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四步曲

2013-04-29 17:12郭小淼
新课程·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郭小淼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数学要注意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也提出了“智力加技能”学说,而学生动手操作则是儿童智力技能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而且对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动手操作;教学

下面我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找一找、分一分,丰富表象,打下思维的基础

表象是指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在人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知过渡到思维能力的桥梁。要想让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首先得让学生大脑中有长方形、正方形的表象。因此,上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下面的操作活动。

1.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并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感觉。这样学生会很快找出课桌、黑板、书、本子、玻璃等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说出摸的感觉:平平的、光光的,这样能为将来区分面与体做好铺垫。

2.分一分。将教师所带的物品(手帕、报纸、画、彩色、纸片、纸盒等)中面是长方形的物体放在左边,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放在右边。

这样,通过学生找、摸、分,在实物的反复刺激下,长方形、正方形就转化为表象,清晰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

二、搭一搭、画一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形象思维的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表象后,教师要趁热打铁,把实物收起,安排学生进行下面的操作活动。

1.搭一搭。让学生用火柴棒分别搭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画一画。用尺子试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这一搭一画中,学生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实物图在头脑中渐渐隐去,而慢慢凸现出来的则是一个纯粹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几何图形,使“物化”的知识在形象思维的构筑过程中逐步“内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此得到了发展。

三、折一折、比一比,开启学生抽象思维的闸门

学生头脑中有了长方形、正方形图象后,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也到了最后揭晓的时候,这就是让学生从图象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让学生自己说出来,于是,教师要安排下面的操作活动。

1.折一折。让学生用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使长方形的两对边重合,正方形的四条边重合。然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睛观察,很快得出结论:长方形相对的两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比一比。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放在一起比一比,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学生也会毫不费力地找出来,并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学生抽象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抽象出来,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初步形成了。

四、剪一剪、贴一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素质教育更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把“高分低能”的现象变为历史。因此,在教学中由学生动手操作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反过来,又要注意让学生用获取的知识指导实践,更好地运用知识。实现由“实践—知识—实践”的大回环。基于此,在练习时,最好设计下面的操作训练。

1.剪一剪。把所带的长方形纸片剪成4个长方形,把所带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正方形。

2.贴一贴。把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贴成你喜欢的图案,并展示给大家看。

通过剪贴活动,学生不仅熟悉了两种几何图形的特征,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飞跃。同时,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美的乐趣,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