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再思考

2013-04-29 17:56沈颖洁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歌唱图谱指南

沈颖洁

随着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指南》培训活动。我们聆听了专家对《指南》中艺术领域部分内容的解读,其中对美术教育中有关“该不该使用范画”“如何看待幼儿的美术作品‘像不像的问题”等操作层面的探讨,直击一线教师“习以为常”的做法,发人深省。那么音乐教育中是否也存在着一些教师“习以为常”的“误区”?《指南》理念引领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又该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前不久,我们观摩了一位新教师的歌唱教学活动“我的小花园”,该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以此教学案例为载体,尝试对当前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一些常见做法进行反思,以此来探寻将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的有效途径。

一、常见的目标定位——让幼儿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我的小花园》是印度尼西亚歌曲,歌词是: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教师在范唱一遍后,就请孩子们试着学唱,反复跟唱后,孩子们基本能顺利演唱歌曲了。教研组长满意地说:“今天的活动不错,目标达成度挺高的。孩子们都会唱了……”果然,我们看到活动目标第一条是“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如果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多数歌唱活动的第一条目标都是这么表述的:“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学唱歌曲”等。这促使我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幼儿是否学会演唱歌曲,如此在意幼儿是否在单位时间里掌握歌曲?这是否和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结果性目标价值取向有关?

《指南》将艺术领域的目标定位于“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强调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当认识到,歌曲仅仅是幼儿感受、体验、表达、创造美的一个载体,幼儿会唱歌曲并不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歌曲传达的美好意境,其借助旋律、节奏、强弱等音乐元素富有表现力的呈现方式却值得幼儿去发现、感受、体验和表达。下面我们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说明。

二、常见的教学策略——用图谱呈现歌词

“来听一听,《我的小花园》里唱了什么?”教师示范一遍后,请幼儿说说刚刚听到的歌词,同时根据幼儿的回忆逐一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符,分别为花园、很多花、白花、红花、太阳、洒水壶、莱莉、玫瑰的图片。并将之按照乐句排成四行。

不可否认,图谱是幼儿学习歌曲的有力支架之一,尤其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了解歌曲句式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因此,用图谱来呈现歌词内容成为了近年来歌唱教学中一种使用频率颇高的教学策略。但是,图谱真的能完全再现歌词所要表达的意境氛围吗?图谱真的有助于幼儿感受和欣赏歌曲吗?如果图谱仅仅凸显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的功能,而忽略幼儿的想象和情感,那么它带给幼儿的音乐体验也是片面的。《指南》艺术领域的子领域“感受与欣赏”的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其教学建议中就提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可见,艺术活动应当是基于生活的审美活动,人类的歌唱本应是面对某种情境抒发内心感受的咏唱。因此,不给予幼儿感受与体验的机会,而仅仅利用图谱来替代幼儿的审美发现,即使幼儿在图谱的支持下掌握了歌词,也会失去主动感受歌词内容、体验意境氛围的审美感动与愉悦。以下我们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说明。

三、常见的师幼互动策略——拿掉一张还能记住吗

“小朋友真能干,第一遍就会唱了!现在老师拿掉一张图片,看看你们还能不能唱对……呀!这么厉害。我再拿掉一张你们还能记住吗……我不信,再拿掉几张,你们还能唱出来吗?”

我们看到幼儿在教师的“激将”下专注、投入地记忆着,在短时间里实现着由“不会”到“会”的飞跃。这样的场景的确很吸引人,以至于众多教师都会使用这一策略。然而当教师着力使用这一策略时,是否该思考一下这样的学习方式究竟培养的是幼儿的何种能力?这种指向提高记忆品质的学习是不是幼儿音乐学习活动的核心呢?

《指南》提出:“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实际上,教师不断撤离图片的过程就是在用“无形的秒表”催促幼儿“快速到达终点”的过程,是一种“严酷的训练”过程。教师不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不考虑幼儿是如何以自己的速度、方式前进的,而是千篇一律地对幼儿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违背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下面我们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说明。

四、常见的延伸拓展方法——唱得很好,接着请你编一编

在孩子们逐渐脱离图谱学唱歌曲若干遍后,教师又提出要求:“唱得真好。如果让你在我的小花园里种花,你会种什么花?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孩子用“迎春花和郁金香”来替换原歌词里的“茉莉和玫瑰”,因为歌词字数的增加,孩子的演唱不太顺利,声音渐渐小了下来。

作为教师,我们总试图在幼儿成功地迈上一个阶梯后,要求他再往更高一个阶梯前进;在幼儿获得小小的成功时,希望他朝着更大的成功进发。于是。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往往在幼儿还没有充分倾听、感受时就让他们记忆歌词,在幼儿还没有熟悉旋律时就让他们张口跟唱,在幼儿还不能自如表达时就要求他们即兴创编与表演。在这些紧锣密鼓的流程中,我们恰恰忽视了幼儿参与其中的真实感受:他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他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吗?他由此产生的是自信心还是挫败感?《指南》艺术领域的子领域“表达与创造”的目标1“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其教学建议中就提出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可见,让幼儿“享受表达的流畅与自主”比“提升表达水平”更重要。如果一味地增加挑战,提升难度,只会让幼儿的表达受阻,产生挫败感。下而我们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说明。

猜你喜欢
歌唱图谱指南
绘一张成长图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歌唱十月
指南数读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