)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服务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加以运用。在外展服务过程中,有的失败就是因为工作者对这一服务领域的了解不够,针对类似问题,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请教,以避免。
(3)工作者之间要互相支持,遇到问题时共同商议,一起解决,发挥强大的团队力量。
2、针对机构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专业的服务机构在相关的服务中实战经验较为充足,其经验是外展服务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所以在进行外展服务之前,专业的服务机构一定要派专门的专业人员,对即将进行外展服务的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辅导。
3、针对服务过程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在服务过程中,工作者一定要与服务对象的家庭达成良好的沟通,与他们一起制定服务的计划和目标,并与服务对象家庭一起讨论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并及时的做总结。
4、针对社会工作督导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督导会上,大家一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算是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启明灯。在智障人士外展服务中,要十分注重社会工作督导会的重要性,并制定定期定时的督导计划,以解决服务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五、总结
本文讨论了智障人士外展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通过讨论,提出了自己对于目前智障人士外展服务过程中工作者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对其影响作出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今后智障人士服务研究和采取措施提高外展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红辉.论智障人士服务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6).
[2]刘以蓉,申艳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现状[N].教学与管理,2005-3-20.
[3]百度百科.智障[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51979.htm,201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