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看到谈梦想的人和文章多了,就琢磨起“梦想”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来。什么是梦想?不能顾名思义解读为梦中之想,因为那可能是偶尔闪现的神来之思。它应该是时时萦绕脑际、千肠百结牵挂、孜孜不倦追求、成败荣辱不计、痛苦幸福伴生的一个挥之难去的愿望。对有些人来讲,它是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是夸父逐日的无功之劳,是异想天开的非分之想;但对另一些人来讲,它应该是求真务实的恢宏计划和蓝图,是用各色丝线织出的五彩锦缎。若说梦想是将来时,毋宁说它是“现在将来时”,是久蕴于心的信念、痴心和苦苦的追求,是梦中的念想、醒着的汗水换来的那个终究要成真的梦。
并非人人都有梦想,白岩松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讲到,当时(1978年)的中国人,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当时对他来说,“梦想”这个词依然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词汇……他那时是一个地处遥远边疆的小城市的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孩子……。由此可见,梦想必须是可以自由放飞的思想的产物;是欲有所为且可有所为的产物;是心里种下了种子,生命中出现了春天的产物。
七十二行,或许有七十二行的梦想,作为教育者,我也有自己的梦想。
梦想一:让校长不再是人们眼里的一种官职,而是一个有担当、有使命的责任集成,一个有情怀、有学问的角色期待。让教师更多地从“授业”的师傅变成“传道”意义上的先生。社会的道德影响着教师的操守,教师的操守决定着“师道”的崇高和卑下。加大社会官风、民风、世风的建设和净化,严格教师的从教资格审查,人心向善,教育向善。教育真正完成以知识为形式、以精神为内容的传承和发展的崇高使命。
梦想二:让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中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政府除保持对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导和监督外,不再把学校作为一个执行政府意图的特殊职能部门。让学校不再受到政府许多部门过多或过细的制约和管控。不再让校长感觉到:不用心搞好各种纵横关系就不能放松下来用心抓教育和教学。我也不赞成现今学院中个别教育专业的教授在象牙塔中提出的“校长不仅是教育家,还是社会活动家、企业家”等言辞。校长成为教育家已经足够,社会上的每一种行当、每一个个体,都有它的局限性。若说画家是理想主义者、设计家是现实主义者,希望教育专业的教授们做设计者而不是做画家。
梦想三:让家庭明白:爱孩子不是让孩子实现父母或家族的夙愿,爱孩子是让孩子一生感觉到生命的幸福,不能让孩子去实现父母未实现的梦想,也不能替孩子设计梦想。不要用模式套住孩子,让孩子在模式中出彩。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明白:教育的功能是让也只能让孩子潜在的天赋得到开发和最大化的发展,教育的使命是顺着生命的长势给它空间,不让它受到压抑;给它食物,不让它营养不良。梦想很重要,比梦想更重要的是生命。不尊重生命有两种表现:一是轻蔑它、践踏它;二是控制它,不给它自由,干涉生命成长的内在优势,这种控制在家庭教育上往往以爱的名义。郑州一中提出了“海阔天高,鱼跃鸟飞”的育人理念。如果说让学生“鱼跃鸟飞”是育人的最终梦想,那么,给学生“海阔天高”的感觉就是郑州一中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重心所在。
梦想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彻底发生革命性变化。教学不是在教中学,而是在学中教。这个革命是颠覆的再颠覆。《论语》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最简白的译文就是“在学中教”。沿着这条道路走,学生才会学出兴趣,增长能力,学中才会生乐,才有了乐中学。沿着这条道路走,教师才不越俎代庖,才会减掉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程,才会减掉“灌输”给教师自己带来的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和压力。有人这样评价多年的减负行动:“减负减负,愈减愈负!”有人激烈抨击高考,说减负只能从改变高考入手。这话听起来虽然不错,但总使人觉得有泄愤解恨、束手无策之窘相,知难而退、临阵遁逃之嫌疑。试一试从改革课堂入手如何!
梦想五:坚持不懈地改革,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好的制度具有最大的兼容性特点:均衡和公平重要,效能和多样化同样不可忽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可以最大化地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需要,而教育的效能和多样化可以为文明的更好发展、民族的更加强大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精英。教育制度既要照顾特殊时期的社会需求,又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持续性和规律性,既要表现出它的恒定性,又要表现出它的发展性。
梦想六: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从“发展是硬道理”进步到“幸福是硬道理”。当然,在物质匮乏的社会历史阶段,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存状态下去谈幸福是奢谈,但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味地再去追求难以封顶的经济增长目标,将让社会陷于“穷奢”的诱惑中,生发出“极欲”的不满足感。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对个人的幸福指数,起到莫大的破坏作用。关注民生就要关注教育。在关注教育中,应让人民恬淡但不懒惰,追求但不贪婪,竞争但不斗争。要让“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变成“富了不忘富教育”的社会共识和行动。
梦想的实现有时需要一个人花上几年甚至一生的精力,有时需要几代人生生不息的奋斗、薪火相传的追寻。教育的梦想是这样,中国的梦想更是这样!
梦在眼前,梦在彼岸。我们当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系郑州市第一中学校长)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